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青春飞扬扶贫路 ——洪雅县中保镇茨秋村第一书记周星宇的驻村故事
2019-11-06 11:22来源:四川党建网
现年35岁、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已是两个孩子父亲的周星宇,原本可以在机关办公室“朝九晚五”上下班,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然而,他却选择了下基层,去最艰苦的扶贫一线,把美好的青春投入到火热的乡村振兴事业中。

茨秋村,位于洪雅县中保镇,是出了名的市级贫困村,是挡在洪雅扶贫攻坚路上的“硬骨头”。早在2015年,周星宇就响应组织号召,担任茨秋村第一书记。2017年8月,为照顾受伤的母亲,周星宇不得不暂时离开一段时间,和茨秋乡亲们“小别离”,期间他仍然担任茨秋村的驻村干部。一年多的日子里,周星宇是人在县城,心在茨秋。2019年5月,当周星宇得知全县贫困村征召第一书记的消息,立即报名,选择再次踏上扶贫之路。

初到茨秋:艰难修通致富路

2015年8月,周星宇从县人社局来到中保镇茨秋村担任第一书记。刚到茨秋,交通不便就成了脱贫路上的第一道难关。这不仅影响了村民的出行和生活,而且严重阻碍着茨秋村主要产业——茶、林竹业的发展,以至于有些村民家的林竹,因为运不出去连“送人都不要”。

修通公路,解决茨秋村民生产生活出行困难,成了周星宇来到茨秋村要克服的首要难题。面对资金匮乏、土地难征、施工瓶颈等诸多难题,周星宇积极向上汇报。一次又一次,他穿梭在县级部门之间,等候在领导办公室门口,一遍又一遍汇报茨秋村的道路问题。同时,做村民思想工作,号召村民投资投劳。

村上58岁的张大爷听说要修路,找到周星宇:“周书记,我没什么本事,就希望能把屋外头的路弄好,再也不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你说怎么干,我就怎么干!”面对茨秋百姓的信任和期盼,周星宇和驻村工作队更坚定了要把路修通的决心。金诚所至,金石为开。渐渐地,不信任的群众从冷眼旁观到被动参与,从被动参与到鼎力支持。最终赢来茨秋至平乐半年后,长2200米、宽4米的茨秋至平乐的出村道路建成通车,茨秋村民终于不再绕行槽渔滩和汉王乡,结束了走“回头路”的历史。道路辐射了周边1000余亩的茶园和山林,村民们收获了一条带动发展的“致富路”。同时,这条路,也是他和茨秋乡亲们连结在一起的“连心路”。

结缘茨秋:扶贫帮困见真情

三个多月前,再次决定到茨秋,周星宇也曾犹豫过。父母年事已高,女儿也变成了一双。家里需要自己,但茨秋的乡亲们需要脱贫带头人。当他把想法告诉妻子时,妻子沉默了一会儿,说:“两年前你任期满时,正遇妈意外伤了脊柱,二妹又出生,你不得不离开茨秋。我知道你放不下茨秋。为了不留遗憾,你应该回去!”妻子的理解和支持,成了周星宇再次走上扶贫之路的坚强后盾。

这时大女儿跑过来说:“爸爸,如果今年“六一”儿童节你又不能陪我玩,你就要给我买三份礼物,一份给我,一份给妹妹,还有一份给汪子骞哥哥。”大女儿口中的汪子骞哥哥,是茨秋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李作珍的孙子,比她大半岁。

李作珍原本有个幸福的家,丈夫是茨秋村的老支书,独生儿子成了家,儿媳妇也怀孕了,自己即将当上奶奶。可是连续的意外,突然降临到家中。2013年,李作珍的丈夫因患肝癌去世,儿子也因交通肇事入狱3年,不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下了巨额的外债。雪上加霜的是儿媳生下孙子后,突然离家出走,留下不满一岁嗷嗷待哺的孙子。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乐观开朗的李作珍一蹶不振,逐渐对生活失去了盼头,更别说脱贫致富。

周星宇了解到李作珍的情况后,想到在父母的帮助下,自己和妻子带孩子都非常辛苦,李作珍一个人又要劳动又要照顾年幼的孙子。他的心情格外沉重。为了让李作珍重拾生活的信心,周星宇有空便到李作珍家里坐坐,和她说说话、谈谈心,李作珍渐渐走出了心里阴影。看到李作珍思想起了变化,周星宇又积极争取政策,为她落实农村公益性岗位,还争取财政扶持资金和联系单位县人社局的支持,筹集资金近6000元帮助她养鸡、养兔。最终,李作珍靠着她自己勤劳的双手,走出了困境,实现了脱贫。

现在,李作珍的儿子也回来了,先后在上海、江苏务工,家里也参加土地“双挂钩”项目,搬到了场镇,即将住上好房子。李作珍本人也在镇上的猕猴桃基地找了份工作,孙子就近读上了小学。家庭年收入近5万元,日子是越过越好,李作珍对未来更是充满了希望。日子变好了,以前那个开朗的李作珍又回来了。
但是,周星宇深知,茨秋村还没有完全脱贫致富,还是有一些像汪子骞这样的孩子和李作珍这样的家庭,需要去帮助。

再到茨秋:不忘初心逐梦行

扶贫,不仅仅是一对一帮扶,更重要的是,从长远出发,真正解决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茨秋村虽然茶园在地面积多,但茶叶种植和销售处于零散状态,茶产业缺少规模,茶叶附加值未能体现。如何才能把茨秋茶产业做成规模化,使种茶效益真正得到体现?只有引进项目,才可能把茶产业做大做强。

自从今年5月再到茨秋后,周星宇便一直为此努力。在联系单位县人社局的帮助和支持下,争取到县农业农村局、县科协、县康养产业发展局等对口部门的支持,使“一杯茶”项目顺利落户茨秋,推动茨秋茶产业向高附加值发展。

此外,周星宇还组织县人社局帮扶干部,为茨秋村种植了一片“人社林”,推进“美丽茨秋”建设。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投资近50万元的茨秋村日间照料和便民服务中心将于下半年开工建设。投资近2万元的茨秋村饮水工程安全保障项目实施完成,群众用水安全更加有保障。

接下来,周星宇组织全体帮扶干部和村两委,深入每一户贫困户家中,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大排查,及时抓好问题整改,确保茨秋贫困户帮扶工作不留死角、不留盲区。

漫漫扶贫路,深深鱼水情。在扶贫之路上,周星宇辛苦着,也欣慰着。走累了,有联系群众纳的鞋垫保护双脚;口渴了,在村民家中可以随时喝到茨秋村安全饮水工程带来的清甜自来水;饿了,有茨秋村产业发展种植出的优质稻米;疲倦了,有村民们的嘘寒问暖。

村民的认可和信任,激励着周星宇在脱贫帮困的道路上不忘初心,铭记使命,挥洒青春,逐梦前行。在美丽的茨秋山下,他和乡亲们手携手,肩并肩,一起描绘乡村的美丽画景,共同奔向秋茨村美好的明天。(洪仁轩)
编辑:陈艾婧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