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唱好“双城记” 走好“东进路” 加快建设成都东部区域中心城市
2020-12-16 14:19来源:成都《先锋》
詹庆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简阳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定贯彻党中央关于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全面落实省委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和成都“东进”决策部署,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极两中心两地”目标定位和东进区域发展定位,坚定不移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双循环”、唱好“双城记”、走好“东进路”,聚力打造国际空港门户枢纽城市、宜业宜居山水公园城市、东进区域智能制造高地,加快建设成都东部区域中心城市,着力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核心竞争力、集聚辐射力。

聚焦“塑造什么样的城市形态呈现给世界”,更新营城理念推动城市转型发展

突出规划引领,优化城市空间形态。牢固树立规划先行的理念,立足城市既有基础,依托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化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健全“规建管治”统筹协调机制,引导城市人口、生产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合理布局,增存并举提升资源环境承载力,统筹推进老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建设,构建疏密有度、错落有致、显山露水的城市界面,让城市更有品质品位、市民生活更舒适舒心。

完善功能配套,提升城市宜居品质。科学配置公共服务资源,统筹教育、医疗、文体等公共服务资源,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合理配置,促进公共资源配置最优化、可及性最大化。分类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新城区建设突出公建优先、生态优先、功能布局优先,加快构建适应不同群体需求的15分钟公共服务圈和生活微场景;老城区科学有序推进有机更新,合理确定更新单元,有序推进老旧院落改造。不断增加城市人文魅力,加强文化遗迹、历史文化街区、名人故里的保护利用,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地标、文化公园和文化景观。

坚持绿色发展,彰显公园城市特质。突出“山林环抱、水城相依”特色,聚焦城市公园化、全域景观化、风貌特色化,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塑造景观优美、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绿色空间体系,打造高品质山水公园城市。坚持把乡村作为城市最大最美的公园来打造,融合自然景观,注重彰显特色,加快特色镇(街区)和林盘景区建设,促进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诠释公园城市乡村表达。创新“公园+”、“绿道+”消费场景,培育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绿色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动能转换。

完善交通体系,打造综合交通枢纽。聚焦“对外大联通、对内大循环”,统筹推进“一空七高十轨十一快”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加快推动公路铁路互补、公路航空有效衔接,织密快速路网、干线道路,构建多式联运物流集疏系统,实现与天府国际机场、周边区域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运输服务共建共享,打造外联内畅、立体多元、绿色智慧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聚焦“依靠什么样的比较优势吸引人才”,打造区域要素聚集新高地

发展特色产业,增强人才聚集力。牢固树立“产业是招引人才最大平台”的理念,集中力量发展壮大航天装备制造、智能制造和航空物流、新电商经济等主导产业,积极培育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生态环保产业和新经济,形成具有比较优势和特色的产业体系,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成长成才提供平台。着力做好人才与产业融合的文章,打造与“产业链”相匹配的“人才链”,推动形成产业集聚人才、人才引领产业、人才与产业良性互动的良好生态。

坚持企业主体,增强人才吸附力。注重发挥企业创新平台的人才高地作用,鼓励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打造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平台载体,为聚集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提供保障。加快建设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全面落实包容审慎柔性监管制度,提升政务服务质效,完善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以良好发展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创新人才评价管理机制,建立以能力、业绩、贡献为主要标准的人才分类评价体系,提升企业、行业在人才评价中的话语权,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营造宜业宜居环境,增强人才吸引力。加快建设宜业宜居大美公园城市,以环境优美、生活惬意、交通便捷的公园城市特质吸引集聚优质企业和优秀人才。紧贴人才发展需求,推进放管服改革,畅通人才服务绿色通道,优化人才生活保障,为各类人才提供政策咨询、融资对接、落户安居、医疗保障等“一揽子”服务。着力创造更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增强科创空间集聚能力,大力培育创新文化,弘扬创业精神,建立完善杰出人才荣誉制度,营造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社会环境。

聚焦“凭什么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做贡献”,加快产业功能区建设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

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聚焦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等重点领域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大力发展商业火箭、通信卫星、导航系统以及机器人、智能成套装备等战略新兴产业,着力打造全国知名的商业航天产业基地和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加快产业功能区起步区科创空间建设,加快建设一批院士专家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平台,提供“一站式”科技服务和高品质生活服务配套,以科技创新为主导构建细分领域产业社区。着力壮大市场主体,加大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力度,加快中小微企业梯度培育,鼓励支持本地企业做大做强。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抢抓新一轮政策窗口期,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坚持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业,积极培育金融服务、商务服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节能和环保服务业等产业,优化整合全产业链,推动制造业与现代物流业融合发展,引导相关行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突出高端化、绿色化、特色化发展方向,坚持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技兴农之路,推动农业转型提质发展。大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全面融入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加快构建“10+22”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格局。培育特色农业品牌,大力实施品牌建设“孵化、提升、创新、整合、信息”五大工程,创响“简字号”农产品品牌。围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统筹推进特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加进一步夯实农产品冷链物流、现代农机装备、智慧农业三大先导性产业支撑。

(本文作者系中共简阳市委书记
编辑:房悦姮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