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新西部 新成渝 新征程
2020-08-04 16:32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文/ 解洪

今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正式公布,为包括成渝地区在内的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7月,省委召开十一届七次全会,专题部署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 抓紧编制、即将出台的背景下,立足新西部,展望新成渝,谋划新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立足新西部,审视战略实施的新环境

2000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决策部署,此后以十年为期,对西部大开发战略进行回顾总结、系统评价和再谋划。今年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第二个十年的收官之年,也是第三个十年的开局之年,审视《指导意见》出台的宏观环境,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今世界,国际力量格局加速演变,中美战略博弈成为常态,地缘政治和安全形势复杂多变等各种因素相互交织、多重叠加,世界经济形势更趋严峻复杂。面对这一大变局,特别是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新挑战下,我们需要在既有目标基础上,攻坚克难,化危为机,将挑战变成一次特殊的发展机遇,把国内发展的事情做好,把东、中、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抓实,尤其要把西部地区的内生动能激活,实现对内对外的双向循环,在变局中开新局。

西部大开发战略进入新阶段。西部大开发实施以来,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0年—2010年,是以“打基础”为核心的西部大开发1.0版,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成为战略重点。第二阶段是2010年—2020年,是以“练内功”为核心的西部大开发2.0版,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改善社会民生、推进科技进步和人才开发成为战略重点。即将到来的十年是第三阶段,是以“担重任”为核心的西部大开发3.0版,站在新的起点上,基础更牢、实力更强的西部地区将为国家承担更大责任,不仅要推动自身发展,还要为全国经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推进西部大开发面临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区域经济发展分化态势明显,发展动力极化现象日益突出,部分区域发展面临较大困难。因此,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我们不能片面要求西部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上达到同一水平,也不能一味以简单平衡的方式设计区域政策。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要集中优势资源,既要讲究点面结合,更要强化以点带面,重点在成渝地区、关中平原地区、滇中地区、北部湾地区等区域,形成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增长极,进而在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综上所述,经历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多维度和更强劲的动力源。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区域为代表的东部地区率先发力,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在中央大的战略格局下,东部已经“动”起来了,被寄予厚望的西部地区,尤其是潜力巨大的成渝地区就更要加快培育竞争新优势,与东部地区一起助推全国高质量发展。因此,着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提出了加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为新时代成渝地区发展擘画了美好蓝图。

展望新成渝,明确区域发展的新导向

成渝一体化提出时间较早,从概念走向现实,从“成渝经济区”到“成渝城市群”,再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现的是国家对成渝地区发展的高度重视,以及突出中心城市统筹协调和引领带动的内在规律。成渝地区要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基础上,充分做好四个“相结合”,做到四个“更加突出”,引领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

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更加突出市场主导。川渝两地政府要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全力优化环境,营造氛围,发挥好引导发展的作用。同时要进一步减少行政干预,消除区域市场壁垒,充分发挥市场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真正让市场对生产要素流动和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区域开发与对外开放相结合,更加突出对外开放。开发与开放是把西部大开发不断推向前进的两大动力。立足发展新阶段,成渝地区更要把开发和开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全方位的大开放,奋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来倒逼改革的深化;又通过改革的深化,来促进创新发展,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推动成渝地区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全域统筹与极核带动相结合,更加突出极核带动。西部大开发战略要形成重点引领的局面,成渝地区的发展同样要尊重客观规律,发挥比较优势。一方面,要突出整个地区的统筹协调发展,做到统一谋划、一体部署、相互协作、共同实施。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好成渝地区的“双核”特征,强化成都和重庆主城区两个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唱好“双城记”。

经济增长与综合发展相结合,更加突出综合发展。经过二十年的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发展实力已经有了大的跨越,经济增速明显提高,部分领域已经形成引领发展的势头。未来十年,我们要强化统筹意识,推动经济、社会、生态、民生等齐头并进,实现生态环境、营商环境、开放环境、创新环境明显改善。最终落脚点是,要增强包括成渝在内的西部人民的幸福感、认同感与获得感。

谋划新征程,开启引领发展的新篇章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促进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又一战略之举。我们要深刻领会和把握党中央的战略意图,做好各方面的统筹谋划,在两地合作不断深化实化的进程中,融入国家大战略中去奋力作为,更好担当国家使命、服务战略全局。

在规划方面,坚持科学谋划和系统对接。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战略任务,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编制,川渝两地政府要和衷共济、通力协作,加大成渝地区发展的统筹力度,强化多规合一,促进交通、产业、环保、民生政策等多领域的对接,共同编制完成一份具有指导意义、高质量的规划纲要。

在体制方面,做到大胆创新和有力突破。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进程中,两地要共同设计有利于合作开展的制度框架,借鉴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经验,探索有效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管理,制定更具超前性和操作性的政策体系,实现在体制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在机制上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蹚出一条内陆地区分工互补、一体发展的新路径,为其他区域做好引领示范和先行探索。

在实施方面,着力构建平台和统筹推进。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川渝两地要和衷共济,共同搭建产业分工、科技创新、城市发展、生态环境、社会人文和开放合作等领域的合作平台,从而将中央的总体战略更好落实到成渝地区的发展中,也争取将地方和区域的重大实践上升到国家层面,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

在研究方面,加强问题研究和创新探索。成渝两地高等院校、社科组织和科研院所,要强化主动作为,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在成渝经济区和成渝城市群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新要求和新目标,开展专题定向研究,探索制定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可行方案和现实路径,并及时对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和梳理,形成年度发展报告。

在共识方面,实现以文化人和共塑形象。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文化共识,树立与新时代相适应的川渝大文化观,描绘区域新的发展愿景,培育整个成渝地区开放包容、有创造活力的新文化体系,激发本地居民热爱成渝、服务成渝和振兴成渝的热情,共同塑造成渝地区区域形象,共同实现成渝地区发展的新跨越。

最后,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成渝地区的发展既充满机遇,也存在挑战。我们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敢于作为的使命感,促进川渝两地通力协作,发挥成都、重庆中心城市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形成有实力、有特色的双城经济圈,引领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动力源!(作者系四川省第十届政协副主席) (责编/范吴瑕) 

编辑:陈艾婧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