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平凡中孕育“不平凡”——记“四川青年五四奖章”获奖者基鹏
2020-06-09 15:16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青年榜样 青春力量

【编者按】“四川青年五四奖章”是授予四川青年的最高荣誉,旨在树立品德高尚、贡献突出的优秀青年典型,集中反映当代青年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今年的评选向疫情防控一线倾斜,首次设置了抗“疫”类青年典型。本期人物栏目,刊发部分“四川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的先进事迹,以激励全省广大青年在疫情防控和推动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中继续担当作为、攻坚克难。

基鹏正在为患者进行心肺检查 图/郭浩然

文/陈贤凤

“很难讲到底是我们给武汉的更多,还是武汉给我们的更多。”5月22日,第 23 届“四川青年五四奖章”获奖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基鹏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2月7日,集结号吹响,基鹏和 130 名战友一起,作为四川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出征武汉,奔赴抗疫一线。4月7日,基鹏随队顺利返程。回顾这两个月的历程,基鹏感慨:“多了一份经历,多了一份成长。”

此次出征是基鹏主动请愿的,接到援鄂通知时她正在值班,当时她就打电话给父母,让其帮忙收拾行李。“我是下决心要去的,父母知道后,只是希望我好好照顾自己,安全回来。”说起这件事,基鹏心里很不是滋味。

“有需要,那我们来就好了”

“康老师,驰援武汉,我报名。”为了能够加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援鄂医疗队(以下简称“医疗队”),基鹏提前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康焰表达了奔赴抗疫一线的强烈愿望。

基鹏告诉记者,她是受非典影响而选择从医的,作为一名 ICU(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 ) 医生,还有 ECMO( 体外膜肺氧合 ) 使用和管理的经验,不管从专业、年龄还是身体素质上,她都有责任、有义务出一份力。早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组织第一批援鄂医疗队时,基鹏就报名了。基鹏在采访中表示 :“‘5·12’汶川特大地震,四川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帮助,现在国家需要我们,同事需要我们,那我们来就好了。”

“启程那一刻,说一点儿都不害怕是假的。没有人知道武汉的‘战况’究竟如何,只有不断上涨的数据,一路上气氛都很凝重。”基鹏回忆说,在武汉天河机场下飞机后,偶遇同样驰援武汉、奔赴“疫”线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医护人员,相互简短问候后就奔赴各自的战场,那一刻,大家是从心里感到自豪,“因为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团队是一切工作的基础”

抵达驻地后,医疗队便进入紧张的岗前培训阶段。基鹏面临的第一道考验就是适应穿防护服开展工作。防护服十分厚重,里外要穿三层,还有鞋套、手套、护目镜,全套穿好至少需要 30 分钟。“护目镜勒得紧,还会起雾,进行手术时很不方便。”基鹏驻点的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区,与同事一起接管该院两个病区的 80 张床位,专门负责最为危重的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抢救治疗。

“在治疗新冠肺炎患者过程中,有持续、良好的氧气吸入是维持患者正常呼吸、促进康复的重要治疗方式。”基鹏介绍,与之前派出的两批次医疗队不同的是,第三批医疗队配备了专业的后勤工程师,主要负责氧气的供应工作。而此次派出的也是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供养站工作 10 余年、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专业工程师,以尽力保障前线医院的氧气供应和质量。

“团队是一切工作的基础。”提及自己所在的医疗队,基鹏很是自豪。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医生交接好工作后,医疗队迅速在治疗环境、治疗手段上进行了改进。“我们对病人实行了轻度、中度、重度分级管理模式,鼓励新入院患者主动添加医生工作微信,方便自制力尚可的病人通过微信随时跟医生沟通病情以及询问,对重症患者则加强护理巡视频次、护理强度以及查房强度。”基鹏介绍,这种分级管理方式,让医生有更多精力关注那些病情可能迅速恶化的高危患者。

“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为了谁” 

刚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区时,基鹏这个“久经沙场”的重症医学科医生也露出了些许胆怯。“刚来时也害怕被感染,但是进入工作状态以后,和病人相处久了,觉得其实没有那么可怕,我遇到很多可爱的人,也遇到一些让我感动的事。”基鹏回忆道。

“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为了谁。武汉感谢你们,情人节快乐。”情人节当天,每天接送基鹏等医护人员上下班的公交车师傅发来这样一条微信。基鹏
说 :“寥寥数语,却是我收到的最美好的情人节祝愿。”

“酒店变着花样为我们准备可口的饭菜、水果、零食 ;酒店老板的女儿义务为我们煮咖啡喝 ;路上偶遇志愿者车辆,司机看到我们的制服专门停下来说:‘谢谢你们支援武汉,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人们往往忘了你具体做过什么、说过什么,但他们永远不会忘记你让他们感受到什么。”在基鹏看来,两个月里,她只是做了一名医务工作者该做的事,却收获了无数质朴、真诚的情感。

“我不是英雄,只是一个把担心、伤痛留给家人的自私者。”基鹏说,这段支援武汉的经历是她职业生涯里最特殊的一段,也是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段,“这段抗疫经历,是无数平凡人共同书写的”。(责编 /谢鑫宇)
编辑:陈艾婧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