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闲不住的战贫邹“姜”军
2019-08-06 10:49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群众的腰包鼓起来了,当地干部群众送给邹才巨一个称号——战贫邹“姜”军

文、图/本刊记者 冯雅可

自从2005年被评为四川省劳动模范、2008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以来,每年从国家级到市级的劳模疗养福利大大小小有三四次,泸州市龙马潭区农业农村局农业推广研究员邹才巨这十多年来一共只参加过三次。参加不了的理由只有一个,“太忙了,走不开”。   

“今年10月份的疗养恐怕也去不成。当下的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去哪里都放不下心。”诸多荣誉之下的邹才巨没有“躺”在功劳簿上,即便到了退休年龄,62岁的他仍深入凉山州普格县开展农业科技帮扶工作,用智慧和汗水续写着劳模永不褪色的光荣。

劳模的初心  

7月22日,邹才巨的荣誉墙上又新增一项殊荣——凉山州“十佳综合帮扶工作队员”。上午在西昌召开的表彰大会上领了奖,下午邹才巨便马不停蹄地返回普格。专程从泸州过来的女儿邹晓丽都没能跟父亲多相处半日。

“从我记事以来,他就是这样每天忙得脚不沾地,心里只有工作。”这次表彰大会,组织特意安排邹晓丽陪同参会,看着父亲在掌声中领奖,意气风发地发言,邹晓丽心里更多的是说不出的酸楚。“父亲从来不说工作的艰辛,只报喜不报忧,他就是一个老黄牛、老好人。”知道援彝工作不易,邹晓丽本想趁着这次相聚,到普格了解父亲在基层的吃穿住行,被邹才巨一句“你跟着去反倒给大家添麻烦”给怼了回来,最终只得在临行前向父亲再三叮嘱:“注意饮食规律,工作适度别劳累,抽空回家做个体检……”邹才巨提着他的黑色公文包,话不多说,便坐上车走了。

进入雨季,凉山州几乎天天下雨。沿途暴雨倾盆,位于普格县特尔果乡洛脚俄补村的产业扶贫基地,更是有一段4公里的泥石路,车轮在积水坑道上打滑慢行,旁边是陡坡梯坎。“这路算好的,我去过的其他村,路更糟糕,旁边还是悬崖。”邹才巨轻描淡写地说着,曾经在技术下乡路上出过的两次车祸没带给他丝毫影响,“再烂的路也要走,再远的村也要去。不然如何做好帮扶工作,如何真正帮到老百姓?”劳模的口中心上,装着的全是群众的安危冷暖。

邹才巨查看大棚作物长势
最牵挂的人  

去年6月,邹才巨到普格县开展综合帮扶工作,任普格县农业农村局农技专家一职。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61岁应该享受退休后的惬意时光。可邹才巨偏偏来凉山过上了伴蝇蚊、喝凉水、睡板房的创业生活。“作为农业人,这个地方有我的用武之地。”别人眼中的环境恶劣、条件艰苦,在邹才巨看来却是另一番景象——土地广袤、土质独特、阳光充足,是开发经作产业的首选之地。一年时间,邹才巨考察了普格县20多个乡镇,建议普格县发展市场潜力大、当年见效的“脱毒姜种”产业。

“姜田里必须除草了,记得提醒村民别在地里放羊,不能影响10月收姜。”在龙马潭区对口帮扶下打造的特尔果现代田园综合体里,120亩姜苗正在风雨中顽强生长着,邹才巨撑着伞,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泥田里来回,把注意事项逐一告知管理员高从杰。高从杰是邹才巨亲手带出来的徒弟,从龙马潭区一路跟过来援彝,在他眼里,邹老师“有技术有经验,热心为群众做实事”。

综合体里还种植了60亩果桑、50亩桃子、30亩石榴,养殖了5000只黑乌鸡、200只山羊。“9月卖鸡蛋可收益30万元,10月卖姜种可收益120万元,村民在综合体打工,每天可挣80元,今年底洛脚俄补村实现整村脱贫没问题了。”一切都在邹才巨有条不紊地计划中。

“卡莎莎(谢谢),卡莎莎。”洛脚俄补村一组贫困户乃古莫阿干对着邹才巨笑得憨厚。她汉语不好,但她清楚,自从这位邹老师来村里后,村里有了产业,她每天可以去打工挣钱,四个多月她就拿到了4000多元,比过去挣两年的钱还多。

2018年以前,普格县群众主要种植苞谷、玉米等附加值低的农作物,每亩只能产出1000元到2000元。邹才巨打造的生姜产业,每亩生姜可收入1.2万元到1.5万元。但在产业发展之初,邹才巨还未出师便被“将了一军”。

“不会种”“没有钱”“卖不出去咋办”……援彝帮扶最大的困难是思想上的困扰,农户的作息习惯、耕作方式与种姜技术要求差距甚远,面对窘境,邹才巨咬紧牙关,亲自联系姜种,考察挑选流转土地,培训生产管理人员。在种姜过程中,从分厢作垄到施肥打药,他可以和村民一整天都泡在姜地,言传身教。最重要的是他还联系龙头公司签订保底收购协议,村民不必担心卖不出去。今年3月落地的80亩姜种,已收获优质商品姜种30多万斤,产值300多万元,荞窝镇洛哈村52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分享了红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了,当地干部群众送给邹才巨一个称号——战贫邹“姜”军。

“我不畏惧一路的艰辛,因为我要对习近平总书记‘最牵挂的人’负责,在凉山攻坚战场上践行应有的担当。”邹才巨说。

希望的种子

时至今日,邹才巨已记不清走过多少路,他奔波于普格县、会东县、美姑县,为涉农项目干部人才授课20期2000多人次,制订种养殖立项规划方案与可行性研究报告16个,争取国家扶贫资金2000余万元,启动普格县生姜、水果、中药材等项目基地建设4000余亩,其中生姜1500多亩,有望在今年底实现农业产值3000万元以上,让贫困农户获利润1500万元。

普格县规划种植1万亩生姜,打造规模化特色脱贫产业。邹才巨还计划在地里铺设管道,利用当地充足的太阳能,夜间给土地加热,这样可以在冬季种植错季姜,抢占春节市场,提高姜农收益。他还盘算延长生姜产业链,种植菜姜、探索药用姜研发……

荞窝镇新建的40亩葡萄标准化生产基地,从设计方案、葡萄苗嫁接,到精细化技术管理,都由邹才巨一手包揽,“找外面的公司做设计就是几万元,不如省下来充实硬件”。在邹才巨的展望中,这片葡萄园将来要成为普格县响当当的采摘乐园,大幅提升村民的经济收入。

邹才巨仍旧没有停下来。他最近在牵线,希望给普格引进两家企业,一个皮具加工厂,一个灶具生产厂,前者能解决大批留守劳动力,后者能有效利用生物质燃料,环保节能。“帮扶就要考虑到方方面面,其实我能做的还是有限。”邹才巨说罢,轻叹了一口气。

不苟言笑却把群众的事情放在心里,不谈艰辛却让贫困户看到致富之光。敦厚的为人,扎实的技术;对家人的冷落,对群众的帮扶……一个个横切面,构成了邹才巨这大半生的点点滴滴,他坚如磐石地待在这片领域里,做着力所能及无愧于心的事。(责编/余娜)

记者手记:

邹才巨还在泸州市龙马潭区金龙乡当农技员时,乡亲们都尊称他为“邹老师”。这称呼喊到现在,越传越广,从龙马潭区喊到了凉山州。日常生活中的邹才巨,朴实谦和,他坚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始终牢记援彝初心,执着、务实和创新精神,着实让人佩服。作为我省派驻凉山的广大帮扶干部中年龄最大的干部,邹才巨用“哪里需要我就去哪里”“少说话多干事”的坚定信念,凭借一股老黄牛般的执着追求,最终换得老百姓巴心巴肝地一句赞许:“姜,还是老的辣!”
编辑:徐雪梅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