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综合报道
甘孜州理塘县亚火乡亚火村:巴绒和村民的脱贫逆袭
2020-08-04 11:24来源:四川日报
人物名片
巴绒
甘孜州理塘县亚火乡亚火村村民
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从“吊车尾”的贫困户将生活水平发展到全村中等偏上,并带领村民集体脱贫。2018年9月,巴绒获得全省脱贫攻坚奋进奖。

四川日报记者 兰珍 文/图

7月31日,记者来到巴绒家,干净的堂屋,藏式茶几上摆满了饮料和零食,满满一盆的奶渣香气扑鼻。抚摸着全省“脱贫攻坚奋进奖”的荣誉证书,巴绒感慨地说:“如今,我们家的生活水平比以前好了很多。”

“科学+实干”,变身牦牛养殖大户

巴绒家祖祖辈辈以干农活为生,辛辛苦苦耕种4亩田地产出的青稞、土豆、油菜仅够全家糊口。再加上子女老人供养负担重,唯一的姐姐拥忠拉姆长年体弱多病花销大,一家人生活得十分艰难,一度是村里“吊车尾”的贫困户。

村干部想方设法为他指引方向,让他发展新的产业。“真的因为‘穷怕了’,经不起任何折腾,不敢啊。”巴绒苦恼不已,乡党委、政府干部多次到他家做思想工作,反反复复劝说,巴绒痛定思痛,开始“尝新”养殖业。

巴绒知道养牦牛要科学饲养、科学管理。2016年,他通过小额信贷借款5万元,买了30多头牛。他主动邀请乡兽医站技术员“量身”提供技术支持,在农技员的指导下搭建防寒性较好的牛舍,并定期清理圈舍卫生,查看牦牛的繁殖情况。冬季,他特别注意牦牛圈舍的保暖和疫情,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不管是饲草饲料的搭配还是养殖设施的运行,每个细节都不放过,他的牦牛没有一次因管理不当而死亡。巴绒成为全村技术最好的牦牛养殖户。同时,他根据市场情况,将200多斤牦牛奶制品送到县上售卖。光这一项,收益就达10000元左右。“科学+实干”让巴绒尝到了甜头,一家人的生活越过越好。

传授技术,带动村民脱贫

在自己脱贫、稳步发展中,巴绒并未只顾自家,而是帮助其他贫困户一起发展。

说起巴绒,亚火村村主任多吉甲村竖起了大拇指:“他将学到的养殖知识和摸索出来的经验,总结成一套简便易学的小技巧,随时随地传授给其他人,积极引导其他贫困户发展养殖业。”37岁的贫困户阿依经常到巴绒家“取经”:牦牛统一饲养,白天上山吃草,晚上加餐吃料,保险不能缺少。在巴绒的引导下,全村新增牦牛养殖户10户,户均养殖牦牛16头;新增贫困户牦牛养殖户6户,户均养殖牦牛14头。

2017年4月,亚火村开始筹建村级合作社。刚开始部分村民不愿意加入,担心建合作社影响外出打工挣钱。2017年8月,以菌子加工为主要产业的合作社成立。巴绒以身示范,主动将自家挖的獐子菌交到合作社,拿着现结的钞票到村民面前劝说:“合作社每天按市场价收菌子,当场结账,风险小、损耗少,省时省力啊!合作社菌子收得越多,年底我们的分红就越多。”在巴绒的带动下,合作社的菌子收购量逐日增加。年底结算,合作社收益17万元,全部分给了村民。2017年底,亚火村整村脱贫。巴绒和其他43户村民,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如今,巴绒一家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去年,儿子花2万元买了一辆二手小汽车,去县城再也不怕风吹雨淋。今年,巴绒计划将老房子装修一番,再买一套新家具。“我们一家要好生干,脱贫了就要开始走致富路。”
编辑:陈艾婧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