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一跃跨千年 天府新篇章
2019-07-25 10:46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说说四川七十年(之二)

文/何志文 

独领风骚数千年的中华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的道路却极其艰难。自然,处于国土腹地的四川迈向工业化的道路也极不平坦。旧中国仅仅在抗战时期给四川留下了一点残破的军事工业和少量轻纺业。以工业化为核心,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追赶工业文明的浪潮,创造天府之国工业文明的新辉煌,这是七十年来四川人的不懈追求。    
 
(一)
办工业不仅要通路,而且要通电。按照“水火并举”的方针,重庆电厂、成都热电厂、狮子滩水电站于五十年代初相继动工。一个路,一个电,基础设施建设的突破,为四川的工业建设奠定基础。四川的工业化进程开始起步。

随着国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四川93个重点建设项目相继上马。五年累计投资近28亿元。以重庆钢铁公司和重庆特钢厂的扩建为标志,四川的材料工业初具规模;以成都宏明无线电器材厂、新兴仪器厂、锦江电机厂等现代化工厂动工和全国第一个电子技术研究所——二机部电信工业研究所(后更名为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的成立为标志,四川的新兴电子工业迅速起步;以成都量具刃具厂、重庆机床厂、重庆电机厂兴建为标志,四川的机器制造业开始崭露头角。加之一批矿山、能源、交通设施的相继建成,四川的工业门类增多,配套逐步形成,四川工业有了自己的第一批家底。

四川工业发展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三线建设。六十年代初,国际局势紧张。为了应对国家面临的战争威胁特别是原子战争的威胁,毛主席提出了加强备战,建设国家战略后方基地的问题,作出了加强三线建设的战略决策。即集中我国人力、物力、财力,在我国的西南、西北的13个省区(包括湘西、鄂西、豫西),建设完备的基础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体系,改变我国历史上形成的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和东北一线,缺乏战略纵深,安全形势脆弱的布局。这是深谋远虑,改变我国工业布局,确保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决策。 

全国三线建设始于1964年,四川则是重中之重。根据全国三线建设的总体蓝图,四川三线建设的重点是“两基一线”,即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重庆常规兵器工业基地和成昆铁路。

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的建设,是毛主席在三线建设中落下的一枚最重要的棋子,倾注了极大的心血。他强调,“建不建设攀枝花,不是钢铁厂问题,是战略问题”“攀枝花建不成,我睡不着觉”“攀枝花建设要快,但不要潦草”。他甚至还幽默地说,“你们不去安排,我要骑毛驴下西昌”“如果没有投资,可把我的稿费拿出来”。

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的建设,于1964年规划起步,组织抽调全国数万精兵强将,攻克科研和技术难题,解决在地域狭窄、地质复杂的地理环境中建设大型钢铁厂的条件限制,克服没有铁路运输,远离大城市,交通、生活不便的极端困难,从实地调查、科学规划,到交通、电力先行,开展“主攻两矿(铁矿、煤矿),确保两厂(电厂、水泥厂),狠抓运输”的第一战役,组织钢铁厂主体工程大会战的第二战役。攀钢于1970年6月29日炼出第一炉铁水。1975年9月,一期工程基本建成,逐步形成了年产生铁160万—170万吨、钢150万吨、初轧坯125万吨、钢材90万—110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一个现代化的钢铁企业,在金沙江畔屹立。 

重庆常规兵器工业基地的建设,有四个大类:一是长安机器厂、望江机器厂、江陵机器厂、建设机床厂、空气压缩机厂、嘉陵机器厂等7个老厂的扩建;二是红山、庆岩、红泉、长风等14个机械厂和2个研究所的新建;三是5个老兵工厂向重庆周边的疏散、搬迁;四是一批配套的冶金、化工、机械等重要项目的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重庆建成了我国比较完备的常规兵器生产基地。

除“两基一线”外,在三线建设期间,坚持能源、交通先行,先后修建了成昆、襄渝铁路,建设了龚嘴电站、豆坝电厂等一大批交通、能源项目,建成了一大批原材料基础工业项目。

在三线建设中,中央、国务院决定,按照沿海一线有的三线要有,一线没有的三线要有,全国有两套的三线摆一套,全国只有一套的“独生子”要摆在三线的要求,从1964年5月开始,到1971年,中央先后分两批从沿海一线搬迁企业到四川,共达117家。与此同时,在全省布局,扩建一批、新建一批大型骨干企事业单位。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绵阳科技城、德阳的重装工业、成都的航空航天工业、西昌的卫星发射基地,就是在那个年代起步的杰作。在整个三线建设期间,通过迁建、扩建、新建,四川逐步建立起一大批包括国防科技、电子、钢铁、有色金属、燃料动力、机械加工、化学、船舶、航天、航空、核工业、医药、科研、高校等企事业单位,共350个。其中大中型企业248个。全国40个工业门类,四川拥有39个。全国的主要工业行业约160个,四川占有95%。从而大大加速了四川工业化的进程。
 
攀钢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基地   图/廉钢
(二)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四川抓住国家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大力发展轻纺工业、特别是以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的食品加工工业,成效卓著。以酿酒业为例,1980年,全省名优曲酒产量仅1000吨左右。通过运用新技术,改进工艺、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短短几年,四川的酿酒业获得快速发展,到1985年,四川名优曲酒产量达到1.2万吨。1984年,川酒获得国家金质奖、银质奖、部优、省优产品称号的产品达到55个。获得国家金质奖的“五粮液”“老窖特曲”“剑南春”“全兴大曲”“郎酒”“沱牌曲酒”,被誉为“六朵金花”。这奠定了四川酿酒业在全国几十年的龙头地位。

八十年代,四川在重工业方面,围绕农业、消费品工业、国民经济技术改造、出口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五个方面的需要,转变服务方向,大力调整产品结构。以电子产业为例,大力推进军转民,面向市场,积极引进技术和进行技术改造,以广播电视产品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消费类电子产品,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打造出了在家电行业占据龙头老大地位的“长虹”电视机。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社队企业从1978年起步,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再经过调整改造,逐步成为我省工业经济中一支不可忽视、作出特殊贡献的重要经济力量,并于1984年改称为乡镇企业。1990年,全省乡镇企业获得部优、省优产品称号的有89个;全省乡镇企业总产值达538.48亿元。 

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从1978年开始,为恢复个体工商业,采取了简化开业审批手续,建立摊贩市场,放开价格,建立个体劳动者协会等多种政策措施,使个体、私营经济不断获得快速发展,成为四川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三)

 1997年,重庆直辖,川渝分治。四川省情发生重大变化。四川发展格局由“双城记”变为了成都一枝独秀。重庆直辖“切”走了大约三分之一的工业,汽车制造业几乎一夜归零。有人形容四川的工业只剩下“一台电视(长虹)六瓶酒(六朵金花)”,这虽有些夸张,但却也道出了当时四川工业的困境。这些年,四川大力实行工业强省战略,调整工业发展布局,着力培育支柱产业,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在工业发展布局上,省委省政府在大力支持成都继续领先发展的同时,着力支持绵阳发展科技、电子产业,德阳发展重型装备制造业,攀西、川南发展钢铁、煤炭等基础材料产业,川东北发展石化产业,逐步形成全省几大经济区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近年来,进一步提出并实施了“多点多极支撑”“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全省经济发展格局呈现全新态势。首位城市继续一马当先。成都继2014年GDP首次突破万亿大关后,2018年达15342.77亿元,转型发展加快,辐射带动力进一步增强。次级加速突破。到2018年末,除成都外,我省已有绵阳、德阳、南充、宜宾4个市经济总量超2000亿元;泸州、达州、乐山、凉山4个市(州)超1500亿元;内江、自贡、眉山、广安、遂宁、攀枝花、资阳7个市超千亿元。与此相应,川南和川东北成为两个重要增长极。底部基础不断夯实。2018年,全省经济总量过百亿元的县(市、区)阵容不断扩张,达到118个。“一干多支”发展格局加快演进 。 

这些年,四川在着力培育支柱产业上,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十多年来,四川集中引进了联想、戴尔、英特尔、富士康、仁宝、纬创、德州仪器等全球知名电子信息产业品牌商和制造商,着力发展我省的电子信息产业。现在,四川已经成为全国四大区域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

四川的汽车产业几乎从零起步,成功引进德国大众、一汽大众、韩国现代、吉利沃尔沃等一批品牌汽车企业,成都龙泉驿的汽车城快速崛起。到2018年,全省已有汽车整车和零部件规模以上生产企业400余家,全年汽车整车产量过100万辆,汽车产业实现产值2000亿元。四川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中高端乘用车生产基地。

德阳的重型装备制造业发展突飞猛进,发电设备远销世界。现在,四川已经成为我国三大装备制造业基地之一。

近年来,四川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七大优势产业和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正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在川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超过300家,四川正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 

经国家统计局审定,2018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4 万亿元。为名副其实的西部“领头羊”。20年间,四川经济总量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排位,从川渝分治后的第九位,跃升到全国第六位,四川工业化成就卓著。(责编/喻灵)

编辑:喻灵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