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俭德萦怀好为官
2020-06-09 15:00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文/朱广联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900多年前,司马光以俭立篇,以侈成论,著《训俭示康》。既是教育儿孙,也为告诫世人,尤其对为官从政者如何以俭素为美,立德修身,担当作为,提供了有益镜鉴。

俭以养德勿懈怠。北宋时期,一度吃喝成风。讲排场,比阔气,请客送礼,奢侈浪费现象严重。“近岁风俗尤为侈靡”,便是当时的真实写照。对此,司马光忧心如焚。他一面对朝廷上《论宴饮状》《言遗赐札子》等奏疏,一面不忘家庭教育,家风熏陶。司马光循循善诱教导儿子:“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他进而指出,即便是寻常百姓管不住私心贪欲,也会“败家丧身”。他教育儿子要自觉做到淡泊名利,以俭为荣,以奢为耻,代代相传。

时下一些人,觉得日子好了,生活富了,口袋鼓了,不思俭朴,疏于淡泊,寡于养德。有的非名牌不穿,非大餐不食;有的视衣物、食物等为无物,稍不如意,就丢掉;有的置个人曾经的寒门、清苦和奋斗于不顾,把公权当私器,恣意妄为,中饱私囊,还美其名曰“潇洒”“大气”“懂生活、够意思”。殊不知,这不仅是在给俭德抹黑,让传统蒙污,令贤达不齿,更是在将自己和家人推向犯罪的深渊。

俭以修身正其时。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工作高标准,生活低要求,几十年如一日,堪称全党楷模。周总理穿的衬衣多处打补丁,领子和袖口常常换好几次还在穿;睡的是普通木床,房间里没有地毯,没有装饰;西花厅接待家中来人,剩下的饭菜,周总理和邓大姐常常交代留作下顿吃。他用行动诠释了一位大国总理的俭朴形象和崇高风范。曾担任贵州省遵义市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的黄大发,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历时30多年,硬是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结束了草王坝村长期缺水的历史。他用行动谱写出新时期一名基层干部、共产党员的正气歌。

俭以传家再出发。“独行快,众行远”。司马光深谙此理。他在《训俭示康》的最后告诫儿子:“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老爷子叮嘱爱子,我给你讲了这么多,不仅仅是你自身要节约俭朴,还应当用它来训导你的儿孙们,使他们都能保持和发扬崇俭戒奢的优良家风。

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先生,拥有亿万资产。回乡办学,支援抗战,参与新中国建设,他不惜巨资,非常慷慨。日常生活中却很抠,有时甚至很“小气”。1951年秋,时任上海市市长的陈毅到厦门看望陈老先生,身边人员买了一斤糖果招待。事后受到陈嘉庚的批评:“买那么多干什么?首长最多尝一二颗,买二两就足够了。”他常说,事业上该花的钱千万都要舍得花,生活上该省的一分一文也要注意节省。陈嘉庚逝前交代:“不将财产遗留给儿孙,全部家产捐给国家。”他用高贵的品格风范给子孙后代留下了享用不尽的财富。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进入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我们的前面还有很多“雪山草地”需要跋涉,还有众多“娄山关”“腊子口”有待攻克。为官从政者,要学习先贤美德,传承红色基因,常修崇俭之德,常思侈靡之灾,做到心中有戒,心中有民,自觉筑牢尚俭戒奢防线。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来源/《学习时报》)(本文有删减)(责编/陈贤凤)

编辑:陈艾婧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