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努力探索构建本土文化 话语阐释体系的新途径
2020-06-10 16:53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文/谭继和

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是新时代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纲领性文献,为全国社科工作者探索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各领域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指明了途径和方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精神,我谈几点个人粗浅的学习体会:

要牢固树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要忘了老祖宗,不要失去了科学判断力”的信念和要求。中华文明五千年不间断,是历代祖先的历史智慧、历史遗产和历史财富。我们要善于学习传承历代老祖宗创造历史的精神,并用自己民族的头脑和话语进行阐释、薪传和创新;同时又要善于转化为国际社会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和新表述。

要锤炼习近平总书记“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的过硬本领,让历史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资源在大地上“活起来”。这就需要特别注意提炼中国化的、又能传播于国际的标识性概念和成体系的话语,构建能进入群众心坎里的中国特色本土文化的理论体系和概念体系。早在1930年,郭沫若就主张“把马克思请进文庙”,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要续写恩格斯“起源论”没有写到的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空白的“下半页”。在新时代,我们应该传承前辈学者这种思想和学风,续写好这部“下半页”。

作为巴蜀历史文化研究工作者,学习用民族性、原创性和主体性的本土文化术语和标志性概念,用中华广域文化共同体的阐释体系,讲好神奇魅力的巴蜀故事,创新性阐释和宣传老祖宗的古蜀文明,是我们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这就需要我们寻找古蜀文明和古蜀人精神家园解读的钥匙,努力建设本土文化特色的理论体系、概念体系和话语体系,摆脱“欧洲中心论”影响下的古蜀文明西来说和神权理论框架的话语阐释范式的捆绑和束缚。人类文明是人类文化想象力和文化创造力的产物。以三星堆、金沙为标志的古蜀文明是中华民族众多原创力发源地的一个标志中心,为人类文明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文化起点。用中华术语特色的“包括宇宙,总览人物,控引天地,错综古今”的梦想精神和理想精神,用蜀人“太阳神鸟”为标志的飞奔日月、控引天地的羽化成仙信仰,用古蜀王从蚕丛、鱼凫到杜宇、开明以“仙鸟—羽人—太阳神鸟”为特征的仙源文化来阐释和解读古蜀文明,不难看出古蜀人仙源文化薪传至今,成为历代蜀人逍遥自在似神仙、行云流水顺自然的生活方式和错综古今、敢为人先、勇于探索天地奥秘的思维传统,成为从司马相如、李杜、三苏、杨升庵到郭沫若、巴金的浪漫主义“文宗”薪传。循着这一研究思维方式和研究途径,不愁构建不起美丽的巴蜀文化风格的话语阐释体系,不愁找不到神奇神秘神妙的巴蜀文化融入旅游与文创产业的新概念和新表述。这种新概念和新表述,自然会同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的概念阐释话语分道扬镳。同时,它又能融通国际先进学者的话语资源。我想这些新的取向和途径,不失为融通中外古今各种资源而又具有本土文化独创性研究成果的一种尝试和探索。(作者系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
编辑:黄敏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