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有“知民度” 才有“知名度”
2019-11-11 10:41来源:四川党建网
学习《梁家河》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脚踏实地为民办实事,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受群众拥戴,自然群众心里有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做一个合格党员。因此,“两学一做”就有了成效,个人也就有了“知名度”。
      
“知民”作为一种工作方式,本质上就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知民心、知民意、知民苦、知民乐,就是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解群众之所难。它体现的是一种作风、一种品格、一种追求。正是因为这样,习总书记才强调:“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知民度”与“知名度”虽一字之差,却反映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个党员注重“知民度”还是注重“知名度”,是检验其党性修养和领导素质的一把尺子,也是检验党员能否正确履职做一个合格党员的尺子。领导有了“知民度”,党员也会在群众心里有“知名度”。

一个党员干部有无“知名度”,与他的“知民度”有极大关系。焦裕禄知名、为民,所以他在社会上口碑很好,知名度很高。如果一个党员干部对自己的“知名度”过分感兴趣,就必然会搞形式、造声势、做表面文章,重了“面子”轻了“里子”,自然也会把更多的精力、时间耗费在上报纸、上电视上,耗费在开会、接见、祝贺、剪彩,迎来送往等无谓的事务上,表现在工作中,必然急功近利、追名逐利、沽名钓誉、虚报浮夸,结果劳民伤财,这种“知名度”群众肯定反感厌恶。长此以往,干部往往要落下骂名,有的甚至落个身败名裂,群众唾弃的下场。所以,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还是要努力地去提高自己的“知民度”,要与群众平等交流,多下基层,多与群众交往,要知道群众生产生活缺什么,最需要什么,知道怎样为民排忧解难。只有这样,才能维护人民的利益,与人民群众建立鱼水关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样的“知名度”才能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俗话说:“近山知鸟音,涉水识鱼性。”要知民,就要走出办公室,走进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听听街谈巷议,看看乡土民情,扎扎实实做好调查研究。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踏踏实实与群众打成一片,一起劳作、共同生活,真正做到知民、爱民、为民。

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也是开展“两学一做”真正的目的。学习《梁家河》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不深入群众,不体察民情,不了解群众的疾苦,“服务”便成了口号,“公仆”就有可能成为“老爷”。焦裕禄、孔繁森之所以能让老百姓为其树碑立传,就是因为他们有知民、为民、无私奉献的情怀!这便是“知民度”与“知名度”的统一。

提高“知名度”,不一定逢会必到或频频在媒体上露面,重要的是靠改进作风,放下架子,“身”入群众,心系群众,及时发现最能体现群众根本利益的问题,并切实加以解决。你了解了群众,群众理解了你,工作的针对性强了,群众的基础好了,工作有了成绩,自然会有好名声和好影响,党员也就合格了。

为民服务无止境,“知民”精准扶贫显真情!学习《梁家河》,在扶贫工作中通过群众参与、群众监督、群众评价来改进工作,给当下的党政系统带来一股清新之风和正气之风。我们期待更多的地方能够切实知民、便民、帮民、爱民、惠民、安民,不断提升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让广大干部更有“知民度”和“知名度”,让广大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古人云:为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对我们做精准扶贫工作的干部来说,真正的“知名度”,就在于“知民度”。(葛白水
编辑:陈艾婧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