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让“诗”和“远方”融为一体
2019-05-29 17:26来源:四川党的建设
专家观点:

让“诗”和“远方”融为一体
——专访省旅游学会会长、高级经济师陈加林

文、图/本刊记者 陈晖

省委、省政府提出,经过5年努力,要把我省建设成为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文化高地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怎么认识四川的文化和旅游?四川文化、旅游特色和特质到底是什么?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要走怎样的路径?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省旅游学会会长、高级经济师陈加林。

文旅深度融合正逢其时

记者:4月29日,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召开。把我省从文化旅游大省转化为文化旅游强省,大会具有怎样的战略意义?

陈加林: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指出,四川是个好地方,山水秀丽、民风淳朴、文化多彩,要求充分绽放四川独特的自然生态之美、多彩人文之韵。省委、省政府一直持续不懈抓文化改革发展和旅游发展工作,但召开全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按照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目标,把文化和旅游统筹研究谋划、系统部署推进,这还是第一次,因此在我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史上,这次大会具有里程碑意义。

记者:新文旅时代,如何看待文旅融合?

陈加林: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以这次大会的召开来界定“新文旅时代”很恰当。这里讲的新文旅时代,应是在当今国家进入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管理体制一体化,文化和旅游的融合进入党政主导的新时代。因此,文旅融合是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是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的必然要求,是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最佳途径。

文旅融合,相得益彰。旅游承载文化,使文化传播得更广、更远、更快、更活。旅游可与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创新等各环节全面融合,可与文化的遗产遗址、文物馆藏、语言文学、戏剧表演、文化创意等各类形式深度融合。文化融入旅游,使旅游产品更优、更雅、更美、更靓。文化可与旅游产品的行、住、吃、游、购、娱等各要素及产业链全面融合,与旅游的观光、度假等产品的规划设计、开发建设、服务体系、品牌创建等全过程深度融合。

在文旅融合中破解难题

记者:从文旅融合着眼,目前四川文化旅游面临哪些新的机遇和挑战?

陈加林:当前,四川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文化旅游事业也迎来了黄金发展期。首先,政策环境更加优化。中央确立了重点培育包括旅游、文化在内的“五大幸福产业”,出台了一揽子支持政策。其次,文旅大市场正在加速形成。去年我国人均GDP达到9780美元(人均超过6.46万元人民币),意味着文旅消费市场已经进入快速升级发展阶段。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四川正由内陆腹地加快走向开放前沿,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日趋完善,“蜀道难”问题基本解决;旅游管理体系和服务设施不断改进提升,支撑能力大大增强,这些都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市场。第三是要素驱动更加多元。现代文旅产业发展以资本、创意和科技为驱动力,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移动终端等的广泛应用,文旅产业跨界、渗透、融合功能加快释放,乘数效应甚至指数效应不断显现。充分发挥优势,抢抓发展机遇,就一定能够开创四川文旅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局面。
记者:面对文旅融合发展新趋势,我省文旅发展还有哪些短板?

陈加林: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品牌响亮,产品支撑不足;受行政区划局限,资源产品整合创建不足;政府主导力度大,市场主体参与不足;中低端文旅融合产品多,文旅融合的精品不足;文旅产品低附加值的多,经济效益好的文旅产品不足。必须抓住新文旅时代的机遇,应弥补这些短板。

加快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记者:如何不断提升对文旅融合规律性的认识,聚焦难题探索求解,努力交好新文旅时代的“四川答卷”?

陈加林:看待四川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要有三个视角:党政视角、文化和旅游视角、文旅融合视角。党政视角,即在文旅融合热的趋势下,各地要防止忽视文物保护、文化事业的建设与投入和文化公共服务产品的有效供给;文化和旅游视角,即在文旅融合的过程中,要注意了解和遵循文化和旅游各自的发展规律与特点以及对事业、产业、文旅融合产业的界定;文旅融合视角,即在文旅产业融合的探索中,要借鉴国内外已有的先进模式,创新本地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精准融合和“双效”融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不可急功近利,要深度思考旅游怎么传播文化、文化怎么促进旅游品质提升,从而寻求文旅经济的最大公约数。

记者:以全省文化和旅游新版宣传口号“天府三九大 安逸走四川”为例,如何打造文旅品牌?

陈加林:“三九大”是四川最有代表性的三张名片。“三”是指三星堆,是巴蜀文明的象征;“九”是指九寨沟,是自然风光的精华;“大”是指大熊猫,是家喻户晓、人见人爱的国宝。“安逸”是指四川文化旅游生活指数,也是广大游客体验四川文化旅游和幸福生活的感受。

首先要创新规划引领机制。建立规划统筹机制,各区域、各地方、各景区规划,都要在“一核五带”总布局下谋划,综合考虑文脉传承、生态保护、空间布局、项目重点、城乡统筹等因素,实现省级统规、市(州)主体、区域协同。具体来讲,三星堆要着力抓好博物馆新馆建设,克服行政区划的局限,统筹打造古蜀文化大遗址保护利用示范区;九寨沟要抓住地震灾后重建的机遇,从景区经济型向旅游目的地和全域旅游经济转型;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要统筹考虑跨行政区域的保护和发展,整合联动各行政区划内大熊猫旅游产品,形成和建设大熊猫主题旅游线路精品。

二要创新竞争激励机制。天府旅游名县,也是县级全域文化旅游产品和品牌。这次实行动态申报制建设天府旅游名县就是生动实践。省里首批命名了10个县、确定了30个候选县,力争在5年内建成50个天府旅游名县。对命名县由省财政一次性给予3000万元资金奖励,并连同候选县在项目、资金、用地、融资、营销等方面给予支持等。这样,通过一系列竞争性的激励支持,培育打造一批文化旅游发展的区域“领头羊”。

三是充分利用四川丰富的文旅资源。我概括了几句顺口溜:古蜀金沙三星堆,民族文化藏羌彝;世界遗产冠全国,康定情歌格萨尔;天府之国园林母,蜀道三国茶酒盐;小平故里将帅乡,红军长征铁索寒。这些资源都应逐渐成为四川文旅融合的精品。(责编/冯雅可)
编辑:易贝羽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