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李国芝:宁愿苦战,不愿苦熬
2019-08-09 10:41来源:四川党建网
白色的银耳、红色的花椒、黄色的山羊……走进通江县诺水河镇柳林村李国芝的产业园,眼前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李国芝发挥革命精神,通过自己的不懈奋斗赢来了幸福日子。

有志气脱贫才有底气

“那天天气很好,我拿出墨水,背上背着一岁多大的小儿子爬上梯子,用毛笔在墙壁上写下了‘宁愿苦战,不愿苦熬’八个大字来激励自己。”李国芝激动的向我们介绍当时写下这八个字的情景,虽时隔5年,他仍然记忆犹新。

过去的李国芝家庭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我们柳林村十月底开始就要下雪,一直下到第二年的二月。2014年以前,吃水非常困难,家里没有通水只能去河里背,还要排队,遇上水结冰,还得把冰凿开才能打水。冬天,还要屯菜和米以及日常生活用品。每次上学的学费也很困难,当时女儿上初中,四个老人需要赡养,家属也要看病,都需要大量的钱。我就只能通过给人家打短工挣钱,还是别人有需要的时候才有机会工作,一天最多也就只能挣20多块钱。”李国芝说。

“记忆中最深的是,有一年,我去了山东打工,母亲生病了,不得不回来,老板也只给结了1000块钱,等回来后,身上最后只剩5毛钱,只能又在亲戚那儿借了2000块给母亲治病。”“还有2008年的腊月三十,我婆婆去世了,当时也没有手机之类的,交通不便,只得连夜跑一晚上顶着大雪去给各个亲戚报信,路上摔过无数次,手电筒都摔破。”李国芝回忆道。

妻子身体残疾,女儿读书缺钱,幼子需要照顾,四位老人要赡养……那时的李国芝,被生活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来。于是,他痛下决心,发誓一定要改变这种局面,让家人过上好日子,让孩子有书读,于是写下了“宁愿苦战,不愿苦熬”这八个大字。

“扶贫先扶智,救贫不救懒。”在柳林村委会前悬挂着的标语,激励着广大村民。该村地处四川省通江县的高寒山区,海拔1200米,山高坡陡路难行,土地瘠薄粮难种。2014年8月,李国芝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李国芝也有了结对帮扶人——通江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干部付旭。

“俗话说‘人穷志不穷’。李国芝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生活虽然艰难,但他并没有等靠要。他也有很多自己的想法,比如种马铃薯、养猪、养牛等,一直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脱贫致富。”付旭说。

有干劲发展才有奔头

“人不吃苦不得行,天上不得掉馅饼。”这是李国芝常常告诉自己的话。一天,他在上坡山劳动时,被荆棘划破了手指,李国芝灵机一动,心中便萌生了种花椒的念头。但他的想法并不被看好,还被周围的人“泼冷水”。

“周围的人觉得挣不了啥钱,不可能发展起来。我对选品种不太懂,买花椒树的钱也没有。当时还是有点纠结,差点放弃。”李国芝说。付旭得知李国芝想发展青花椒的想法后,立即咨询农业相关部门,在网上查阅资料和估算收益,结合柳林山高的特点,最终选择了大红袍花椒这个品种。

危难之际,产业扶持周转金犹如及时雨,给李国芝解决了大问题。他充分利用产业扶持周转金,购买了花椒树、肥料等。李国芝深知,栽树只是第一步,后期管护才是最重要的,既要科学管理,又要有实干精神。为了让花椒树长得好,李国芝用背篼往山上背牛粪当肥料,肩膀磨破了皮、磨出了血。可汗水却没换来丰收,花椒树死了不少,李国芝急得直跺脚。随后来到地里帮着“把脉”的付旭哭笑不得——花椒树窝只见牛粪不见土,“老李,无土不成苗啊!”李国芝开了窍,擦把眼泪,又开始埋头往山上背土、补苗,精心护理。

“我对种花椒当时是啥都不懂,不晓得什么时候该修枝,什么时候该施肥。记得有一次,花椒树叶子发黄,我就有点着急了,不知道买啥药。给付主任打电话,他就到处帮我问,还专门买了药来防治。”李国芝激动地说。

据了解,李国芝刚开始种植附子、乌药等中药材时,由于不懂管理,最先种的一批都因土壤湿度、寒热问题半途夭折了。后来,付旭就在网上搜索相关资料并打印出来,让李国芝学习。平时,李国芝也经常去产业园看看,施肥、治虫、除草,查看花椒树、中药材的长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每个细节都不放松。李国芝不怕苦、不怕累,在花椒种植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扩大规模。慢慢的,产业有了起色,效益也得到了提高。据悉,在李国芝的示范种植下,柳林村已将大红袍花椒作为村主导产业发展,形成了大红袍花椒产业园450亩,带动全村36户贫困户抱团发展。

李国芝不仅有想法、能吃苦,还好学。他利用丰富的耳林资源、诺水河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认真学习了银耳种植技术。2019年,在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的支持下,新建了2个银耳耳堂,购买了1台烘干机。“今年天气适合种银耳,预计可收100斤左右干银耳。”李国芝说。

有苦战致富才有希望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如今的李国芝,通过苦战,用1万元产业扶持周转金和5万元扶贫小额信贷发展产业,成立了通江县诺水河镇柳林村国芝种养基地,发展了大红袍花椒2000株、中药材5亩、青松10亩、南江黄羊20只、土鸡60只、牛2头、银耳用菌种量达350袋等多种产业。从2014年年收入2万元到2018年年收入7万元,李国芝“战”起来了。

致富增收,苦尽甘来。李国芝从以前破旧的土房搬到现在明亮的新房,从以前的羊肠小道踏上现在的致富大道,从以前的背水吃到现在家里的安全饮水,从以前单一的种植业到现在的多种经营,从以前的……“感谢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这么好的新房子以前做梦都不敢想”,李国芝这样感慨着。

李国芝笑着说道:“我现在的心愿就是有钱了把自己的产业路弄成水泥路,让晴天雨天都能走。我想再‘吃苦’两年,继续扩大产业规模,向小康
奋进再加把劲。”

下地耕种,辛勤养殖,李国芝不仅提前一年甩掉了贫困的“帽子”,成为了周围贫困户的榜样,更成为了全国的脱贫模范,荣获了2016年度巴中市“脱贫攻坚之星”、通江县2016年度脱贫攻坚特殊贡献奖“脱贫致富光荣户”、通江县诺水河镇2017年度“脱贫致富之星”等称号,在通江县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中被评为“十佳道德风尚农民”。2017年1月22日和8月14日两次登上了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为巴中脱贫攻坚代言。如今更是干劲十足,忙个不停。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当初“宁愿苦战,不愿苦熬”这八个字的初心。(张俊)
编辑:陈艾婧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