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八年彝藏行 踏寻初心路
2019-11-21 15:24来源:四川党建网
从2013年9月起,丹棱县仁美小学教师苟万松被选派到凉山州金阳县天台小学支教开始,先后到金阳、茂县、甘洛三地五次援彝、援藏,其中一年还带上妻子一道支教。

一些人看来,支教无非就是增加一点生活阅历,捞取一两年的晋升资本。“去过就差不多了,意思意思就可以了。”很多人不理解。原来,苟老师的父亲也是一位教师。上世纪50年代在西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时,曾经与丁佑君烈士是同一批。他父亲也曾报名并获批到彝区参加工作队,后因病未能去成,成为老人家的一大遗憾。到父亲没去成的彝区去“看一看”的初心,便在他心中萌生。    

苟万松送学生回家

今年春节过后,苟老师将各级奖励的近三千元钱全部买了家乡丹棱特产不知火,装了满满一后备箱,送给联系的贫困户。在传递爱心的同时,让彝族兄弟明白,只要不断努力,就可以种出优质水果。

前不久,苟老师又和同伴们一行五人自发来到其支教的甘洛县拉莫乡,向乡中心校全体学生捐赠学习用品,为贫困彝家赠送衣服、水果和慰问金,为初冬寒冷的彝区送去了温暖。

这些年来,苟老师克服了远离亲人、水土不服、高原反应、饮食差异等难以想象的困难,特别是路途的艰险。最危险的一次生死考验是2015年11月下旬,他从西昌开车回金阳,突遇罕见的大雪,公路限行。苟老师意识到此行的艰险,总想着按时赶回学校,又自信自己驾车的经验,结果在半道的山顶上车子被冻停,险些被大雪所埋。

有人开玩笑说,长年在彝区,你会不会被彝化了,变成了彝族人。他却说:“走不同的路,看不同的风景。”在彝区工作,亲眼目睹着彝族同胞的生活现状,常让人泪流不止:“他们太贫穷、生活条件太差,了有大部分人还住着土坯房。下雪天,有不少人打着赤脚,就连婴儿都衣着单薄。”而彝族兄弟又是那样地懂得感恩,在甘洛县阿嘎乡乃巫村驻村期间,彝族兄弟吉乃衣布子跑了五六公里的山路,专门给他送来了三个小白瓜和一把野菜。

苟老师说:“不要以为我有多么高尚,我是来援助别人的,其实,援彝援藏之路也是不断圆梦提升自己之路。”他总是将心比心,放低自己的姿态,与一道同事和学生平等相处。

课堂上,苟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用心培养孩子行为习惯,认识真善美,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他还利用自习课,鼓励孩子们多读书。学生非常喜欢他,一有机会便向他蜂拥而来。

长期的民族地区工作,苟老师提升了自己的人生境界,也影响了很多人。前两年,苟老师在四川骨科医院的短暂陪伴母亲时,讲述的彝区见闻感动了为母亲手术的毕梦娜教授。她曾率队到甘洛义诊,为彝区病人送去了及时雨。

从凉山甘洛县阿嘎乡乃巫村的驻村工作副队长兼第一书记,到县城附近的普昌镇小学校,再到更为偏远拉莫乡……从扶贫岗位重返教室后,苟老师想得更多、更远了:愚昧比贫困更可怕,扶贫必先扶志。他跋山涉水,一次次家访,让家长和孩子重视教育,让他们明白只有教育能够成就未来。渐渐的,“再苦再累,卖车卖房卖田,也要供孩子读书”渐渐成为家长的共识。

工作了快30年、有20多年党龄的苟老师正努力踏寻着自己的初心,在民族地区承担脱贫重任和支教,他的才智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更让师爱之心滋润了孩子学生们的心田……(丹棱县教师进修学校支部  骆志勤

编辑:陈艾婧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