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
2019-07-08 09:45来源:成都《先锋》杂志
骆光宗 李雯

情怀,是指含有某种感情的心境。每个人都有情怀,君子坦荡,小人戚戚,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说的都是情怀。作为个体,不同的心情和胸怀,让世界丰富多彩;作为共产党员,特别是国家公职人员,我们却应该树立一种共同的情怀,那就是要以人民为中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起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

要听民之声。习近平同志在正定时,三年里骑着自行车跑遍了全县所有公社和大队,和百姓聊家常,和干部聊生产,不仅摘掉了正定“高产穷县”的帽子,更为当地经济和农业发展打下了基础;在宁德时,跑遍了所有乡和村,乘车、步行几个小时到最边远的山乡,不光嘘寒问暖,更要摸棉被、揭锅盖,了解百姓真实的生活状况;在福州时,带领市区领导两天接待700多位来访群众,当场拍板、限期解决近200件问题……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无论在哪里,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以人民之心为心,听民声、善民心,与人民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

要解民之忧。1962年,河南兰考县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威胁,粮食产量急剧下降。县委书记焦裕禄带领全县干部群众,进行翻淤压沙、翻淤压碱、封闭沙丘试验,探索出大规模栽种泡桐来治理“三害”的办法。他忍着病痛与自然灾害顽强斗争,直至生命的尽头。如今,兰考的面貌早已得到改善,防风固沙的泡桐蔚然成林,并培育成为了河南的特色产业,焦裕禄精神也永存在百姓心中。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只有了解到、解决好人民的疾苦忧患,才能真真正正代表人民的利益。

要扶民之困。“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标志性指标。2013年至2018年,全国累计减少贫困人口8239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1.7%。这份成绩的取得,与无数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党员干部密不可分。张渠伟,四川渠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四年来坚守扶贫一线,推动全县57个贫困村摘帽,12.3万人脱贫。由于长年熬夜和超负荷工作,使他患上了严重的“耳石症”和“青光眼”,面对失明的危险,张渠伟却一拖再拖,誓要“摘帽成功”再手术。这位始终践行着“扶贫路上绝不落下一户一人”誓言的扶贫干部,不仅暖了渠县百姓的心,更感动了全中国人民的心。

要利民之事。1982年,在那个小商贩还不被社会接受的年代,浙江义乌县委书记谢高华坚持群众需求,敢于改革担当,抱着“出了问题我负责”的决心,顶住压力,开放市场,让利于民。从“无中生有”到“无所不有”,从“鸡毛换糖”到世界小商品之都,谢高华不仅带领义乌人民富裕起来,也大大促进了当地的蓬勃发展。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只有和人民想到一起、干在一起,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让人民共享到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

心底无私天地宽。以人民为中心,是情怀,更是使命。每一名共产党员和国家公职人员,都应该树立起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和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使命意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永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本色。

作者

骆光宗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和港澳培训中心处长

李 雯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和港澳培训中心主任科员

转自成都《先锋》杂志


编辑:谢鑫宇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