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综合报道
龚家村:山村变绿心 村民变市民
2020-07-13 15:01来源:成都《先锋》
记者 辛爱峰

金堂县淮口街道龚家村,距离成都市中心约1小时车程。走到山顶观景平台,云海花田中极目远眺,沱江峡谷和红土地景观尽收眼底。成片的油橄榄、蓝花楹、红枫,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更显五彩斑斓……

就在5年以前,这里还是一个人员管理难、产业发展难、人地矛盾大、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突出的贫困村,而正是随着成都市“东进”战略的深入实施、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加快推进,龚家村从融入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助推国家级开发区创建的角度出发,探索出“三转三变”发展治理模式,实现了从“穷乡僻壤”到“富美新村”的华丽转变,由荒山变成了网红景区。

借力“东进”转定位,打造城市绿心

成都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了要以淮州新城为中心创建成都第四个国家级开发区。按照总体规划,淮州新城是一座兼具大山大水的城市,依托龙泉山脉和千里沱江为城市骨架来布局空间结构。其中,淮口街道龚家村是淮州新城城市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淮州新城五级城市绿化体系(生态区、绿道、公园、小游园、微绿地)中“生态区”体系建设的重任,决定了它必须走一条不同于金堂县其他山区村的发展治理新路子。为此,龚家村从主动融入淮州新城建设的角度出发,积极探索组织带路掌方向、党员带头当表率、能人带富做贡献、多元参与聚活力的党建促发展模式,全力服务成都第四个国家级开发区城市“会客厅”建设,同时推动山村向“绿心”转变。

定位容易,要真正推动发展是必须要下一番功夫的。为解决龙泉山脉山区村众多荒山、荒坡问题,淮口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到甘肃省武都县等地考察学习、综合对比后,发现油橄榄比较适地贫、少雨、多旱的山坡地栽植生长,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由此确定了油橄榄作为淮口街道现代农业主导产业。龚家村成功引进四川聚峰谷、成都启牧等公司在龚家山片区流转土地超过万亩,栽植油橄榄5000亩,建设完成占地5000平方米的光伏育苗繁育中心;建成油橄榄加工厂、博物馆等配套设施,每年为农户提供近6万个临时性岗位和50个长工。2018年,龚家村油橄榄产业融合发展项目荣获成都市首届乡村振兴评选活动“十大案例”奖。几年来,龚家村走出了一条以生态促产业、产业促生态的新路子。

随着油橄榄产业的发展,龚家村按照淮州新城高品质城市“会客厅”的高标准规划,不断增强美学化运用能力——在山脊种植蓝花楹、红枫等景观林;在半山种植油橄榄,初步建成由近百株千年古油橄榄树为主的油橄榄主题公园,丰富森林色彩,增强景观层次,塑造出了高品质的“风景线”;在山麓打造叠水公园观光区、步游栈道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提升“会客”功能。

目前,龚家村正在持续实施一大批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配套花卉观光、民宿酒店和油橄榄加工厂等乡村旅游项目。“六间房”是已经打造投用的小型民宿,形态虽小,但配套服务是根据星级标准要求的。“现在龚家山的接待能力还很弱,山顶民宿酒店在建设中,将来不仅能解决接待问题,而且都是按照五星级标准规划的,真正达到高标准‘会客厅’的要求。”龚家村第一书记黄克洪说,随着时间的推移,龚家山上规划植被将更加完备,山村将完全转变为“绿心”。

乡村振兴转身份,提升“获得感”

生态振兴促进产业振兴,龚家村的村民生活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在两河口聚居点,杨素琼大姐家门前,一大一小两只狗一边吃东西一边跟主人玩耍,身后是两层高的安居房,宽敞明亮。“现在年纪大了,不用出去打工,村里的环境和条件越来越好,跟城里人的生活条件差不了多少,想做活路了,就在家门口也能找到!”杨大姐感叹。

原来,龚家村为适应发展,将原有村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在产业链和聚居区设置党支部,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有形有效覆盖。在推动项目发展中,龚家村党总支通过集成使用土地整理等政策,推动农民从居住条件、生产方式、思想观念三个方面进行转变。新建五星南苑新居工程,对有意愿下山进城的农户627户进行了集中安置;修建“小组微生”聚居点,安置了愿意下山不愿进城的农户20户,剩余4套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用于发展民宿;对不愿意搬迁的农户87户进行了风貌整治。在确保群众利益基础上促进了集中安居,极大改善农民居住环境与条件,实现了“田园变公园”。

如今,龚家村村民的收入主要有四个来源:一是土地流转租金;二是自主产业种植收入;三是为合作社产业种植服务收入;四是就近在快速发展的淮州新城务工的收入。对于受劳动能力限制的85户,包括困难老党员、孤寡老人等,村里采取精准扶贫方式,前期以向农业农村局申请项目资金购买核桃、沙参等种苗免费发放等形式,后期则通过贫困户种植、养殖之后依据记录自动报销、政府引导统一收购、单位扶贫购买的“三合一”模式助其脱贫。2018年,龚家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3万元,较2015年纳入成都市相对贫困村时翻了近一番。

腰包鼓起来了,还得让村民从精神上富起来。龚家村党总支打破围墙、重组布局,推动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增设“红书吧”图书室、“益+青”青少年活动等功能区,并从项目进程安排出发,实时建立群众自治组织,引导党员群众参与新村建设、设施提升、产业发展、环境卫生管理和村级公共事务等事项,提升村民“主人翁”意识。利用“百姓星期天”活动品牌,精心设计“看龚家变化、塑龚家精神”主题年活动,群众自主讨论提出了“自强不息、感恩奋进”龚家精神。村民公约和院落公约由村民集体讨论产生,成为共同遵照履行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龚家村党总支从完善会客功能出发,常态开展村级公共空间打造、聚居点房前屋后“可食地景”打造等村级总体营造活动,聚居点整体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提升,2018年被评为金堂县“最美聚落”。龚家村的村民在一步步向市民转变的过程中,书写着山区村的华丽蝶变篇章。
编辑:陈艾婧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