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推动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2020-08-21 16:56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文/李国洲

 
供图 / 渠县组

基层是我国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心,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要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必须牢固树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理念,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基层治理各方面、全过程,健全和落实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制度,推动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组织为基,全覆盖织密基层治理党建网络。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建强各级基层党组织,筑牢城乡基层治理战斗堡垒。一是锻造好“党建主轴”。健全“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片区党总支+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城市治理“五级架构”和“乡镇党委+区域党委+村(社区)党组织”农村治理“三级架构”,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始终。二是构建好“全域网格”。在农村以自然村(社区)为单位建立网格,在社区以片区、居民小区、街巷、商圈为单位建立网格,在园区以位置相邻、行业相近、业态相似的若干企业为单位建立网格,推动实现“一网统筹、事事入格”。三是延伸好“组织触角”。充分利用“党建联盟”“e路先锋”“城乡结对”等平台创新组织设置,全面推行党员干部当“楼(院)长”,合理设置党员中心户,不断扩大“两个覆盖”。

人才为要,全方位锻造基层治理过硬尖兵。我们总结推广疫情防控带来的经验启示,整合各方资源,育强基层治理骨干队伍,提升党建引领下的共建共治能力。一是培育头雁力量。深化实施“雏雁助飞、归雁兴渠、头雁领航”“三雁工程”,选拔一批有胆识、有魄力、懂治理的优秀人才担任基层党组织书记,强化治理能力建设,打造过硬的基层治理“头雁”队伍。二是激发先锋力量。探索建立“党员+”治理模式,在城市深化机关党员“双报到”工作,在农村创新推行“双结对”模式,推动党员干部积极投身基层治理,比贡献、树形象、争先进。三是引领社会力量。深化“三社联动”,推动“红色物业”管理全覆盖,有序引导各类志愿者服务团队以及群众性、公益性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推动治理力量更加活跃、更加专业。

机制为轴,全链条构建基层治理制度体系。聚焦基层治理顺畅有序、服务群众便利高效,完善制度机制,促进基层治理常态长效。一是建立联动整合机制。探索推行党组织领导下的村(居)委会、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村民代表)和物业公司“1+4”联动机制,定期召开民情恳谈会、村(居)民说事会、联席议事会,切实解决基层治理难题。二是健全监督约束机制。深化“四议两公开”、村务监督委员会、“一事一议”、党务村务财务公开等制度,不断规范议事决策程序和村级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推动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向规范化制度化迈进。三是完善保障激励机制。细化村(社区)干部差异化绩效考核办法,建立村(社区)干部薪酬待遇动态增长机制,探索建立养老、医疗补助和正常离任补贴等制度,使村(社区)干部在任有干劲、离任有保障。(作者系中共渠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责编/刘艳梅)

编辑:陈艾婧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