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聚焦“一极两中心两地”目标定位 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新内江
2020-11-09 17:19来源:四川党的建设
文/马波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饱含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成渝地区的深切关怀和殷切期望,为新时代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擘画了美好蓝图、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坚定站位于全国大局,及时作出决定,将“一干多支”发展战略与国家战略有机衔接,科学回答了四川落实国家战略“怎么看”“怎么干”等重大问题,是全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政治宣示和行动纲领。内江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坚持把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推进全市工作的大逻辑进行谋篇布局、部署安排、贯彻落实,确保国家重大战略在内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贡献内江力量。

围绕助推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着力建设成渝发展主轴重要节点城市和成渝特大城市功能配套服务中心。内江历来在成渝地区经济版图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省委赋予内江“建设成渝发展主轴重要节点城市和成渝特大城市功能配套服务中心”的发展定位。

内江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紧扣发展定位,立足比较优势,把握“融入、协作、发展”三个维度,着力建设“成渝重要交通枢纽,成渝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成渝优质人力资源培育中心,成渝现代制造业配套基地、成渝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成渝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服务基地,成渝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协同区、内江荣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成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内自同城化产业协作区”这“一枢纽、两中心、三基地、四区块”,实施“构建‘5+4+5’现代产业创新发展体系、建设滨水宜居大城市、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沱江(内江)生态廊道、构筑城乡基层治理和现代公共服务新格局”等五项重大行动计划,致力把“联通双城、全面融入、配套服务、顺势提级”这篇大文章做实做好。

围绕助推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着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大动脉”,产业是经济之本。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要先行,产业协同共兴是根本。内江坚持以提升内联外畅水平为导向,推动成自宜高铁、川南城际铁路内自泸段建设,推进成渝客专达速提质改造,推进绵遂内、雅眉乐自隆、成渝铁路成隆段、隆黄铁路隆叙段扩能改造等前期工作,推动成都至宜宾高速公路、内江至大足高速公路建设,协同开展成渝高速公路扩容改造、乐山经资中至铜梁等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形成多层级、一体化、高质量的现代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内江坚持把提升产业协作配套能力纳入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任务,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装备、新医药、新能源和大数据“四新一大”产业,加快形成一批100亿、500亿、1000亿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内江黑猪、资中血橙、威远无花果、特色水产四大特色农业产业,加快建设国省现代农业园区,助推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现代金融、健康养老五大现代服务业,协同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围绕助推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着力推进协同创新发展。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赋能必将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插上腾飞的翅膀。内江坚持以建设成渝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为目标,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创新型城市、国家高新区、国家农高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建设,积极融入中国西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共同打造成渝科技创新走廊。

内江坚持以建设产、学、研、用合作平台为载体,加大与成渝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力度,支持市内高校科研院所主动融入环成渝高校科研院所创新生态圈;立足配套成渝需求,统筹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建设国家级“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和“甜城成渝地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共享成渝两地创新资源。

围绕助推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对外开放。从成渝地区的发展历程来看,取得的成就依靠改革开放,承担的使命重在改革开放,未来的发展系于改革开放,必须坚持以改革开放增添动力活力。改革方面,内江重点探索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探索跨行政区利益联结机制,推动重大规划和重大项目统一编制、联合报批、共同实施;探索市场主导的产业协作机制,推广“总部+基地”“研发+转化”等互动模式;探索共建共享的公共资源配置机制,推动金融、能源、电信、医疗、卫生、教育等跨行政区布局、建设和使用,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开放方面,内江重点强化重点区域开放合作、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加快内江国际物流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开放平台建设,做强做大“蓉欧+”东盟国际班列内江基地,畅通四川至北部湾、成都至昆明接泛亚铁路大通道,打造南向开放“桥头堡”,加快形成“一点三线”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

围绕助推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着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事关人民福祉,是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题中之义。内江因水而兴、与水相伴,人文自然和谐,“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是内江城初始的历史风貌;“一水中分内江城,千楼万户次第开”是如今内江城的印象风格。内江坚持以沱江流域(内江段)综合治理和绿色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世代工程”为统揽,实施内江沱江流域文化生态带点线面发展与保护空间布局规划,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绿色生态、疏朗开放、灵秀博雅”的滨水宜居大城市和具有“甜城韵味、大千精彩、一域丰沃”的幸福美丽乡村,助力建设沱江生态廊道。

内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救助、脱贫等民生问题,协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互通互认、共建共享,构建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体制机制;持续开展“践行十爱·德耀甜城”活动,深入开展“四城同创”,努力打造文明之城、清洁之城、平安之城、活力之城。(作者系中共内江市委书记) (责编/范吴瑕)
编辑:易贝羽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