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用忠诚捍卫心中的党旗
2019-11-05 10:47来源:四川党建网
1962年,雷天歘从宜宾卫校毕业分配到筠连县防疫站。从此,他的命运便一直和卫生防疫工作联系在了一起,一生的岁月奉献给了筠连的疾控事业,至今仍在筠连县卫生防疫战线不懈努力,筠连的崇山峻岭处处留下了他的足迹。

由满头黑发到满头白发,每一根发丝都曾是无数辛勤汗水的证明;由翩翩少年到矍铄老者,每一轮岁月流转,都写满“忠诚”的奉献。他,见证了疟疾、丝虫病两个病种在筠连实现基本消除和消除的历史。在筠连县非典、甲流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中,雷天歘总是战斗在最前沿。57年来,他成为这片土地上人民健康的忠诚守护者!

让丝虫病不再肆虐

筠连的丝虫病防治工作历经40年防治与监测,直到1996年8月经过省、地考核评审,达到卫生部《消灭丝虫病标准》。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接力赛”,是一块众人汗水浇铸的“千人糕”!而雷天歘为丝虫病防治、监测工作,曾经付出34年的努力。

丝虫病是地方病流行的一种寄生虫病。“四条粗腿坐一桌,狗在桌下钻不出;穷人有病等着死,一人生病全家愁”的民谣,正是对旧社会丝虫病危害的真实写照;而民间俗称的“痰火脚”,腿粗如桶,则是晚期丝虫病人的典型特征。《筠连县志》记录,1955年11月,筠连的新兵入伍体检中,发现维新镇有2例晚期丝虫病患者,从而拉开全县丝虫病防治工作的序幕。

“十年磨一剑”。筠连的丝虫病防治工作岂是短短十年。雷天歘作为丝虫病防治工作群体中的一员,走遍丝虫病流行的25个乡、255个村,而全县有20余万人接受过验血,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当初最苦的不是走村串寨放宣传电影,不是爬山涉水刷标语,也不是一夜走数十里山路和几个月的不能回家,而是取采血时一些群众的不配合。丝虫病的查血,必须在夜间9时至凌晨2时进行。在防治初期,群众不懂查血的意义,顾虑多,嫌麻烦,还怕影响健康,甚至有的妇女认为“锥耳朵采血不生娃娃”。雷天歘便和同事们摸黑去找干部共同做思想工作,往往一夜就得走几十里山路,还得苦口婆心地劝说。

今天,翻开1986年卫生厅顾问李联峰在四川省基本消灭丝虫病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我们能找到这样一段话:“筠连县防疫站站长雷天歘等同志,无论是酷暑盛夏,凛冽寒冬,无论是瓢泼大雨,刺骨北风,经常带领专业人员奔忙在村村寨寨……群众称赞他们是丝防战线的尖兵,为民造福的功臣!”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更是由于对工作的执着,雷天歘先后获得“湘、桂、滇、黔、川西南五省区丝虫病防治先进个人”“四川省地方病防治先进个人”“全国丝虫病防治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他还获得“四川省基本消灭丝虫病技术措施研究”省科研进步一等奖,是全省县级丝防人员获此殊荣的唯一一人。

2019年11月,雷天歘被宜宾市表彰为“最美奋斗者”。

为克疟疾人饵捕蚊

由于地理环境因素,疟疾在筠连县流行十分广泛,危害严重,曾在民间流传“十人九摆”。1950年以来,筠连县出现四次暴发流行,一次大范围回升。

雷天歘长期承担着疟疾防治与监测工作,夏秋季节经常与同事一起去农民住房、稻田夜间捕捉按蚊,那时条件极为艰苦,在缺少先进捕蚊设备的情况下,雷天歘和同事们冒着可能被感染疟疾或者蚊媒病毒性疾病的危险,裸露出自己的双脚吸引蚊虫来叮咬以捕捉成蚊。第二天,忍着双脚的奇痒,观察所捕捉到的蚊虫是否是能够传播疟疾的按蚊。平时,还特别注意收集全县疟疾病例的发生情况,并及时治疗,至今,雷天歘已记不清走过了多少村寨,治疗了多少疟疾病人,采集了多少蚊虫标本。

2002年开始,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在筠连启动。作为全省唯一的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县,每年需查血数千人以上,刚刚退休的雷天歘又回到疟防工作岗位,奋战在一线。

正是由于雷天歘等几代疟防人员的艰辛努力,筠连县借助“全球基金疟疾项目”,立足防治,进行清灶灭源,净化病灶,不断提高疟防工作质量和规范管理,在加强抗疟组织建设和强化政府组织、社会参与、部门实施的工作方针的指导下,确保发病人数稳步下降,使抗疟成效有了质的飞跃。2008年,达到卫生部基本消除疟疾标准。2016年,全县实现消除疟疾标准。

心系群众敬业奉献

雷天歘在自己热爱的疾控事业中忘我地工作着,心系人民群众健康无私地奉献着。至今,韩德强还清楚地记得雷天歘救自己女儿的情形。

韩德强家住蒿坝镇中山村一组,离县城100多里。2004年12月5日,他14岁的女儿韩芳高烧、忽冷忽热,有时发生昏迷谵语。他怀疑女儿是患了疟疾,但多方医治却没有效果。几经周折,他找到了雷天歘。雷天歘二话没说,马上抽血。经过三次血液仔细检查,结果出来了:韩芳的病不是疟疾!但韩德强坚信是疟疾,执拗地带着女儿回了家。

凭着几十年的从医经验,雷天歘觉得韩芳可能是其它感染性疾病,并且存在生命危险。他着急地打电话给韩德强:娃娃的病坚决不能拖,会出人命的!经过他耐心的教育和引导,韩德强带着女儿到县医院做了头部X光摄片。果不出所料,韩芳被确诊为“慢性中耳炎急性胆脂瘤形成、乳突积脓”,县医院已无力救治。要到泸州医院才能医治。没有出过远门的韩德强,请求雷天焱带他们到泸州医院去。面对欲哭无泪、求医无门的韩家父女,雷天歘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到泸州医学院附一院后,雷天歘领着韩家父女跑上跑下,62岁的他,比年轻人还跑得快。诊断发现:韩芳后颅有阴影,必须作开颅手术。在整个韩芳手术期间,“帮忙”的雷天歘放不下情面,吃了韩德强的两盒快餐饭。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雷天歘最大的心愿,是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但由于出身地主家庭,年轻时只能是一个遥远的梦。1985年,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雷天歘开始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第一年没有如愿,第二年又交。第二年不行,第三年又坚持汇报……这一坚持就是8年。1992年,50岁的雷天歘在鲜艳的党旗下庄严宣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他把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当作他获得的十分珍贵的神圣的特殊荣誉,作为自己奋斗的新的动力。

“党员,是一种特殊荣誉,更是一种忠诚!”雷天歘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吃苦耐劳,不畏艰辛,勤于学习,刻苦专研,具备精湛的疾控业务技术水平。在长期的疾病防治工作中,使他与患者建立了深厚的医患情谊,他铸就了一座特殊的桥梁,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与关爱。正如雷天歘所说:“我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了我应做的工作,可组织上给予了我很多的荣誉。虽然我已退休,但是,只要有服务群众的机会,我就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只有这样,才能回报组织对我的培养、组织给我的荣誉。”

在50余年的疾控工作中,雷天歘用实际行动,用坚守疾控战线工作的钉子精神,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奉献到老,为疾控人树立了一面旗帜,铸出了两个字:忠诚!(筠连县疾控中心 严大培
编辑:陈艾婧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