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由疫情防控看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2020-08-26 16:02来源:四川党建网
庚子鼠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期而至,这次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时至今日,全球疫情发展形势依然严峻,而中国疫情基本得到管控,这得益于国家对疫情防控工作的科学决策部署。而这些决策部署之所以有条件实施,得益于中国强大的基层治理体系以及全国上下的不懈努力。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这场战斗中,各地不少防疫操作走红网络:有拉起标语横幅、专人值守的各类劝返点,有村长的方言广播,有民警们暂时收缴茶馆、茶铺每副麻将中的“幺鸡”来阻止群众聚众打麻将,有无人机在村里“巡视”并配大喇叭喊话群众回家……各类“硬核”防疫举措行之有效,但也暴露出不少亟待完善的弱项与短板,如:防控手段“只堵不疏”缺乏温度,部分群众防护意识松懈、不遵守疫情防控规定,有些基层组织的抗疫工作流于形式……分析总结疫情防控进程中基层治理的经验教训,对广汉市基层治理提质增效有了如下几点思考:

一、强化党建引领

抗疫期间,基层党支部在贯彻党中央战略部署,落实联防联控责任中起到了战斗堡垒作用,奋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的基层党员干部,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在接近群众、服务群众中得到了群众的认同。强化党建,就是为基层治理提质增效找到了“主心骨”。一方面,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和功能,推进党建网络和社会治理网格一体化,把任务落到网格中、支部建在网格上;另一方面,强化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通过公开招聘考试、择优录取、专业人才引进等方式吸纳各专业的优秀人才补充到基层党组织队伍之中,并建立以人民群众、党组织成员为主的新型评价机制,优化队伍管理,促进党员干部的全面发展。此外,基层党组织应建立辖区内党员志愿者的人才储备库,为党组织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在日常,鼓励党员志愿者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基层群众办实事,健全党员结对帮扶制度等。

二、完善治理体系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句耳熟能详的话,形象地表明了基层工作的重要、复杂和繁重。在疫情防控斗争中,广大基层干部时刻坚守岗位、满负荷运转,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不平凡贡献,甚至有的牺牲了宝贵的生命。基层治理提质增效需要解决基层任务繁多、人力有限、责任刚性困局,为基层“减负”,为实干“撑腰”。一是要推动基层治理结构的扁平化发展,整合构建简约精干的基层组织架构和权责对等的权力运行体系。二是要保护基层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推动更多资源下沉,为基层放权赋能,同时规范实施容错纠错机制,让基层变“被动落实”为“有效落实、科学落实”。

三、坚持依法治理

“无规矩不成方圆。”疫情防控期间,个别地方私自采取挖断道路阻断交通的方式防止人员流动,个别防控人员对未戴口罩人员实施极端强制措施,个别地方甚至禁止身为医护人员的业主进小区……这些现象暴露出了相关人员法治思维的欠缺。在基层治理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不断强化基层治理的法治基础。一是加强法治宣传和教育培训,通过干部法治培训、群众法治宣传等,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二是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司法所、法律服务站、法律顾问的职能作用,不断延伸法律服务触角,服务点要深入小区(村组)、楼栋(院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需求。三是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拓宽第三方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的制度化渠道,整合基层综合服务站(所)、网格化管理、综治中心、调委会等资源力量,及时就地解决群众诉求,从源头上预防化解矛盾纠纷。

四、强化科技支撑

同2003年“非典”疫情防控相比,这次疫情防控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发挥了巨大作用。“在线问诊”系统、防疫智能服务机器人等助力医疗领域,AI测温仪、健康码、“同行程查询”等辅助疫情防控,云上办公、网络课堂、自动化生产系统支撑复工复产。基层治理提质升级要不断推动数字化治理。一是要以“大数据+基层社会治理”为手段,加快数据化、网络化、智能化基层治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要进一步加强政务、医疗、教育、交通、治安、环保、市场监管、社区管理等公共职能的协同支撑,构建全方位全领域的数字化治理系统。二是加强“三农”科技服务工作。发挥产业和科技项目集聚效应,完善人才管理政策,畅通科技人才向基层流动渠道,发挥人才项目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基层一线科技人才帮扶协作,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三是加强基层科普能力建设,持续推进科普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进园区、进企业,加快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五、深化群众参与

疫情期间,有无数的群众配合社区防疫工作,甚至到防控一线志愿服务,成为织密联防联控网的关键。基层治理提质升级必须要深化群众参与,一是要完善群众参与共治的制度化建设,协助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推动社区居民有序参与基层群众自治,鼓励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制定自治章程、居民公约和村规民约,创新丰富民主协商形式,搭建多方参与协商的议事平台。二是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并吸收教师、医生、老干部、渔农科技人员、乡土实用人才等参与进来,形成了“网格员+专业人才”的组织架构。三是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作用,大力培育发展公益慈善、文体娱乐、健康养老、邻里互助、纠纷调解、防灾减灾等各类社区社会组织。四是培育社区(村)文化。注重发掘本土化典型、塑造本土化作品、开展本土化特色活动,创建主题文化墙、文化长廊、综合文化站、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体小广场等不断提升居民的文化素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向上向善、孝老爱亲、与邻为善、守望互助的良好社区氛围,增强居民群众的社区认同感、责任感和荣誉感。

从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治国安邦重在基层,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以这次疫情“大考”为契机,我们要深化对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认识,不断推动基层治理创新,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切实提高基层治理应对现代社会风险挑战和服务基层群众的能力。(广汉市新丰街道党建办 余艺嘉
编辑:陈艾婧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