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党建理论研究
2020-01-07 17:40
文/李兆琼 钟定萍 连爽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逐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党建理论,从一诞生就天然带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做党建理论的研究和学习,一定要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忠诚与党的政治建设

忠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在中国古代传统社会,“忠、孝、诚、信、礼、义、廉、耻”被称为“八德”,而“忠”是其中最重要的道德规范。忠诚是中国人做人的基本准则,“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并许以丞相之职,他依然毫不动摇,就义之前留下了彪炳史册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论语·里仁篇》中也阐释了何谓“忠”,尽己之谓忠,也阐释了何谓“恕”,推己之谓恕。“忠”是对于自己之要求,而“恕”则是用自己之心去体会他人之心。二字构成人内心情感和以什么态度、情感去对待他人的准则,可以“一以贯之”。

党的政治建设是统领、是核心。这既是政党的内在本质属性要求,也是确保政党政治良序发展的根本保障。要把党的政治建设落到实处,忠诚是第一位。党内所有的政治问题,归根到底就是对党是否忠诚。因此,我们要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不断提高政治能力。

实事求是与党的思想建设

“实事求是”一词,最早出自《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后来,唐朝大学者颜师古把这句话注释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意思是研究学问一定要掌握充分的事实根据,然后再从事实中找出真实的结论。

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对“实事求是”作出了新的阐释。他指出,“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这一阐释,给古老的实事求是赋予了新的内涵,使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反复证明,只有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措施,采取符合实际的工作方法,党和人民事业才能走上正确轨道,才能取得人民满意的成效。

正是由于我们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基本要求,才能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思想与党的组织建设

我国传统文化推崇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思想。在《论语·为政篇》中,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意思是推举正直的人,放弃不正直的人,那么老百姓就服你;相反就容易寒了老百姓的心。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总结汉朝发展的历史经验时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晏子春秋》则把对人才“贤而不知”“知而不用”“用而不任”视为国家的“三不祥”,其害无穷。

传统文化中“为政以德”的思想传承至今,影响深远。比如表达爱国情怀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表达个人气节的“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些精神文化鼓舞和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形势下“好干部”的五条标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每一条都体现了传统为官思想的影子,是对传统官德思想的继承和创新。

严以修身与党的作风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特别看重修身,将“修身”列在“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前。修身在于内心自觉,注重“自省”。《论语·学而篇》记载:“吾日三省吾身。”在《论语·里仁篇》中,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几个人在一起,要选择他人的长处学习,向贤者看齐,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就要反省是否存在和他一样的错误。《论语·子张篇》记载:“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意思是君子所犯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天下人都看得见,改正了,人人都心存敬仰。

毛泽东将传统的修身、纳谏等批评文化概括为批评与自我批评。1945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把党的工作作风概括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之所以能保持先进性,就是因为有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强大武器。

安贫乐道与反腐败斗争

在《论语》中,孔子对安贫乐道有很多论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孔子把道看得高于一切,“朝闻道,夕死可矣”。但孔子也不是不想富裕,他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他有正确的利义观,“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在反腐败斗争中,重要的环节是教育,要教育党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真正让人从内心深处抵制腐败。

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不仅是自身的事,也与所处的外界环境有关。“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是为了孟子正确地交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友也者,友其德也”,交朋友,交的是品德。孔子说:“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要选择跟有仁德的人一起居住,才是好的。

(作者单位/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编辑:黄敏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