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童伴计划”暖童心
2019-09-12 16:27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公共服务逐步优化,服务保障全域推进,形成农村一线关爱合力

文、图/谢鑫宇

八月底,还未走进位于德阳市旌阳区孝感镇红伏村的“童伴之家”,里面的欢声笑语便已传来。彩色的绘画,卡通装饰的教室,温馨的照片墙布满这60多平方米的空间。“朱妈妈!” “朱妈妈!”孩子们的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这些都让这个“家”变得无比温暖。
四川是农民工输出大省,也是农村留守儿童大省。据统计,全省共有75.8万名农村留守儿童,是全国留守儿童最多的省份。为解决外出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共青团四川省委(以下简称“团省委”)早在2006年就在全国率先启动“农村留守学生关爱行动”,2016年又联合相关厅局和公益机构在全国率先启动“童伴计划”项目,通过在全省165个村实践“一个人、一个家、一套工作体系”的项目模式,打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最后一公里”。今年5月,“童伴计划”正式进入提质扩面的3.0版本阶段。

让孩子有个“童伴妈妈”
“孩子一岁多,她妈妈就离家出走了,家里只有我们父女俩相依为命。”11岁女孩小怡的爸爸杨波(化名)感叹道,以前女儿特别内向,不喜欢与人交流,现在变得开朗多了,这都多亏了“朱妈妈”。
2017年2月,在得知“童伴计划”后,朱兴萍第一时间报了名。作为红伏村本地人,又基本熟悉村里每家每户的情况,朱兴萍众望所归竞聘上岗“童伴妈妈”,成为大家口中的“朱妈妈”,自此她便多了村上的30多个孩子。
“我是一名全职妈妈,非常喜欢小孩。”谈及初衷,朱兴萍表示,留守儿童最缺的是陪伴,而她愿意成为守护他们成长的人。红伏村大约三分之一的年轻人都在外打工,他们的孩子大多在家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一起生活,缺少来自父母的陪伴。
“我这孙女可怜得很,从小没得妈。”60多岁的农妇李梅(化名)眼眶湿润,哀叹起孙女的命运。“谁说她没有妈妈,我就是她妈妈!”朱兴萍当即说道。“小雨母亲在生下她几个月后便离去,4岁之前父亲一直在外打工,后来生病回家后需长期服药。”在儿童服务记录表上,朱兴萍详细地记录着每个孩子的情况,像小雨这样的孩子在村里属于少数,却格外牵动她的心。
在一次“大手牵小手”的活动中,朱兴萍将手放在画纸上让小雨来勾勒手的模样,“妈妈的手是哪样?”小雨突然提问。“这就是妈妈的手,我就是你的妈妈。”朱兴萍哽咽道。自此,朱兴萍便格外关注这个孩子,日常嘘寒问暖、每周一次家访、帮孩子实现小小愿望……
与朱兴萍一样,“童伴妈妈”都来自本乡本土,熟悉乡情村情,能够就近就便实现24小时的日常陪伴和跟踪服务,经“童伴妈妈”做工作,外出务工父母每天联系子女的比例从14. 7%提升到30. 2%。“如果可以,我想一直做孩子们的‘朱妈妈’。”面对未来的打算,朱兴萍目光坚定。

构筑孩子喜闻乐见的“家”
“暑假期间,孩子每天都往这儿跑。”“童伴计划”每个项目村均按照“标准化配置+个性化设计”原则,匹配建立一个室内空间不小于20平方米、室外空间不小于80平方米的“童伴之家”,有效填补了村级留守儿童实体化关爱阵地的空白,为留守儿童提供了稳定安全的活动场所。
“孩子喜欢、依恋的,才是家,而‘童伴之家’就是村里孩子的另一个家。”为此,朱兴萍在“童伴之家”的布置上也有一番考量。放眼望去,孩子们参加活动的照片、图画和手工作品等均匀分布于房间的各个位置。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写作业、下棋、读书、玩游戏。“我喜欢和‘朱妈妈’玩”“每天都想来”……谈及对这里的感受,每个孩子都在点赞。
除了日常活动外,“童伴计划”还实行活动“菜单式”管理,专门邀请专业社会工作者结合儿童心理特征、兴趣爱好以及不同时间节点,设计了一系列主题活动供“童伴妈妈”选择,有效解决了活动单一的问题。
“每个月的主题活动,孩子们的参与度都很高。”朱兴萍介绍,德阳团市委及相关部门会定期组织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师生走进“童伴之家”,通过“我是小小兵”“科学小实验”等主题活动拓宽留守儿童眼界,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
今年,团省委将“童伴计划”提质扩面作为工作重点。以德阳为例,2017年以来,已在3个县(市、区)分别确立了1个省级“童伴计划”项目试点村。为推进“童伴计划”提质扩面工作,德阳团市委在中江县留守学生集中的镇、村新建40个“童伴之家”,以有效服务留守儿童的各项需求,让留守儿童切实感受到“家”的温暖。
目前,全省“童伴之家”已累计开展活动1.2万余次,参加儿童达31.2万人次、家长10.3万人次。“童伴之家”已经成为项目村儿童最喜爱的课外学习娱乐阵地。

多方协同 撑起留守儿童保护伞
“每一次见到小佳,我都没看到她穿过一双合脚的袜子。”谈到这里,朱兴萍心里很不是滋味,小佳父母外出打工,家里条件差,一家人生活都很拮据。了解情况后,朱兴萍立即上报村里及孩子所在学校,为其申请困难补助,并定期给孩子送上衣物、学习用品等,用实际行动温暖儿童的心。
记者从团省委了解到,“童伴计划”实施的每个项目区都建立了县、乡镇、村三级职能部门关爱体系,并与当地公、检、法、司、民政、教育等部门联动,形成有效的并直达儿童身边的服务网络,保障儿童福利政策的落实和儿童权利的保护。
为加强“童伴计划”项目管理,各级团组织成立了项目办负责日常管理工作。项目办十分注重安全隐患及风险防范工作,将其纳入对“童伴妈妈”的考核指标,定期指导“童伴妈妈”面向留守儿童及其养护人开展防性侵、防溺水、安全用电、灾害逃生、文明卫生等安全自我保护等主题教育活动,留守儿童自护意识明显提高,求助意识也得到增强。
首批试点项目实施三年来,165 个项目村从未发生一起儿童意外伤亡、遭遇非法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和涉童信访等事件,留守儿童懂得注意安全的比例从25.1%升至55.8%。
对于外出农民工而言,孩子是其最牵挂的人。团省委权益部表示,做这项工作是立足于团,服务农民工,为其解决后顾之忧。目前,“童伴计划”正在从试点走向标准化阶段,项目村由原来的165个提质扩面至318个,全省共青团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网”正在越织越大、越织越密。(责编/冯雅可)

记者手记
对于外出务工农民工来说,在家的孩子是其内心最深的牵挂;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父母的陪伴是其日思夜想的梦。因此,“童伴计划”的实施是探索农村留守儿童福利保障的有效途径,让留守儿童不仅有“家”还有“妈妈”。都说“有妈的孩子像块宝”,“童伴妈妈”们的出现弥补了留守儿童内心对母爱的渴望,从此,孩子们说话有人听、烦恼有人解、孤单有人陪……

编辑:陈艾婧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