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其他
德阳市旌阳区柏隆镇:“一元钱”撬动农村垃圾“零落地、初分类”
2020-07-01 16:13来源:四川党建网

“老李,收垃圾了哦,你快把你家的垃圾都拿出来,我给你收走。”早上10点,德阳市旌阳区柏隆镇清和村8组聚居点内,负责村级垃圾转运的刘福旺骑着改装有分格筐的三轮车在村民家门口说道。

到村上每家每户收垃圾就是刘福旺的工作,他把全村的垃圾收集路线分为AB两条线,双日收集A线1-6组,单日收集B线7-11组,村民把自家的垃圾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类放在门口的垃圾箱,刘福旺自行把垃圾收集到三轮车中拉到镇上的中转站交由镇上统一转运到垃圾处理厂。

聚居点的农家屋舍整齐划一,门前的树木、花草茂盛别致,农居的装饰自成特色,村民每家每户门前放置的小型垃圾箱干净舒适,门前的道路宽阔整洁,“收垃圾!收垃圾!”的声音在聚居点回荡,一派美好和谐的景象。

然而,一年以前这里却是另外一幅景象。

8组聚居点内建有一处垃圾池收集村民垃圾,垃圾池的清运方是全镇统一安排的垃圾转运公司,垃圾转运公司由于节约成本、疏于管理而导致垃圾爆池、蚊虫乱飞、臭气熏天、污水四散等不和谐不美观不卫生的现象总是不能杜绝。

“垃圾池臭的很哦,特别是夏天,蚊虫乱飞,根本不敢走这里过,遇到下雨天更加恼火,污水到处流淌,简直是聚居点的‘毒瘤’,我们跟村上反映过好多次,当时解决了,过一段时间垃圾又积起了。”聚居点村民卿烈华说到。

同样头疼的还有村镇的管理者,“群众经常向我们反映。大家意见比较大,我们发现问题立即拍照发到垃圾转运微信工作群里,提出整改意见,但是往往整改时间长,这边改好,另外的垃圾池又出现这样的问题了,这个问题想不到好的办法解决。”村上负责的同志李丹丹说道。

“清运不及时是农村垃圾普遍存在的‘老大难’问题,为了解决垃圾转运不及时的问题,我们与转运公司协调多次,制定最严格的考核标准,加派人手巡查督促,但效果仍然不理想。”镇上负责此项工作的刘桃说道。

怎么解决这个难题成了镇村管理者夜不能寐、长久思索的问题。

“一元钱”带出垃圾清运新模式

2019年4月,新的垃圾收置清运模式探索被提上了日程。要让群众意识到乱扔垃圾的长久危害让“垃圾不落地”,要发挥好村社干部的能动作用,急需一种被群众认可又便于操作的新模式来替代“政府采购统一转运”,解决清扫不干净清运不及时的“老大难”问题。柏隆镇在与清运公司签订的统一清运合同到期之前,向各村(居)抛出“一元钱”模式。经过镇村(居)几次现场调研和座谈讨论,“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置”的垃圾新模式呼之欲出。

“一元钱”模式是指各村收取每人每月1元钱垃圾清运费由村上自主安排的同时,镇政府根据收取情况1:1配套奖励工作经费。村社干部工作自主权提高了,工作经费有了保障,村民的义务和责任得到了体现。通过召开村三委会、院落会、户长会修订村规民约,议定清运办法,评议清运竞标人员,细化清运细节。

试点先行,摸索中探出“垃圾不落地源头分类柏隆模式”。

2019年5月,果元村身先士卒,组织四轮村三委和村社代表会议商讨之后,“垃圾处置源头分类柏隆模式”雏形显现,果元村敲掉辖区内所有“烂旧脏”垃圾池57个,每个家庭配发小垃圾桶和统一印制的垃圾分类宣传单,指导村民分类处理、收集垃圾;以竞聘合同制的方式固定垃圾清运人员每天入户,垃圾收集三轮车定时按全村AB路线每两天一轮挨家挨户上门收集垃圾后立即运到镇垃圾收集站,同一天由镇聘请的转运公司运送至垃圾处理厂。

做法推广,实效中显现“垃圾高效转运柏隆经验”。

“垃圾处置源头分类”试点取得了良好的推广效果,截至2020年6月底,全镇敲掉垃圾池259口,撤除塑料垃圾桶132个,占全镇三分之二以上,5个村实行基本一致、各具特点的定时定点收集模式。在这一运作模式下的村社基本实现了垃圾产生到运送出镇不超过48小时。在倡导下形成了旧家具再利用、衣物回收、厨余垃圾堆肥、建渣填地基的基本意识。全镇平均日产垃圾总量明显减少,对比2018年全年垃圾转运量预计减少1400吨,年财政支出减少30万元,垃圾池修建、维护费用大幅度减少。同时,柏隆镇每周落实巡查工作,加大了全镇范围内垃圾池、主要道路、公共区域的不定期巡查通报力度和频次,发现一处就“晒照通报”一处,被点名通报的村居基本在8小时之内就及时响应处理,再“晒照销号”。垃圾漫溢、恶臭熏天,怨声载道的“清洁池”不清洁现象被彻底整治。

“现在垃圾池爆池的问题终于解决了,大家爱护环境、垃圾分类的意识也不断增强了,我们老百姓的生活环境变得越来越干净,乡村越来越美好”镇元桥村10组村民李华安感叹道。

垃圾的产生主体是群众,垃圾清运的收益人依然是群众,把群众置于垃圾清运处置体系中来,让村民共建共治共享。这“一元钱”聚集了“政府+群众”双合力,发挥了大作用,达到“1+1大于2的效益,促进了村民自主管理意识,发挥了议事制度的良好作用,垃圾收集清运质效得到极大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大幅提升,群众反响良好,满意度大幅度提升,为农村垃圾转运提供了可行的模式。

编辑:易贝羽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