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小康路上的幸福味道
2021-01-07 16:24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文/温选鹏    图/翁光建

2020年12月24日,眉山市彭山区观音街道果园村二组村民刘霞正在葡萄园里修剪枝藤,为来年的丰收做准备。刘霞曾是果园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各级各部门的帮扶下,她流转了10多亩土地,种起了优质葡萄,年收入超过20万元,不但摘下了贫困户的帽子,还迈向了小康生活。

脱贫了,还要过上好日子。自2016年1147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以来,彭山区持续发力,通过变“输血”为“造血”,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让广大群众有奔头,走上了幸福路。

此前,由中宣部统一组织的“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题采访报道活动启动仪式在果园村举行。作为四川唯一、全国八个分会场之一,彭山区交出了一张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满满的答卷。

 
彭山区乡村新貌。

 
“黄丰柑橘”喜迎丰收。

农田里飘出“幸福味”

“种出了好果子、娶到了好妻子、生了个好孩子、买上了好车子、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果园村二组村民张雄用“六个子”形容自己如今的美好生活。

张雄曾经因病欠下数十万元外债,被纳入了贫困户行列。随后,各级各部门相继通过技术、资金帮扶,带他走上了产业致富路。如今,张雄依托60余亩的葡萄园,实现年收入100万余元,在城区买了房子还买了车子,一家人其乐融融,日子过得相当滋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彭山区坚持以产业扶贫为核心,把培育产业项目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鼓励贫困群众依靠发展产业脱贫致富。

在黄丰镇双塘村,目前正是柑橘采摘季,漫山遍野的柑橘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柑橘,树下果农的脸上挂满了笑容。“2020年全村柑橘产业人均年收入超过4万元。”双塘村相关负责人介绍,双塘村探索成立水果专业合作社,在利润中预留了5%的公益资金对缺乏资金、劳动力等困难群众进行帮扶,让困难群众致富有力。

产业旺则乡村兴,乡村兴则百姓富。近年来,彭山区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全域园区化,因地制宜,形成了以柑橘、葡萄为主导,水稻、中药材、猕猴桃为特色,蔬菜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找准了致富路子,彭山区的乡野田间飘散着村民奔小康的幸福味道。

乡村里书写“幸福景”

地处三县交界处的谢家街道岐山村,青瓦白墙的小楼房整齐排列在宽敞平整的乡村公路两旁,村民在鲜花映衬的广场上跳坝坝舞、打太极拳,好不惬意。

这里曾是市级贫困村。为了解决群众的住房和交通问题,岐山村通过统规自建,修建了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2017年,13户49名贫困户集中搬进新家。“真是多亏了党的好政策,让我们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岐山村一组村民郑永奎高兴地说。

精致的民宿、漂亮的院落,眼前的公义镇马林村一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新面貌,早已没有贫困村的影子。“中央和省委提出了推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我们基层干部来说,就是要让农民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幸福。”马林村党支部书记马刚说,马林村通过产业调整建成了连片果园,带领村民致富。下一步,全村将着力打造乡村风貌,建设乡村振兴教育基地,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发展休闲观光农业、都市近郊型现代农业。

望山见水,乡愁可寄。彭山区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各村(社区)纷纷制定文明积分等制度,如今的彭山乡村处处都是生态美丽、村庄整洁的幸福美景。

“我们坚持人员队伍不减少,帮扶力度不弱化,政策措施不走样,确保群众脱贫后能够致富奔小康。”彭山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魁峰表示,彭山区将坚持抓好乡村振兴政策落地落实,补齐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短板,以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果,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作者单位/眉山市彭山区委宣传部)(责编/冯雅可)
编辑:陈艾婧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