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让企业家成为推动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2020-09-08 16:26来源:成都《先锋》
胡敏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7月21日企业家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肯定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家队伍的形成与作出的重要贡献,全面分析了激发和保护市场主体活力的现实要求,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时代内涵。这个高屋建瓴的讲话,不仅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为充分发挥当代中国企业家群体在应对复杂多变的新形势、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努力推进我国高质量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提供了重要的思想遵循。

今年以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等相继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成都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7月24日,成都市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召开了企业家座谈会。当前,要抓住国家战略机遇,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紧抓机遇、乘势而上,切实担起历史责任、不断开阔视野和开拓创新,努力成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在形成我国西部重要增长极的精彩实践中绽放新时代企业家的独特风采。

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关于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的思想精髓

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从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激发和保护市场主体活力再谈到弘扬企业家精神,然后谈到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要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广大企业家应当发挥更大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体系不断发展,各类市场主体蓬勃成长。到2019年底,我国已有市场主体1.23亿户,其中企业3858万户,个体工商户8261万户。这些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在国家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全面界定了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在国家发展中的三大作用,即企业的职能就是要成为社会福祉的贡献者,成为吸纳就业的容纳器,成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企业家具有创新禀赋。作为创新者的企业家,通过变革要素组合方式,创造新的市场、新的需求,推进了技术变革、组织变革、市场变革,源源不断地创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在实现市场主体的三大作用中都离不开企业家创新,市场主体的成长壮大也与企业家及其内在禀赋天然地紧密结合在一起。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将企业家的这种内在禀赋以更宽广的视角丰富和拓展为新时代中国企业家精神,其内涵就是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有胆识、勇创新的中国企业家茁壮成长,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世界水准的中国企业家队伍,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实践和丰富着中国企业家的精神图谱,一批优秀企业家也成为我国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各个时期企业发展的历史见证与生动写照。他们顺应时代发展,勇于创新变革,在市场竞争中接续成长,为积累中国社会财富、创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综合国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可以说,没有这些市场主体作出的生产贡献,就没有至今我国已经累计的巨大社会财富;没有这些市场主体活跃的市场创造,就没有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没有这些市场主体的锐意创新,就没有包括劳动力就业在内的各类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而这其中,就凝聚着一代代企业家的创新劳动、创新勇气、创新智慧。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产生巨大冲击,我国很多市场主体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在大疫当前、百业艰难的关键时刻,保护市场主体就是保护生产力,要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要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以企业家的爱国、创新、担当和责任带领企业战胜各种困难、抵御各种风险挑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成都科学研判形势、沉着冷静应对,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帮助企业纾危解困,全力稳链补链强链,成为全国感染率最低、复工复产复市最快、秩序活力恢复最好的城市之一。这是全市上下勠力同心、砥砺奋进的结果,凝聚着广大企业家开拓创新、不懈努力的辛勤汗水。可以相信,在后疫情时代,广大企业和企业家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一定能够有更大格局、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

“两个大局”背景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企业家发展搭建了广阔舞台

企业兴则城市兴、企业强则城市强。面对成都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广大企业家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放在“两个大局”和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大的背景下审视和考量,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从“两个大局”看,我国发展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经济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广大企业和企业家来说,这既是可以持续开拓的国内巨大市场机会所在,也是需要不断创新观念、创新技术、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市场的动力所在,当代中国企业家更要富有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发展环境更加复杂严峻,各种风险挑战更加艰巨,对企业和企业家来说,意味着要不断锻造和增强企业生存力、发展力、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而顺应时局,抗击风险,以变应变、化危为机,化被动为主动,本身就是企业家内在禀赋,空前的巨大变革正是进一步催生和激发企业家创新精神的重要机遇。

从发展进程看,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从国家层面,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更大力度地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更好地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更有效地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竞争力和创造力。对广大企业和企业家来说,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自觉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尤其要抓住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交汇期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以创新为引领,着力补短板、挖潜力、增优势,促进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推动产业链再造和价值链提升,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和充分融合,满足有效需求和潜在需求,实现供需匹配和动态均衡发展,以不断增强的企业家信心提升实体经济发展信心。

从现实环境看,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今年来我国经济运行产生巨大冲击,很多市场主体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面对疫情冲击,党中央审时度势,精准施策,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抗击疫情重大战略成果。在经济层面出台一系列保护支持市场主体的政策措施,从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到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从全力支持和组织推动各类企业复工复产,到帮扶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有力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呈现稳定向好态势。当前党中央提出要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千方百计保护好市场主体,切实稳住经济基本盘,这客观要求各类市场主体和广大企业家以变应变、化危为机、化被动为主动,努力把企业打造成为强大的创新主体。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企业家最大的信任,也是最殷切的期望。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前所未有凸显了成都在全国发展版图上的战略地位。成都已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中的重要支点。面对国家战略和历史机遇搭建的广阔舞台,成都企业家要把握大局,顺应变局,勇开新局,勇做打造西部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开拓者、奋进者和搏击者。

努力锻造新时代中国企业家精神,为实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既是国家战略,更是发展创新。每一条行动路线、每一步战略实施、每一项工作推进,都离不开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的激发,离不开这里的企业家大力弘扬和践行企业家精神。

爱国是中国企业家精神的基础内核。广大企业家要把爱国、爱家乡、爱养育自己的这方水土和这里的群众紧紧连在一起,心无旁骛地做好企业,精益求精地做好产品和服务,创造造福家乡的社会财富和生态环境,开创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就是企业家家国情怀的最大体现,也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发展企业的动力源泉。企业好,家乡富,国家也就不断繁荣发展。

创新、诚信、社会责任,是企业家精神的本质规定和独特气质。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离不开空间布局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需要不断开拓创新。广大企业家要顺应时势,不断变革生产方式、要素组合方式,敢于打破程式陈规,做强做优做大企业。比如,要主动与地方政府加强政企协作,抢抓中国西部科学城建设机遇,加快筹建天府实验室,共建科技创新中心,增强创新策源能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努力在若干领域形成比较竞争优势,不断提升企业在全球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上的位势能级,从而构建起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还要顺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运行规则,不断提升法治意识、契约精神、守约观念和社会责任,积极营造“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做诚信守法的表率和净化营商环境的模范,带动全社会道德素质、市场观念和文明程度的提升。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企业能走多远、企业家舞台能有多广阔,需要具有国际视野和开阔眼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志在构建中国经济发展“第四极”,就意味着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开放。成都地区的企业要立足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和综合配套基础,唱好“双城记”,融入“双循环”,放眼亚欧大市场,加强产业功能区和生态圈构建,推进产业圈协作和产业链合作,全力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在更大范围配置资源和开拓市场,最大限度吸引全球高端要素资源集聚。广大企业家要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变局中开新局,着实提高把握国际市场动向和需求特点的能力,提高把握国际规则能力,提高国际市场开拓能力,提高防范国际市场风险能力,带动企业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中实现更好发展,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作者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中央党校报刊社副社长
编辑:陈艾婧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