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成都:奋力做强“圈”中“极核”
2020-10-20 16:01来源:四川党的建设
文/周盼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新机场建设时指出,新机场是国家发展一个新的动力源。

2020年9月23日,位于成都东部新区的天府国际机场等级最高的4F级跑道——西一跑道通过预验收。这标志着成都迈入了机场跑道“双4F级”时代(双流国际机场的东跑道也是4F级)。待天府国际机场如期完工后,成都将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国内第三个拥有双机场的城市,新机场也将成为推动成都乃至四川开放发展的新动力之源,为成渝地区未来发展插上“翅膀”。

» 东进,未来之城正在崛起

作为国家“十三五”规划中计划建设的我国最大的民用运输枢纽机场项目,位于成渝相向发展主轴线上的天府国际机场,未来将成为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核心机场。在相距不远的东部新区天府国际空港新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各个项目都铆足了劲儿为明年天府国际机场的正式运行做准备。

3年前,成都提出“东进”战略,跳出盆地在更大范围拓展载体和空间,推动城市跨越龙泉山向东发展,重塑城市经济地理。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成都向东、重庆向西的相向发展已然成势。2020年5月6日,成都东部新区挂牌,“东进”中的成都依托天府国际机场建设,成都高新区托管简阳12个乡镇,建设空港新城,使之成为东部新区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战略支撑。

东傍天府国际机场,西靠龙泉山,坐拥三岔湖,凭借优越的区位条件,自规划建设以来,空港新城签约注册产业化项目50个,协议总投资逾2200亿元。当前,空港新城正以天府国际机场和天府奥体公园为“双引擎”,重点发展航空制造产业、临空现代服务业、临空新经济产业三大主导产业,着力打造国际交往中心和国际消费中心。

9月10日,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项目在空港新城开工建设。该项目由中国民航局与四川省联合共建,是全国首个民航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将规划建设国际一流的民航先进技术创新平台和重大技术装备研发中心。

“项目拟分两期建设,分为A区和B区,A区毗邻三岔TOD核心区,B区位于未来科技城。”民航二所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指挥部相关人员介绍,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单项投资最大、设计标准最高的民航科技项目,将对标国际行业最高标准。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改善我国民航科研基础条件,加快集聚形成国际一流的民航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也将在这里兴建天府校区。未来民航业的人才、技术等将大量聚集于此,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而这些都有望成为与重庆联动的重要支撑。”在成都东部新区航空和口岸经济局临空服务业处处长叶啸林看来,重庆也在建设临空经济示范区,两地有望在航空网络、科技人才交流等方面展开合作。

跨越龙泉山向东发展,不仅是成都城市发展突破千年桎梏的必然之举,更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精明增长”。“东部新区山水资源丰富,具有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示范区的生态与文化特质。”叶啸林说。

围绕东部新区丹景台景区核心区,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旅游环线正在加紧施工。该旅游环线全长245公里,途经空港新城、龙泉驿区、简阳市等区域,有机串联沿线景点景源、特色小镇及产业功能区,形成兼顾旅游与交通、具备市政配套功能的景观道路,实现生态体验环、康旅悠闲环、城市漫游生活体验环、大区域联系环、产业驱动环“五环合一”。此外,还将实现与成巴高速、成南高速、成安渝高速、成渝高速、天府国际机场高速等高速公路的互通。

» 南拓,“一山连两翼”共谋发展

天府新区与东部新区,分居龙泉山东西两翼。5月20日,两个新区连签3份合作协议,开启“一山连两翼,共谋新发展”的格局,强化成都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极核”地位。

北起火车南站,沿天府大道东侧向南敷设,经环球中心、世纪城、麓山至天府新区博览城片区,之后穿越龙泉山向东至三岔湖片区……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一期开通,标志着成都轨道交通进入了地铁“快线时代”。“作为国内首条开进中心城区、时速达140公里的市域快线,这条线路不仅是成都连接东部新区的关键,也将成为连接天府新区的又一动脉。”四川天府新区管委会相关人员透露,年底18号线二期开通后,市民从火车南站出发到天府国际机场仅需40分钟左右。

“天府新区是成都南拓的重点区域,产业发展的方向主要集中在高技术服务业、总部经济、新经济的发展。东部新区则是围绕新机场,建立航空经济发展的高地,将是成都高端制造发展的聚集地。”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总部经济局局长葛凌表示,两个新区将充分发挥两区资源优势,创新招商模式,开展双向集群招商、产业协同招商、产业链互补招商、共用招商引资数据行动,积极引进“总部+研发”“研发+生产”跨区域协作产业化项目,联合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共同培育产业生态圈,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价值链协同融合。

“共建共享的发展之道,不仅能为自主重大项目立项、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提供巨大支撑,还能将创新、产业及金融联合起来,形成产业生态圈。”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科研管理部主任吕岚春介绍,研究院成立于2016年3月,定位为清华大学与四川合作的窗口平台,致力于学校的原创成果和产业转化,是入驻天府新区最早的创新研究机构之一。

“研究院已在能源互联网平台建设方面投入1亿元资金,用以4000多平方米能源互联网实验研究平台建设。该平台现已成功挂牌国家重点实验室能源分室。”吕岚春表示,未来研究院将持续在科研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作价入股、培育创新创业公司方面发力,进一步打通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渠道,为天府新区打造能源互联网产业研发总部。

今年5月,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与东部新区的四川旗丰新材料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清华四川院应四川旗丰需求可提供能源和电力装备领域技术服务及行业发展趋势咨询。同时,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以联合课题研发为纽带,在能源、电力装备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建立项目课题协作研发机制;联合申报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研究课题;共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双方各项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商用落地步伐。

“从地理位置上看,东部新区和重庆距离更近。但在一些领域,天府新区和东部新区都是成渝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两个新区,不是角力关系,更多的是相互补位。”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战略研究局主任科员胡学东认为,两个新区签订合作协议,体现出同一个原则,即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特色发展、互利共赢。

» 携手,构建“一核四区”功能布局

服务国家战略、抢抓时代机遇。2020年伊始,中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渝两地以“一城多园”模式共建西部科学城,成渝相向发展,携手并进。

6月3日,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首度亮相。总规划面积361.6平方公里,由“一核四区”构成,将形成“核心驱动、协同承载、全域联动”的发展格局。具体而言,“一核”即位于天府新区的成都科学城;“四区”则分别是位于成都东部新区的未来科学城、位于高新南区的新经济活力区、位于高新西区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基地,以及成都高新区与双流区共建的天府国际生物城。

成都科学城作为关键“一核”,已聚集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及交叉研究平台7个、国家级创新平台17个、校院地协同创新项目40个、中科院旗下高校院所13家,构建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创新生态。

落户于天府新区兴隆湖畔的独角兽企业──云从科技,是同时承担国家发改委人工智能基础平台、应用平台,工信部芯片平台等国家重大项目建设任务的人工智能科技企业。2018年云从科技跨越 300 余公里,从重庆来到成都,从孕育它的两江新区走到天府新区设立全资子公司。

“在不同地区,企业的发展重点存在差异。”云从科技副总裁王仲勋介绍,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关键在于牢牢扎根行业,不断拓展领域,因此,多元化的应用场景非常重要。“重庆和成都有着截然不同的产业体系,重庆以工业为主,而成都的电子信息产业非常发达,这就决定了我们在重庆的发展更多应用于‘安防’领域,而在成都则更看重‘新基建’。”

两地公司在人才、资源、平台和生态方面有了整合联动,更彰显出了头部企业的带动作用,西部科学城建设也为企业补链成群、建链成群,实现融合强链提供了机会。“目前,我们正在参与东部新区天府国际机场的智慧化建设工作,包括人脸识别安防、快速安检登机等智慧化服务。”王仲勋说,紧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云从科技将充分利用AI助力智慧城市大脑建设,共建成渝双城一体化融合的智能服务新模式。

为助力成都“一核四区”建设,成都高新区也主动策划,采取转建、育建、引建、聚建等多种模式,打造和植入一批前瞻性科创平台及项目。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以电子科技大学为依托,布局打造IC设计总部基地和成电国际创新中心两个高品质科创空间。而新经济活力区则重点依托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新基建和四川省科技服务业产业集聚区,建设和布局智慧医疗、普惠金融等平台,推动5G互联科创园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

“成渝之间的合作是着眼共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以产能规模、庞大市场和创新能力为支撑形成比较竞争优势,加强产业链协同开放,加快培育头部企业,全力建设世界级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成都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以电子信息产业和汽车产业为例,成渝地区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目前达到全球规模的1/3,汽车产量占全国的18%,一旦形成产业带,发挥规模化效应,无疑将推动相关产业向世界级产业发展。(责编/刘艳梅)
编辑:易贝羽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