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一生用行动践行庄严的承诺
2019-11-05 10:25来源:四川党建网
长宁县硐底镇司法所所长吴诗华,扎根农村30多年,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干出不平凡的业绩。他先后荣获“宜宾市最美奋斗者”“市优秀共产党员”“四川好人”“四川省政法系统先进个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国模范司法所长”“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个人”等殊荣。2016年7月,吴诗华作为四川省全国模范司法所所长唯一代表进京接受表彰。

倾力服务群众的贴心人

吴诗华是土生土长的硐底镇人,生于农村,长于农村,服务于农村。1979年,他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1982年下井当煤炭工人,1984年选举为村干部,1991年通过招考成为一名乡镇干部,一干就是30多年。

吴诗华曾经在某些单位办事碰过“钉子”,遇到过各种刁难,他深知老百姓办事的不易。工作后他发誓:“一定要为老百姓办实事,绝不为难他们。”30多年来,他始终用行动践行这样一句简单而庄严的承诺。不论在哪个工作岗位,决不让来他那办事的人跑第二趟。他办事效率特别高,连喝水的时间都挤不出来。好多时候等他忙完已经过了饭点,有时饿得不行就吃一颗糖,导致后来患了糖尿病。

吴诗华参加工作时,农村条件十分艰苦,年轻人都受不了,许多人用尽各种关系调到条件好的地方。吴诗华也有过一些机会,但他从没想过离开这个生他养他的地方。他说:“比起当年我当煤炭工人,这点苦真的算不了什么。我领了这份工资,就要对得起共产党,对得起老百姓。”

维权路上的放心人

2008年,45岁的吴诗华转行,成为一名普通的基层司法助理员,从此,便踏上这条维权的艰辛路。从事人民调解工作8年,指导和参与各类纠纷调解600余起,亲自调解重大疑难纠纷260余起,涉案金额3200余万元,防止群体性上访500余人,预防民事转刑事案件12起,化解群体性械斗事件12起,有效地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筑起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2008年5月25日,一姓冯的珙县巡场人,满身酒气,身绑炸药出现在硐底镇社区王某家。硐底镇派出所工作员赶紧通知吴诗华赶到现场。危险时刻,当时还在任司法助理员的吴诗华一句 “让我来!”就径直走向冯某。面对情绪失控的冯某,吴诗华一边走向他,一边说:“兄弟,别冲动,有什么怨气说出来,大哥帮你想办法。”也许是吴诗华和善的笑脸,冯姓男子的情绪略有缓和,吴诗华看准时机,冲到他跟前,一把握住他的手,死死卡住电雷管,把他拉倒在板凳上。后来得知,该冯姓男子几天前与王某一起喝酒起了纠纷,王某出手打伤了他,王某不但不道歉,反而放话还要收拾他,冯某心怀敌意才做出过激行为。吴诗华了解缘由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握手、拍胸口、认兄弟,一套吴氏调解“组合拳”下来,彻底感化了这个鲁莽的汉子,还卸下了腰上的炸药包。

有人问吴诗华:“遇到这样的事情,就不怕炸死你吗?” 吴诗华说:“怕,我还是怕,但是,我不仅是一名司法助理员,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在这样的危险时刻,我就应该站出来,这是职责所在。” 

2013年5月,长宁县法院审理了硐底镇治平村8组200多名村民和老彭的土地纠纷案。一审判决村民胜诉,老彭败诉。老彭不服,上诉到市中院。二审判决老彭胜诉,村民败诉,200多名村民不服。法院到治平村执行公务时,被200多名情绪激动的村民围住,有村民起哄指责、试图闹事。得知此事后,吴诗华迅速赶到现场。面对上百村民的指指点点,吴诗华往中间一站,拱手说:“请大家安静安静,你们的心情我理解,但是七嘴八舌听谁的?有想法、有诉求,也得有代表啊!”吴诗华三言两语就控制住了闹哄哄的场面。“我们信得过吴诗华,就听他的。”人群中传来声音。不一会儿,吴诗华便把两百多名村民劝离了现场,留下10个代表到村委会座谈,一场可能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在吴诗华的巧妙调解下又一次平息。之后一个多月,吴诗华几乎天天往村里跑,很快找准了症结,吴诗华不断做工作,土地纠纷案得到执行,老彭和治平村8组的村民都满意地笑了。

坚持原则的老实人

“不吃群众一粒米,不要群众一根线,清正廉洁做人、干干净净办事。”这是吴诗华在工作中奉行的标准,也是他始终坚持为民办事的原则。

吴诗华在担任计生办主任,农村法纪意识不强,不懂政策法规,存在超生子女不缴或少缴社会抚养费也能办理户口登记。当年,他幺爹找到他,想给超生的孙子办户口登记,吴诗华给他讲政策,让他先缴费才能办理。他幺爹非常生气地说:“你这个人恁不认人啰,自家屋头的叔叔找你办点事,你还找坎坎儿给我爬,难道你还不如外人。”吴诗华坚持自己的原则,后来他幺爹拗不过只好去缴了钱。为这事,他幺爹恨了他好多年。

多年前,吴诗华还在兼任某村党支部书记,村上一棵桢楠死了,恰巧一个河北人来买树,吴诗华叫他先办理手续再买桢楠。这个河北人悄悄给村主任5.6万元买走桢楠树,指明说是感谢他俩。吴诗华不仅没收这笔钱,还给村主任讲利害关系,没想到村主任当场翻脸,骂他是大傻瓜。吴诗华坚持自己清白做人的底线,直接向镇长汇报并督促村主任及时把钱存入财政专户,后将这笔钱用于村公所建设。

永远亏欠儿子的内疚者

“12月7日,阴。这是我一生最痛苦、最伤心的一天,我失去了亲骨肉,使我永远不能忘记。因为他曾是我最大的希望,他是一个聪明、能干、懂事的孩子,最使大人喜欢的孩子。”这是吴诗华大儿子离世后,他用血和泪在笔记本上记下的一段话。

吴诗华的大儿子在10岁那年患上肾炎,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转为尿毒症。儿子住院期间,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全靠经营小卖部的爱人照顾。儿子的病情不断加重,急需转院治疗,看着吴诗华永远忙不完的手中事,一向脾气很好的妻子实在忍不住埋怨:“儿子都病成这样了,你就不能陪我们一起去医院看看吗?”听了这话,吴诗华觉得确实亏欠家人和儿子太多,破例向单位请了3天假,陪儿子到华西医院医治。看到爸爸陪在自己床前,他的儿子高兴地说:“爸爸,这次能陪我把病治好了,我们一起回家吗?”吴诗华含着泪水,沉默不语,因为,吴诗华心里惦记着当时领导交给他还没完成的重要工作。3天后,吴诗华悄悄回到了工作第一线。

儿子的病情不断恶化,刚过完11岁生日,还没等到爸爸的最后一个拥抱,还没等到爸爸来看他最后一眼,就离开了这个世界。噩耗传来,吴诗华还坚守在矿业整治的第一线,当他赶到医院时,看到儿子冰冷的身体,坚强的男子再也忍不住放声大哭。(长宁县委党校 彭著宣
编辑:陈艾婧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