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补短板 希望的田野大有可为
2019-08-20 15:05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文、图/本刊记者 裴佩

【嘉宾简介】
许彦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中共四川省委党校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经济学教授

今年以来,全省各地全面落实中央、省委部署要求,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事业大局,将农民工回引培养工程作为一项重点工作纷纷铺开。农民工如何引得回?怎么留得住?带着问题,记者采访了四川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许彦。

乡村的发展离不开优秀农民工

记者:请您谈一下,当前我省回引农民工的目的是什么?启动优秀农民工回引培养工程有何重要意义?

许彦: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城镇化、逆城镇化两个方面都要致力推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也不能衰落,要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当前,城乡融合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我们讲回引优秀农民工,是在推动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进程中的“回引”。我们应正视多年来农民工为城市建设作出的巨大贡献,他们拥有留在大中城市、获得保障的权利;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正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农业发展创造的良好条件,这为优秀农民工在乡村的舞台上大施拳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城市升级、乡村振兴的进程就是城乡融合一体化发展的进程,这也要求实现农民工在进城和回乡之间的自由选择和无缝对接。乡村能否振兴要看农民能否在乡村发展,要看农村产业的发展水平。这既需要政府为乡村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也需要大批有技能、懂市场、愿意在农村发展的优秀人才。我们启动优秀农民工回引培养工程,首先是创造条件,吸引更多的优秀农民工回家乡参与建设,推动乡村振兴;其次是通过这一工程,进一步提升农民工的技能,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为他们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记者:四川作为人口及劳务输出大省,常年有2500万左右农民外出务工,川籍农民工数量在全国位居前列。将优秀农民工回引后参与家乡建设,对推进我省乡村振兴起到怎样的作用?

许彦:我们必须坚持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农民始终是乡村振兴的主体。我们回引优秀农民工参与家乡建设,对推进我省乡村振兴的作用体现在这三个方面。

第一,人才回引可以缓解乡村人口流失问题。乡村有了农民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发展才会有支撑。优秀农民工的回引可以带动更多的农民回流,可以重塑乡村社会,推动人才振兴。

第二,乡村产业振兴需要有大批能在乡村创新创业的能人,回引和培养大批有农业专业技能的职业农民,吸引大批农民企业家在农村投资创业,这是实现产业振兴的重要路径。

第三,回引优秀农民工,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发展平台,让他们在农村扎根发展,让他们成为农村基层治理的骨干力量,可以吸引更多的农民工返乡,进而推进乡村组织振兴,这是改进乡村治理的重要途径。

让优秀农民工成为基层组织振兴的骨干

记者:目前,全省各地已从优秀农民工中发展党员超过4000名,培育村级后备力量近万名,选拔村干部近2000人。在积极打造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带头人队伍时,如何推动村党组织书记队伍中优秀农民工成为主体?

许彦:对乡村振兴而言,培养一支农村基层带头人队伍是十分重要的。在乡村治理过程中,要把乡村振兴搞好,主要还是靠基层党组织。农村基层带头人队伍应让优秀农民工成为主体,要让他们成为推进基层党建或者基层组织振兴的骨干。为此,首先要选好带头人。要讲“德才兼备”,而且“德”是要放到第一位的。其次,要着力培养“才”。农村基层带头人要能够在“才能”上带头,这需要构建针对性的培训体制。第三个就是“机会”。政府应搭好平台,做好金融、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支持工作,为优秀农民工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我们对优秀农民工回引和培养,应作为一种长期战略来考虑,不是短期的一种政策。乡村振兴战略要实施三十年甚至更久。我们吸引优秀农民工回来,也不能急于求成。当前,回引优秀农民工的成果不是看回引的数量,而是要关注有多少优秀农民工能够在家乡生根、能创业、能发展。因此,实施回引培养工程更应重质,不能单一地去追求数量指标。

记者:据了解,目前全省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达到67.6万人,创办企业17万多户,实现总产值近4000亿元,带动就业210余万人,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返乡农民工在创业过程中也存在诸如创业园遇冷,创业产业单一重复等问题,您对此有何建议?

许彦:提高优秀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成功率是衡量回引培养工程的重要指标。优秀农民工返乡创业,除了尊重市场规律外,还需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政府要在营造乡村创业环境、营商环境上下功夫,降低制度性成本、能源成本;加快补上乡村产业发展的短板,如基建短板、技术服务短板、市场推广短板等;加快形成相对稳定的政策体系,增强优秀农民工对未来预期的稳定性。

要补短板,给返乡农民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记者:各地组织部门应如何抓好农民工回引培养工程,不断增强农民工的归属感,让更多的农民工自愿返乡呢?

许彦:增强农民工的归属感,就是要营造一个适应农民工生活、生产、创业的良好环境。首先是乡土文化,要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乡村繁荣起来。其次是发展平台。让农民工自愿返乡,就需要让农民工能够明确知道乡村能够提供给他们什么样的发展机会,政府能够给他们什么样的支持,而这些机会和支持在城市中是难以满足的。这也就是说政府应着力补上农民工回家乡发展的短板。要注意的是,我省各地乡村发展的短板不一样,政策不能搞一刀切,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因地施策。

总的来说,应关注几个方面的短板,一是技能短板。比如,农民工过去在家乡只会种水稻、种小麦,现在他想做其他高附加值的现代农业,没有技能培训、没有技术支持是不行的,政府应考虑建立专项技能培训制度、建设专家大院等措施。要树立农民工返乡创业成功的典范,要形成示范效应,不断增强农民工在家乡发展的信心。二是要素平台建设。要解决农民工回乡能干什么的问题,要知道钱从哪来?土地从哪来?要为农民工返乡提供较充分的要素支持。三是市场帮扶。现在市场竞争是严峻的,农业生产不能盲目跟风。考虑到农民工的实际情况,政府应加快建设各种信息平台,增强对农民工的市场引导,提供必要的市场帮扶。四是建设美丽宜居的乡村。村容村貌的治理是十分重要的,先宜居再宜业,不能让农民工从繁华的城市回到凋零的农村。有了美丽的乡村,有了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才能增强对农民工的吸引力。(责编/刘艳梅)
编辑:陈艾婧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