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数字党刊
党建数字云
党建展馆
公益广告
首页
惩治“村霸”还需打好“组合拳”
2019-06-04 16:46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文/申国华

村干部,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国家干部,但在群众中所起的作用有时却胜过国家干部。一些地方涉及百姓的低保、惠农等标准评定、资金分配使用几乎全由村干部说了算。少数农村党组织长期处于瘫痪或者半瘫痪状态,有的班子成员不融洽、不团结、长年外出打工做生意,还有的只挂名不干事,理论学习存在“空白”,组织生活“走过场”,支委会“空转”等等,多种因素导致少数村干部往往胆子大、顾虑少,甚至仗势欺人逐渐演变成为“村霸”。

自2017年1月以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要闻栏目总计发布22起“村霸”支书典型案例消息。这些案例反映出少数村干部法纪意识淡薄且胆大妄为,由此可见,惩治“村霸”不能单凭“一招鲜”,还需打好“组合拳”。

强化群众监督。一些“村霸”也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与百姓“低头不见抬头见”。由于群众对“村霸”最了解,强化群众监督,如同在其门前安装了一个“摄像头”,能够把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尽收眼底。因此要保护和鼓励群众举报,彻底打消群众顾虑,真正使群众敢于监督、敢于举报。

严格依法惩治。农村不是“避风港”,“村霸”更没有“护身符”。在全面依法治国的今天,惩治“村霸”有法可依,既能惩治,也能震慑,不会有“漏网之鱼”。当前,特别是要广泛动员群众依法举报,甚至实施有奖举报,深挖细查一些“村霸”横行乡里、作恶多端的证据,将每个“村霸”绳之以法,让其付出高昂代价,还百姓一片清朗的天空。

构建多方参与的农村社区治理机制。惩治“村霸”既需完善制度措施,又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指导和管理。村干部离老百姓最近,管好用好村干部,有助于增强党的执政根基。如果只让村干部唱“独角戏”,单纯依靠某一种办法或者制度,出发点是好的,但真正要落实下去,特别是遇到棘手问题时,要么留有“后遗症”,要么出现“夹生饭”,解决效果也会“雷声大雨点小”。因此要构建多方参与、开放包容的农村社区治理机制,除了优选第一书记、乡镇派驻人员,还要拓宽返乡创业农民工、乡贤人士等优秀人才参与渠道,引导农村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管理,凝聚农村社区治理“正能量”。(责编/陈晖)
编辑:陈艾婧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5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