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成都东部新区: 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东部新表达”
2020-06-01 16:14来源:成都《先锋》
杨继瑞

成都东部新区是一座“未来之城”,已进入全面建设阶段。2020年成都市两会指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加快推动东部新区成型成势,打造成为国家向西向南开放新门户、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平台、成德眉资同城化新支撑、引领新经济发展新引擎和彰显公园城市理念新家园。

成都东部新区,“新”在哪里?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区域经济篇的伟大实践。持续深化对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意义、战略机遇、战略内涵、战略目标、战略要求、战略重点和战略保障的认识,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对“经济圈”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

笔者认为,设立729平方公里的成都东部新区,是四川省和成都市对标“经济圈”战略,以成德眉资同城化做强做优成都极核,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的积极作为和创新实践,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东部新表达”。

成都东部新区的设立和建设,将重构成德眉资同城化“之芯”,为成德眉资同城化提供人口与产业承载力支撑,才能与重庆西扩相向而行,唱好“双城记”,建优“经济圈”。因为成都东部新区位于成渝发展主轴和成德眉资连接地带核心区域,西邻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接四川天府新区,北靠成都国际铁路港,集聚辐射效应明显,可以更好地与重庆西扩相向而行。成都东部新区土地开发利用潜力较大,人口与产业承载能力也较为突出,可以优化成德眉资同城化的人口空间分布结构,与重庆协同打造区域增量人口的重要聚集地,推动重大生产力载体沿龙泉山东侧布局;成都东部新区山水资源丰富,具有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示范区的生态与文化特质,可以为“经济圈”提供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设立成都东部新区具有扎实基础和早期探索。早在2017年4月25日,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就提出了“东进”战略,成都从锦江时代的“两江环抱”到了龙泉山时代的“一山连两翼”,城市格局发生了千年之变。

成都极核是“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的多中心组合式极核。成都东部新区是成都东部的城市新中心,是成都极核的“战略芯片”,对于优化“经济圈”的国土空间结构,提升成都极核能级,做强做优“经济圈”意义重大。成都南北狭长,东西较窄,跨越龙泉山向东发展,成都城市版图进入了川中浅丘地带,获得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广袤空间,无疑是成都地缘空间和经济地理格局“大裂变”,其产业和人口承载力极大地增强,做强了成都极核的东部支撑。

从更深刻的意义上讲,成都跨越龙泉山向东发展,不仅是成都城市时空维度上的千年之变,更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精明性发展。

首先,成都城市空间跨越龙泉山拓展,既保护了作为重要生态涵养区和天府之国“粮仓”的盆地西部,又突破了“盆地”对成都城市空间拓展的桎梏,从平原跨越到浅丘,从而使成都获得了极为宝贵的城市空间资源。

其次,成都城市空间跨越龙泉山的“东进”,是唱好“双城记”,建优“经济圈”,实现成渝相向发展一体化、产业集群化、经济规模化的具体举措。

第三,跨越龙泉山的公园城市新规划,成都可以进一步丰富公园城市的内涵和资源的多样性,以山水林湖为生态本底,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包容性城市发展,形成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东部新表达”。

第四,成渝双城是中国西部开放程度最高,外向型经济发展最好的城市。成都东部新区将依托天府国际新机场和自贸试验区铁路港,成渝高铁和未来的成渝中线高铁,联手川南城市群和重庆都市圈,作好全球产业新格局下“走出去”“引进来”这篇大文章,使东部新区和天府新区联袂成为“内陆开放新高地”的“双子座”。

成都东部新区是一个“五新”的城市新中心:国家向西向南开放新门户、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平台、成德眉资同城化新支撑、新经济发展新引擎和彰显公园城市理念新家园。这一城市新中心,以“精筑城、广聚人、强功能、兴产业、塑文化、优生态、善治理”的精明性城市发展逻辑,高位嵌入一带一路建设,做强门户枢纽,构筑开放大通道,构建开放大平台,形成全方位、宽领域、高能级的外向型腹地。重点发展航空经济、现代物流、国际消费、智能制造、总部经济五大主导产业,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经济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的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以现代化基础设施加强对外联系,形成高效便捷的交通体系,构建区域畅通、内外分离的道路交通网络,建设以人为本、人车分流的慢行交通网络,构建绿色韧性的市政基础设施体系。

进一步做好国家向西向南开放大文章

后疫情时代,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供应链和消费链将面临深度调整,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将面临重塑;成都东部新区建设“国家向西向南开放新门户”正是全球产业格局重塑背景下,中国内陆大后方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积极举措,将加快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带动中国西部广袤地区融入全球市场与全球分工新体系。

要成为“国家向西向南开放新门户”,成都东部新区要搭建外向型的产业平台,建设外向型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构建面向全球市场的科技创新和产品创新体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并进一步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服务环境。

首先,东部新区建设要依托“5+5+1”现代产业基础,一要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发展产业园区,充分挖掘优势产业,如,电子信息、装备(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等的聚集力,加快“引资补链”,共同打造一批空间上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集约高效的优势产业链集群;二要瞄准内需和辐射南亚、东盟的巨大市场,依托成渝地区富集的人力资源和较好的产业基础,在全球引进一批产业链上下游带动性强的头部企业和相关配套企业,缩短产业链集群内配套半径、提升配套效率;三要携手重庆打造西部能源产业高地,发挥水电、天然气(页岩气)等清洁能源富集的优势,围绕能源消纳和资源利用等规划建设能源产业集中发展区,以廉价、清洁、安全、充足的能源供给聚集绿色载能产业集群发展。四要以成渝两地的资本优势,共同打造西部金融中心,吸引全球资金集聚,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第二,建设外向型交通基础设施网络。要实现天府国际机场、重庆江北国际机场、青白江自贸区铁路港枢纽、重庆自贸区铁路港枢纽和重庆长江水港以及泸州自贸区水港的无缝对接,建设空、铁、水、公无缝转运的立体交通体系,交通网络与西部陆海新通道深入融合。特别是要紧密和增设国际和地区客货航班,加快推进成渝中线高铁的建设。

第三,用好用足各项政策,深化改革,大力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要对标硅谷、迪拜、东京、伦敦等地实践,在中国法律和政策适用框架下,以企业体验为检验标准,出台更为详实的“负面清单”,遵循“非禁即可”的原则,着力提升政府运行效率,以法治思维治理经济关系,用拼服务、拼信用、拼环境来营造对国内外企业持久的吸引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要着力建设法治政府,将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转化为可执行、可量化、可追责的法律法规,坚持“一口承诺执行到底”,杜绝“新官不理旧账”,为企业提供连续性、公平性的政策环境。

第四,扩大开放,加强合作,积极搭建面向欧洲、南亚、东南亚的国际产能合作载体。一要以建设成渝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陆海新通道为契机,与重庆一道共同推进建设新川工业园。二要进一步落实东盟+成渝合作机制,加快推进建设东盟+成渝合作产业园。三要以欧洽会和中日韩峰会为平台,积极推动规划建设中欧产业合作园区、中日韩产业合作园区。四要积极发展成渝+南亚产业平台,如在东部新区推动建设中印医药产业工业园、中印软件产业工业园等。

第五,构建科技创新高地,努力填补国际产业链空白。引领全球经济从低迷走向新繁荣的内生动力,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技术革命创造的新供给和新需求。当前,欧、美、日、韩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因为实行更大规模的隔离和封闭措施会导致经济运行放缓,总需求和总供给“双降”,国际产业链中的高端供给出现空缺。一要瞄准国际产业链高端,加快科技攻关和产品研发,加大基础科学研发投入,以新基建激发新动能,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5G设备研发制造、区块链和人工智能、智能装备等,加快形成新技术的应用场景和市场化产品,抢占产业制高点。二要完善国际人才引进制度,加快引进国际高端人才。成都东部新区要抢抓机遇,引进亟需的、弥补核心产业短板的高端人才、领军人物和有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人才,形成国内外高端职业人才聚集地。

作者
西南财经大学成渝经济区发展研究院院长,经济学博士,经济学院教授(国家二级),博士生导师



编辑:陈艾婧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