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以多维度视角 谋划推进城乡基层治理
2020-08-21 16:48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文/周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宽广视角,对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思考和把握。”遂宁市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多维度视角谋划和推进城乡基层治理,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治理体制、治理体系和治理模式,构建城乡基层治理“新形态”。

“法治村官”开展矛盾调解 供图 / 遂宁组

从国家治理战略看城乡基层治理,应建立有效的治理体制,注重强化治理能力,使静态的治理结构转化为可见的治理效能。着力健全领导机制。市、县两级成立以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双主任的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组织部门,设立2600万元城乡基层治理能力建设专项资金,整合撬动各领域项目资金6000万元,用于统筹推进基层治理创新实践。着力简化机构设置。稳步推进市、县机构改革和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改革后市级党政机构由57个调整为47个,全市乡镇(街道)调减36个。着力简化运行机制。探索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和社区减负,将派驻街道工作力量的指挥调度、考核监督等权限下放给街道,清理规范街道、社区挂牌和工作事项,制定街道权责清单和社区事项准入清单,推进减负提能。构建稳固优化的基层治理结构。推进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改革,全市建制村调减782个,调减率为41.4%;“一肩挑”比例由6%提高到97%;村干部高中以上学历占比提高8.5%,实现村级规模、发展动能和村干部整体素质、能力水平同步优化。做好改革“后半篇文章”,健全完善村党组织全面领导的制度机制,修订村级组织运行规则,引导村民修订群众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构建全域覆盖的基层组织体系。按照“应建尽建”的原则,把党组织建在每个微观单元,对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通过选派党建指导员、项目秘书等方式实现党的工作覆盖。

从基层工作实践中看城乡基层治理,应建立有效的治理体系,注重优化治理载体,使固化的治理思维转化为可亲的治理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从实践来看,构建党建引领“三治融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形成一种群众广泛接纳的治理文化是关键。构建“社会共治圈”,激发全民参与的自治活力。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探索建立社区党组织统筹设计服务项目、支持社会组织承接、引导专业团队服务、发动群众性组织参与的联动机制,有序引导各类社会力量参与城乡基层治理。充分运用民主协商的方式,召开“市民圆桌会”,建立“有事来协商”平台,开展民情恳谈、村民说事等活动,凝聚社会治理的最大共识。构建“平安共建圈”,建立全民守法的法治良序。持续开展“平安遂宁”建设,大力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以各家各户的“小平安”成就社会的“大和谐”。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成公共法律服务中心6个、工作站86个、工作室1018个,配备城区“1+2+N”警务力量和农村“一村(格)一警(辅)”警务力量,推动镇级普设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和民警驻村挂职“法治村官”工作,建立村(社区)“两委”成员集中学法制度,让法治思维成为一种习惯。构建“文化共享圈”,营造全面尊德的浓厚氛围。正面引导群众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通过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立“红土先锋”等宣传平台,将红色精神根植于民。聚焦为社会明德,建设县、乡、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制定《遂宁市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实施意见》,积极培育优良家风、文明乡风。

从基层群众角度看城乡基层治理,应建立有效的治理模式,注重规划治理路径,使无形的治理内容转化为可感的治理效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只有人与人和谐相处,社会才会安定有序。”一个地方城乡基层治理成效如何,群众最有发言权。我们要根据不同地方、不同领域的群众需求,做好基层治理“精细文章”。一体化推进集成治理。坚持“一支队伍”优服务,推行社区工作者“全岗通”,构建“全科网格”;坚持“一个中心”提效能,推进政务服务事项进驻便民服务大厅“应进必进”,下放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102项,有效整合服务平台,优化服务事项;坚持“一网通办”,推进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应上尽上、全程在线”,打通全市政务服务信息数据,建立网上预审机制,实现企业群众“最多跑一次”。差异化推进分类治理。城市重点在诉求精准满足、服务高质量供给、设施优质共享等方面,要重点完善街道、社区、小区三级构架和治理机制,推进服务阵地亲民化改造,创新“社区110”服务群众模式,打造“15分钟党组织服务圈”。城乡接合部以完善治理机制、整治人居环境、补齐服务短板为重点,建立“小区党组织+社区工作者+物业企业”直接服务小区居民新机制。农村以夯实服务群众基础为重点,全面规范建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创新建立集体经济项目库、人才库,公开招标引进投资者、职业经理人等,强化集体与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精细化推进“小微”治理。在商品房小区,及时建立党组织,指导成立业主委员会或居民议事会,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在老旧小区,制订3年全域改造计划,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通过引进物业管理公司或成立自管委,引导居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在农民集中安置区、农村聚居点,试点建立自管委8个、党小组63个,探索物业化管理模式,推动党建引领与有效自治融合互促。(作者系中共遂宁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责编/刘艳梅) 
编辑:陈艾婧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