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荒山如何变为“聚宝盆”
2020-10-20 16:46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文/张小丽

初秋时节走进威远县山王镇坭河村,这个大山深处的小村落,水泥路如玉带在山间蜿蜒,将分散的民居和农田、果园连在一起。

在一片果园的山顶平地上,推土机的轰鸣声响彻山谷,一个新动工的黑猪养殖场正在修建。

村民罗金容在这里做工,一天能有120元左右的收入。回想过去,她是村里的贫困户,住在滑坡地上的破房子里。脱贫攻坚短短几年,她家享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政策,住上了新房。村里引进了黑猪产业,打造了果园,她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一年四季都有活儿干,还能销售农副产品增加收入。

“这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还有啥不满足的?”罗金容的满足,来自脱贫攻坚的成效,更来自当地产业的稳步发展。

高标准农田。供图 / 威远县委宣传部

特色产业支撑 贫困村“逆袭”

时间回到6年前,那时的坭河村因为偏居深山,交通不便,好山好水“养在深闺无人识”,没有像样的产业,村民增收困难,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村。

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坭河村驻村工作队带领全村干部群众,以产业扶贫为突破口,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品、龙头带动、绿色发展”总体思路,努力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

2016年,坭河村第一书记郑人弋得知威远建筑商人屈阳付有意发展农业产业项目后,迅速带领村“两委”干部及驻村工作队先后三次登门拜访,并邀请屈阳付进村实地考察。最终,村“两委”的诚意和坭河村的生态优势打动了屈阳付。

屈阳付先后投资上千万元,建成总占地面积1000余亩的标准化黑猪养殖场和生态果园。园区内种植了柑橘、樱桃、枇杷等,还种植了五月脆、凤凰李等优质李子品种。生态果园在提高园区经济收入的同时,也作为“内江黑猪”养殖场粪便消纳地,消除了养殖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形成“猪—沼—蔬果”为一体的立体循环农业。

坭河村将农业园区列为龙头产业扶持,先后利用各项扶贫项目资金120余万元,以村集体名义入股,参与效益分红。如今,养殖场生产经营持续向好,年出栏育肥黑猪约3000头,每年为村集体带来5万余元的固定收益。

今年夏天,果园里的李子迎来首个采摘季。经过村“两委”的大力宣传,主打“纯天然、生态、无污染、喝着山泉水长大”的紫脆李,赢得了广大游客的青睐。最红火时,园区一天就接待游客两三千人。

游客纷至沓来,不少村民家的鸡、鸭、蛋等农产品也找到了销路。李子成熟的时节,小山村比过年还热闹。

产业支撑让坭河村的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从无到有,逐年上涨,到2019年已达16万元。与此同时,道路、水利、通信设施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也一并迈上新台阶。坭河村也实现了从昔日贫困村到幸福美丽新村的“逆袭”。

放大“生态+”效益 荒山变身“聚宝盆”

坭河村目前正在修建的黑猪养殖场,是尝到甜头的屈阳付为下一步扩大养殖规模所作的打算。而对于多数村民而言,他们的获得感,不仅仅是土地流转金和务工劳务费,还有日益美丽的村子和便利的交通。

罗金容指着果园和园子里的水泥路说:“原来这一片都是荒山,荒草长得半人高,山上基本没有水泥路,出行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如今,荒山都变成了园区,好像一个绿色的“聚宝盆”,为村里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收益、人气和名气。

“等这个黑猪养殖场建成了,又能养一大批猪。”望着身旁的基坑,罗金容黝黑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看得出来,她有些自豪,又有些期待。

她还不知道的是,村里已经规划,结合现有的黑猪养殖场和果园,建设一个“内江黑猪”文化体验馆,未来通过黑猪品牌文化效应,带动农家餐饮、会务接待、水果采摘、白酒洞藏等产业发展,持续放大“生态+”效益,让坭河村走出一条特色文、农、旅融合发展之路。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果树陆续挂果和黑猪文化体验馆的落成,还有更多意想不到的好日子在等着罗金容和村民们。

五千余名干部下乡 三万余人脱贫

坭河村的蜕变之路,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脱贫攻坚给乡村带来的巨变。

笔者从威远县扶贫开发局获悉,截至目前,威远县累计脱贫11860户31475人,退出贫困村54个,实现贫困户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退出;地区生产总值由2013年271.90亿元上升至2019年351.19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8959元上升至2019年17003元。

7年间,威远县共有213名第一书记、162名驻村工作队队员、204名驻村农技员、4925名帮扶责任人活跃在脱贫一线。抓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保障住房饮水安全,抓实产业就业扶贫、基础建设,落实政策兜底……他们和贫困群众冷暖相知、心手相连,决战贫困、不胜不休。(作者单位/内江日报社) (责编/冯雅可) 
编辑:陈艾婧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