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县域经济是我省高质量发展的希望所在”
2019-07-26 14:47来源:四川党的建设
专家观点 专访省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鲁荣东

文、图/本刊记者 陈晖

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石,县域兴则区域兴,县域强则区域强,浙江、江苏、山东等地省域经济发达,主要就在于县域经济发达。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大会的召开对推进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怎样的战略意义?我省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哪些明显成效?今后如何抓住机遇,开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省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鲁荣东。

县域经济是建设经济强省的有力支撑

记者:7月12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大会召开。大会对推进我省经济从大到强转变和高质量发展具有怎样的战略意义?

鲁荣东:召开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大会,主要考虑是在“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取得良好开局的基础上,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县域经济重点工作,把各项工作继续往深里做、往实里抓,推动省委重大战略部署在县(市、区)层面落地落实,开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我省大部分土地和自然资源在县域,绝大部分劳动力来自县域,县域为我省发展提供了广阔腹地,县域经济是我省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所在、希望所在。

记者:我省拥有183个县(市、区),是全国县级行政区划最多的省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全省各县(市、区)竞相发展。目前,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哪些明显成效?

鲁荣东:主要成效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建设经济强省的重要基础。就四川来看,过去五年,我省经济总量连续跨越两个万亿台阶,2018年突破4万亿元,稳居全国第六位、西部第一位,这与县域经济发展壮大密不可分。新时代建设经济强省,必须要“强干壮支”,打造共同繁荣发展的区域经济板块,这些都离不开县域经济这个基层基础的支撑。

其次是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力量。县域是落实“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的基本单元,在推动全省区域协同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比如在成都与环成都经济圈协同发展中,县域发挥了城市群联结纽带的作用。

第三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依托。县域是城市和农村的交汇区,各方面资源要素首先在县域这个层面进行配置。对四川来讲,要擦亮农业金字招牌,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县域城镇特别是县城作用非常关键。

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然是最大实际

记者:受发展基础薄弱、要素集聚能力不足等因素制约,我省县域经济发展中面临哪些问题和困难?

鲁荣东:县域经济不断分化的趋势明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这是基本省情在县域的集中体现,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县域经济工作面临的最大实际。

第一,县域经济保持较快增长,但整体水平仍然不高。近年来,我们把稳增长作为经济工作重中之重,推动全省县域经济保持年均8%以上较快速度持续增长,特别是131个县(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1%,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9%,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特征明显。另一方面,我省县域经济平均规模偏小,发展质量和效益仍然不高。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中,我省只有西昌市入围,而江苏独占23席。同时,劳动生产率提升缓慢,民营经济活力不足,“吃补助”财政特征明显,用于支持经济发展的财力十分有限,这些问题在大部分县(市、区)都表现得很突出。

第二,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但发展很不平衡。近年来,我们支持一批条件较好的县加快发展、做大做强,整体实力稳步提升。2013年以来,我省GDP过100亿元的县增加了22个、总数达到118个,过1000亿元的县实现零的突破、总数达到6个,27个县进入中国西部百强县(市),占百强县(市)的三分之一,强化了我省作为西部经济大省的优势地位。另一方面,县域经济的区域分化十分明显,西部百强县(市)中有16个集中在成都平原,不到30%的县创造了全省60%以上的经济总量,人均GDP最高的县是最低县的15.37倍。

第三,县域发展条件持续改善,但短板仍然突出。近年来,我们把财政民生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稳定在65%左右,其中绝大部分安排到了县这一级,县域基础条件加快改善,内外交通更加便捷,基本实现乡乡通柏油路、村村通硬化路,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入学(园)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另一方面,我们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投入仍然不够,欠账仍然较多。很多山区县、民族县交通设施条件仍然薄弱,特别是大部分丘区人口大县还没有通高速铁路,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总量不足、质量不高。

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为治蜀兴川奠定基础

记者: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您对推动我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哪些对策建议 ?

鲁荣东:要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大胆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创新,聚焦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坚持把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形成持久发展的动力作为主攻方向,抓住重点,攻克难点,精准发力,尽快在关键领域形成重大突破。

第一,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推动差异化特色发展。推动主体功能区战略格局在市、县层面精准落地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我省在不改变县域主体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将183个县(市、区)划分为城市主城区、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四大类别。根据四大类区的不同特点,按照主体功能定位,科学确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突出产业主导方向,完善分类考核,推动县域经济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第二,融入区域经济板块,推动协同融合发展。就一个县域自身来讲,是相对独立的单元,但放眼到较大的区域中,又是相互关联的局部,这种逻辑关系决定了在谋划推进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深度融入(区域)中心城市、城市群、区域板块发展。另一方面,县域经济是城市群和经济区的底部支撑,县域经济强、区域整体竞争力才能强。县域深度融入区域经济,就是要立足自身禀赋,多渠道、多形式融入区域城镇发展体系、产业体系、市场体系等,距离中心城市较近的县要主动接受辐射带动,深度参与城市经济发展;距离中心城市较远的县要明确自身在经济区中的战略定位和角色分工,加快提升城镇化水平,增强对周边城镇和乡村人口、资源集聚作用,提高就业和城市服务能力。

第三,打破传统路径依赖,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举债—建城—卖地—建园—招商”是各县域在发展中屡试不爽的“妙招”,受传统思维、沉淀成本、规模经济和既得利益影响,县域经济发展形成很强的路径依赖。当前,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资源环境、产业结构、发展动力等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县域经济发展的传统模式难以为继,要从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的惯性思维中走出来,要从过度依赖投资拉动的增长模式中走出来,要从过度依赖粗放经营的产品经济中走出来,要从过度依赖要素规模投入的驱动模式中走出来,实现向实体经济支撑、投资消费协同、要素效率驱动和品牌经济转变,走出一条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实力增强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责编/刘艳梅)
编辑:易贝羽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