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以无我之境界 担时代之使命”
2019-08-06 11:40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专访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树江

本刊记者   陈贤凤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是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出访意大利时对该国众议长菲科的提问作出的精辟回答。短短八个字,简洁有力地道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世界的辩证法,提纲挈领地宣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旗帜鲜明地体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何为“无我”?“无我”的内在要求是什么?在新时代又将如何实现“无我”?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树江接受本刊记者专访,就相关话题作了深入阐释。

省法院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供图/省法院宣教处
初心好比是圆心,“无我”好比是半径

记者:您怎样理解“无我”这一概念?共产党人的“无我”又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境界?

王树江: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来说,每一种政治理念都有自己的文化根脉。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野下,佛家、道家的“无我”比较玄虚,法家的“无我”简洁直接但论述较少,而儒家对“无我”的论述最为丰富。儒家最提倡修身,而天地之间最大的德行是“无私”。所以,杜甫讲“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范仲淹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都体现了先贤们“无我”的人格境界。

在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文化视野下,共产党人的“无我”之境,源于 《共产党宣言》 高高扬起的“自由人联合体”的光辉旗帜,源于“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至高境界,源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永恒初心,源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神圣使命。在我看来,一个人的初心好比是圆心,“无我”好比是半径,画出来的圆有多大,就看他的初心是否坚定、圆心是否牢靠,就看他的境界格局有多大、能够把握的舞台有多大。中国共产党能走到今天,实现初心完成使命,所依靠的是一代代优秀的共产党人在“无我”之境中前仆后继、奋斗牺牲。在艰难困苦的战争年代,杨靖宇在群敌环伺下的“无我”,是他坚信中华神圣,肩负着“驱除日寇、还我河山”的使命;江雪琴在被敌特严刑逼供时的“无我”,是她坚信光明必胜,肩负着用共产党人的钢铁意志保守党的秘密的使命。在意气风发的建设时期,焦裕禄在兰考风沙中的“无我”,是他坚信人定胜天,肩负着让父老乡亲共享碧水蓝天的使命;邹碧华在司法改革大潮中的“无我”,是他坚信公平正义,肩负着为司法改革燃灯开路的使命……由此可见,共产党人的“无我”是忘我,是为完成自己神圣使命而忘我,是为人民的利益、为党的事业、为共产主义信仰而随时准备牺牲一切的宝贵精神。

记者: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征和使命。迈进新时代,我们提倡“无我”精神,有什么现实意义?

王树江:迈进新时代,“无我”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最新表达。在这个风云激荡的新时代,我们面临着“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面临“四种危险”(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深刻认识“四大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四种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在国际争端频发、国内暗流涌动的情况下,如果我们不统一思想,那我们的初心和使命就可能成为泡影。所以,要居安思危,要睁眼看世界、看历史,把自己摆进去,去剖析时弊、去一日三省、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今天讲“无我”,除了学党史、忆先烈,还要有更深的考量。

从“有我”之井走向“无我”之境

记者:新时代“无我”精神对广大党员干部提出了哪些内在要求?

王树江:“无我”精神要求走出“小我”圈子,化解精神懈怠危险。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我们现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要强健我们党、我们民族的“身体”,有了这个“身体”,有了精气神,我们就能牢牢抓住民族复兴的历史机遇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每个人都要去寻找自己的定位,要明白时间珍贵、年华易逝。现在有的同志,学习不主动、工作不积极,办起事情就“客客气气踢皮球”,遇到挫折就牢骚满腹、怨天尤人,甚至三四十岁就过起了“养老”生活。这是“养生”之道吗?这是“温水煮青蛙”,要知道,一个人真正走向衰老,不是添了几根白发、长了几道皱纹,而是从他不再关心新世界、不再追求新进步的那一天开始的。党员同志应当树立这样的人生观:一个人只有走出“小我”圈子,看到国家兴亡,看到天下苍生,才能活出别样的精气神;只有从“有我”之井到“无我”之境,他的生命才能真正有长度、有广度、有深度、有气度。

“无我”精神要求打破“自我”束缚,化解能力不足危险。“我”是一个会意字,由“手”“戈”两字组合而成。“戈”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广义上指人的一种生存工具。人手上拿着兵器、掌握了工具,做什么呢?自然是要去战斗、要去劳动。所以,我们要不断打磨手中的武器和工具,挣脱能力不足的束缚,从“有我”之井走向“无我”之境。这个过程需要有“四个再提高”。首先是政治能力再提高。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确保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其次是专业能力再提高。这就包括“三实”“五能”(即:要突出实战、实用、实效导向,要提升法律政策运用能力、防控风险能力、群众工作能力、科技应用能力、舆论引导能力)。因此,法院的党员领导干部不仅专业要精深,而且要开得了庭、审得了案、写得好文书、做得好当事人的工作,否则就是不合格的干部。现在知识的半衰期在缩短,如果不学习专业知识,三年之后,就可能跟不上审判实践的需要,所以我们一定不能远离审判谈工作。第三,领导能力再提高。包括政治意识、大局观念、沟通协调能力等,要做到“三严三实”,做到“四个不能”(即:不能安于现状、盲目乐观,不能囿于眼前、轻视长远,不能掩盖矛盾、回避问题,不能贪图享受、攀比阔气),做到用权为公。第四,还要注重个人修养。公平正义就是真理力量,好比动力;“无我”之境就是人格力量,好比力臂;人格力量越大,力臂越长,弘扬公平正义的效果就越好。所以,我们一定要力争做一个受尊重、受欢迎,有魅力、有尊严的党员干部。

“无我”要求杜绝“唯我”作风,化解脱离群众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为什么呢?因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这是 《党章》 的原话。

“无我”精神要求克服“本我”弱点,化解消极腐败危险。“本我”是弗洛伊德提出的一个心理学名词,是一种动物性的本能和冲动,是原始欲望的自然体现。人是有动物性的,但高级的人不应只关注低级的物欲。要克服“本我”弱点,就要心中有戒:戒贪欲、戒嗜好、戒妄为。今年以来,省法院力推“三非”机制(办案人员要定期报告非因正常办案需要、非正常时间地点会见案件关系人和非因履行职责过问案件情况),就是要将消极腐败危险扼杀在摇篮之中。有同志说,“三非”机制实施后,不敢私下与律师同学吃饭了,亲朋好友来请托也说“别讲案子,不然我要向组织写报告了”,因此少了很多交际,这是好事。“三非”机制是要保护办案人员,是让大家都做幸福快乐的人。

省法院干警考察家事法庭审判工作执行情况  供图/省法院宣教处
实现初心,炼就“有灵魂的生命”

记者:王院长对“无我”的丰富内涵、现实意义、内在要求等作了详细阐释。那么,您认为当前党员干部该怎样进入“无我”之境,实现初心、完成使命呢?

王树江:很重要一点就是要处理好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扎实的理论基础,是实现“初心”“使命”的根本所在,所以我们要学习理论。当前,尤其是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光说不练假把式”,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是实现“初心”“使命”的必然要求。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实践没有理论就没有灵魂,理论没有实践就没有生命。所以要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检验真理,在实践中体会真理、发展真理,为理论赋予生命。通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洗礼,让党员干部有理论、有实践,做到理论入脑入心、清醒坚定,实践惟精惟细、脚踏实地,炼就“有灵魂的生命”。

记者:作为法院工作者,您认为应如何炼就“有灵魂的生命”?

王树江:首要任务是要好读书,读好书,尤其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认真真学原著悟原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智慧的结晶,更是习近平总书记学习实践的积累、凝练、升华,是基于党的初心和使命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其内容博大精深、体系科学完备,既讲理论又讲实践、既讲当下又讲长远、既讲问题又讲方法、既讲战略又讲战术、既讲做事又讲做人,我们一定要学深悟透。不过,读书也要讲一个“勤”字。我们现在案子很多,时常加班,这是“身勤”,但还不够,我们还要勤动脑,要“心勤”“脑勤”。我们办案解决的是人类社会的复杂问题,需要法官的智慧,这个智慧包括政治智慧、法律智慧、经济智慧、生活智慧。这些智慧的积淀,要以“勤”为基础,勤学勤思勤悟。

基本要求是干事创业敢担当,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对在职人员来讲,学习、领悟、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要有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精神,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追求,也要踏实务实,从自身做起,戒骄戒躁。仰望星空就要做好理论学习,以防目光短浅、迷失方向;脚踏实地就要做好本职工作,以免坐而论道、一无所成。我们的本职是什么?就是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怎么实现呢?就是要将客观的公平与主观的内心感知融合在一起。法律条款是冷冰冰的,但司法者的情感不应是冷冰冰的。我们办的不是案子,而是他人的人生。所以,法官要在司法过程中融入人文关怀,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也有温情、也有温度。

省法院领导赴阿坝州调研  供图/省法院宣教处
有效途径是践行共建共治共享,大力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共建共治共享,就是一种“无我”之境。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思路和要求,强调指出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这为新时代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描绘了蓝图。法院作为“刀把子”,一定要扎扎实实地答好卷。经过广泛深入地调研,结合省情社情院情,省法院党组向全省法院发出“知行合一、干在实处”的号召,提出以“六个实质化”为工作抓手,全面开辟四川法院工作新境界。这“六个实质化”,是四川法院对政法工作时代命题的积极应答。同时,我们还要牢固树立“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大局意识,从“六个治理”的角度把对“六个实质化”的理解再深推一步、再拔高一筹,进而真正领悟新时代命题下人民法院的使命和担当。

关键举措是找差距补短板,一以贯之抓落实。首先要解决思想的差距、精神的短板。如今,我们党筹备三年,启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要在新的历史机遇期,实现全党思想的统一,民族精神的为之一振。其次,要解决落地落实的短板。法院为什么要推进“六个实质化”?就是因为在很多方面,我们还“不实”,或者说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现在找短板,要按照“实体运行、实绩提升”的标准来找。把“不实”变成“实”,就是我们当前需要补齐的最大短板。今年我们必须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势头,坚决打赢案件质效的翻身仗,这是四川法院的时代使命。

使命,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一种负重,负重前行,就不可能如“敲锣打鼓”那般轻轻松松,就需要我们以更加饱满的精气神去战斗,去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要让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为了人民的幸福、民族的复兴,以无我之境界、担时代之使命,为成为一群“有灵魂的生命”而共同努力。(责编/范吴瑕) 

编辑:喻灵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