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2019-07-17 11:31来源:成都《先锋》杂志
杨英杰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了建设社会主义的辉煌成就,铸就了改革开放的历史伟业,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形成了不断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更加发展和巩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注入更加新鲜而强劲的活力。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概略而言,包括三个方面:科学理论的指导、初心和使命的指引、优秀文化基因的承续。

科学理论的指导

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时期,各种主义和思潮都进行过尝试,资本主义道路没有走通,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也都“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引导中国人民走出了漫漫长夜、建立了新中国,是马克思主义不断与时俱进的中国化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我们的建设、改革取得历史性成就。

马克思主义尽管诞生在一个半多世纪之前,但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它是科学的理论,迄今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简而言之,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可用“一二三”来概括:一个立场、两个观点、三个方法。所谓“一个立场”,是指人民立场;所谓“两个观点”,是由人民立场衍生出来的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讲话中提出的马克思对人类的两大贡献:唯物史观和劳动价值论;所谓“三个方法”,是指辩证法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此三大规律是我们在处理工作解决问题中所必须遵循的工作方法。可以说,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既引发了中华文明深刻变革,也走过了一个逐步中国化的过程。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各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成果,指导党和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面对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严峻复杂的形势,国内改革开放的艰难险阻,我们必须要更加坚定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我们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恩格斯说:“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当前,我们必须要更加坚定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回答时代和实践给我们提出的新的重大课题,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经过实践检验、富有实践伟力的强大思想武器,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初心和使命的指引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我们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既通过提出并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又从人民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激励人民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自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实践问题。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融入自己的全部奋斗实践中去。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就是以人民利益为最高追求,以实现人民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习近平总书记同采访十八大的中外记者亲切见面时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福祉,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可动摇的目标。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是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坚守我们的初心和使命,打铁必须自身硬。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我们党只有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社会革命的同时,坚定不移推进党的伟大自我革命,敢于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使党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才能确保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我们必须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增强全党团结统一和创造活力,不断增强全党执政本领,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更加有力。

坚守我们的初心和使命,必须要紧紧依靠人民,人民是决定我们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必须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我们要珍惜人民给予的权力,用好人民给予的权力,自觉让人民监督权力,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使我们党的根基永远坚如磐石。

优秀文化基因的承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文化自信”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我们党之所以如此高度重视文化自信,是因为文化乃制度之母,有什么样的文化,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制度。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养成,生成了坚实而厚重的文化基因。

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所呼吁、所引入的西方治理模式的失败,乃是制度的异化与文化的排异所致。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只能是在渐进的不断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基础上才能达致,谁也无权拿960万平方公里上近14亿中华儿女做一场所谓的制度试验。在执政者的选择上,人民具有决定性作用,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其根本宗旨的中国共产党,具有先天的执政优势。

新发展经济学极其重视转型国家历史文化传承所产生的路径依赖对制度黏性的决定性作用,别国适合的东西移植过来未必适合本国国情,制度也有一个水土不服的问题,这已经成为新发展经济学的共识。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考察了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五个朝代——汉、唐、宋、明、清”的政治制度后总结道:“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美国学者C.H.麦基文在其名著《宪政古今》中,对宪政的生成历程进行了梳理。他认为,西方现代宪政是长期历史演化的结果,是西方文化土壤生发的花朵。宪政必须根植于民族的文化传统之中,而不是根植于先验的构造之中。它是“从某民族的现实制度和它们的发展中推演而来的实在原则”。美国学者、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发现,“近三百年来根据主流社会思潮进行的重要社会变革绝大多数是失败的”。二战以来,根据发达国家主流理论来制定发展和转型政策的众多发展中经济体尚未有成功的例子,而极少数成功的经济体的政策从主流理论来看也都是不正确的。是让山就我,还是我去就山?答案再清楚不过了。任何理论都必须随着实践的要求而与时俱进,任何制度都必须适合本土自发成长起来的文化文明的要求,否则只会落得个头破血流。

不同于其他古文明的暴兴忽亡,我们的文明传统虽然时有变幻,有过“亡国”“亡天下”的种种忧患,但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总是能回到历史轨迹上来,返本开新,再创辉煌。

中国经济之取得如此令世人震惊的成就,重要推动因素之一即制度的渐进演化,在保持既有政治架构基本稳定、避免重大社会风险发生的同时,制度得以平稳变迁,这得益于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强大而稳定的执政力和领导力,得益于这一力量背后的文化基因。讲仁爱、重民本、守信义、贵承续、推修身、知变易、崇正义、尚和合、顺自然、求大同,等等,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精华之重要组成,被中国共产党在执政中所吸纳所践行,已融入中国共产党的血液,成为其执政基因,此亦是中国共产党能够长期执政的根本之所在,此亦是我们为解决全球性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进而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之根本所在。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时报》社副社长

编辑:谢鑫宇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