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紧盯“权、情、点” 深入治理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
2019-08-06 11:05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文/王军

凉山州木里县乔瓦镇锄头湾村老阿妈杨马才在“清卡行动”惠农资金核对现场笑开了花供图 凉山纪

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一头连着党和国家惠民惠农政策落实,一头连着贫困群众冷暖和期盼。中央纪委副书记、国家监委副主任徐令义在对凉山进行全覆盖调研督导时强调,要盯住县里的“权”、乡村的“情”、村里的“点”,为凉山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精准“画像”、开出“药方”。凉山是全国、全省脱贫攻坚主战场,党中央、省委高度重视,中央纪委、省纪委倾情帮扶。开展好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确保“阳光扶贫、廉洁扶贫”,是全州纪检监察工作的重大政治任务,不容丝毫懈怠、半点马虎,必须往深里抓、实里做。

责任再压实,统筹联动盯住县里的“权”

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在党委,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主体责任也在党委,党委主体责任中本身就包含监督。职能部门对牵头或承担的扶贫工作负有监管责任。近年来,凉山探索党委全面监督、纪委专责监督、部门职能监督、群众自主监督的“大监督”格局,着力压紧压实责任,坚决治理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2018年以来立案1410件、处分1337人,有力推动落实中央、省委和州委脱贫攻坚决策部署落地落实。但是,有的贫困县党委和部门谈到监督就交给纪委的观念尚未从根本上扭转,把纪律挺在前面变成把纪委挺在前面的现象时有发生。

脱贫攻坚政策落实、项目分配、资金拨付等权力在部门,管住了部门的权力,就卡住了扶贫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的“咽喉”。纪检监察机关牵头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要牢牢扭住党委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跳出纪检看纪检、跳出监督抓监督,共同推动权力在正确的轨道上规范运行。一是扭住主体责任。不论什么问题,只要党委重视,都不难解决。要多以沟通、汇报、请示的方式提醒督促党委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当好专项治理的“施工队长”,以上率下,带头督促职能部门履职尽责。二是扭住监管责任。专项治理绝不是纪委一家的事,职能部门也责无旁贷。应完善定期综合研判、整改评估、线索移送等机制,通过召开联席会议、督导督查、约谈提醒、通报曝光等方式,督促职能部门认真履行监管主责,既管行业也管行风,既管本级也管下级,既管拨款也管监管。三是扭住监督专责。应聚焦主责主业,立足再监督定位,加强监督检查和审查调查,精准发现、精准惩处、精准施治,绝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防止“疲劳综合征”和问责泛化、跑偏。

监督再深入,聚焦问题盯住乡村的“情”

“人情陷阱”是滋生腐败和不正之风的重要因素,是横在党员干部面前的一道关口。乡村是熟人社会,抬头不见低头见。2018年,凉山在“清卡行动”中立案651件、处分558人,严肃查处了套取农机购置补贴2823万元的全州系统性腐败问题等一大批典型案件,当中主动投怀送抱落入“人情陷阱”,不能自拔的有之;不知不觉被人情“围猎”,铤而走险的有之;借宣传落实政策便利,忽悠群众,从中吃拿卡要的有之,甚至存在贫困群众认为享受的政策、补贴是乡、村干部帮忙争取的,乡村干部吃点拿点没什么的现象。

扶贫领域项目多、资金多,打“人情牌”“关系牌”是动“歪脑筋”的人的惯用招数,跑关系套近乎、乱打领导旗号,目的就是企图通过本不该有的人情关系搞吃拿卡要、弄虚作假、虚报冒领、优亲厚友、贪污侵占,从中谋取不正当利益。因此,专项治理不能就专项抓专项、就治理谈治理,还应当在盯住“情”上下功夫。一是严管重点人群。人是“情”的基础,只有管住人,才能管住不该有的“情”。应紧盯扶贫领域项目资金集中的重点单位、重点人员、关键岗位,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教育监督管理,突出抓好“以案促改”,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切实做到严管理、真提醒、强警示。二是严抓作风建设。不该有的“情”本质上是作风问题的衍生品。作风纯正朴实,与之相对应的“情”也就纯正朴实。应重点整治责任“甩锅”、过度留痕、检查过滥、弄虚作假、只表态不落实、热衷于搞舆论造势、工作浮于表面、“庸懒散慢虚粗”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督促各级各部门以严实作风抓好脱贫攻坚工作。三是严肃查处震慑。没有查处,很多工作难推动。没有案件,很多问题刹不住。应坚持把查处作为最有力的“撒手锏”,加大对扶贫领域问题线索的督查督办、直查直办力度,严肃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典型案例,深入抓好“以案促改”工作,持续保持强力震慑,让心存侥幸者“打消念头”,让无知无畏者“悬崖勒马”。

力量再下沉,狠抓关键盯住村里的“点”

脱贫攻坚政策、项目、资金最终都是落实到村到户。扶贫领域发生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大都离不开贫困村、贫困户这个“原点”。无论产业发展、“控辍保学”、移风易俗,还是项目建设、补贴发放、工作作风,只要深入贫困村、贫困户走访了解、实地查看、认真分析,情况便一目了然,违规转包分包工程、变更设计增减工程量、“面子工程”、只拍胸脯不抓落实,盘剥克扣、吃拿卡要、截留挪用、贪污侵占、优亲厚友、虚报冒领等问题的“蛛丝马迹”就容易暴露。

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必须紧紧盯住贫困村、贫困户这个“原点”,着力发现问题、整改问题、解决问题。一是聚焦项目往下“看”。项目跟着政策走,资金跟着项目走。应聚焦产业扶贫、易地搬迁、危房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扶贫项目,关口前移,组织财政、审计、发改等部门力量,加大日常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发现纠正问题,做到自上而下抓监督、自下而上找问题、上下联动抓整改。集中时间和力量,深入一线清理扶贫领域工程项目建设程序、进度、质量、资金等方面问题,确保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问题准、整改实。二是带着问题下去“看”。系统梳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调研督导和扶贫领域专项巡视巡察发现的问题,严格督促基层抓好巡视巡察整改,严查严办巡视组交办件,做到件件有结果、事事有回音。采取带案下访、带案回访等方式,集中对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处置情况进行“回头看”,做到查否的要有依据、查实的要有证据。三是发动广大群众积极“看”。群众对发生在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感受最直接、最真切、最痛恨。应大力宣传先进典型、通报曝光负面典型,调动群众监督积极性。督促推动村务监督委员会规范化、实体化,加强党务村务事务财务公开,更好发挥基层组织监督作用。充分发挥信访举报主渠道作用,深化“纪检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创新应用“大数据”等手段,方便群众参与监督。(作者系中共凉山州委常委、州纪委书记、州监委主任) (责编/王兆伟) 
编辑:陈艾婧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