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从荣县实践看丘区乡村振兴的路应当怎样走
2019-05-29 11:13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文/四川省乡村振兴智库首席专家、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郭晓鸣

四川丘陵地区是四川平原、丘陵、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四大经济类区中人口最多、土地面积最大的区域,总体上丘区人均资源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乡村衰退现象突出,是全省乡村振兴的重点和难点区域。面对严峻现实,自贡市荣县近年来不断探索实践,有效地破解了丘区普遍面临的发展资源约束、人地矛盾突出、乡村衰退严重等共同性挑战,探索形成了对于广大丘区具有重要借鉴价值的乡村振兴荣县实践。

综合而言,荣县基于丘区现实约束的三个方面的乡村振兴实践探索是极具针对性、创新性和推广价值的:

一是以本土型特色产业为依托推动产业振兴。荣县根据自然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将推动本土型优势特色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促进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重点围绕“粮菜果茶”四大优势特色产业,坚持高水平精耕细作、大幅度品质提升、全方位品牌塑造,从产业提升、产业延伸和产业复合三个方面共同发力,有效推动传统农业全面持续转型升级。

二是把小农融入作为产业振兴的关键支撑。在“大县小农”现实背景下,荣县通过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小农融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以低成本的合作规模扩张机制、紧密型的抱团发展机制、系统化的对接合作机制促进农民全面参与,多元增收,促进小农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三是把循环农业作为产业振兴的突破点。荣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大力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在提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同时,推动农产品品质和产值同步提升,通过多元化构建循环农业体系,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和人居环境改善双向推进。

在丘区推进乡村振兴面临着诸多现实约束和严峻挑战的背景之下,荣县以传统产业升级、小农融入、绿色农业引领为核心的实践探索创新了发展模式,积累了成功经验,对于全省丘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推广价值。但是,站在实现全面振兴的角度进行审视,荣县实践仍然需要从四个主要方面加以完善和提升:

一是增强优势特色产业整链发展能力。依托地方特色转型升级促进产业兴旺有利于避免盲目引进外部产业造成“水土不服”现象,导致产业发展失败。但在突出差异性和特色性做大做强产业基地规模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弥补在产后商品化处理、加工、储运和功能拓展、品牌塑造、市场营销等产业链后端的短板,增强地方特色优势产业整链发展能力,提高市场风险抵御能力和产业链综合效益,从而强化乡村产业振兴的坚实支撑。

二是完善绿色农业发展政策支持体系。加快绿色农业发展是丘区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所在,但当前政策支持缺失是突出短板。因此,要强化政策创新,健全常态化、体系化的政策支持体系,尤其是要对开展种养循环、实施有机肥替代和秸秆回收利用等,在设施设备、运行经费等方面给予精准有效的政策支持。同时,要加强生态有机农产品公共品牌打造,促进优质实现优价,为加速绿色农业发展提供有效市场驱动力。

三是探索低成本规模经营模式。依靠传统的一家一户分散小规模经营难以全面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必须引导小农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但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单纯依靠土地租赁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带来的成本高、风险大、稳定性差等隐患,应注重利用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大户等通过入股、托管、代耕等低成本、紧联结的方式,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效降低土地集中成本,提高规模经营的参与性、持续性和受益面。

四是提升分散性闲置资源利用效率。丘区土地较为分散和细碎,人地矛盾尖锐,但由于农村人口大规模外流,稀缺的宅基地、耕地资源等闲置、抛荒较多。因此,要充分利用宅基地自愿有偿腾退制度、承包权“三权分置”制度等,为激活存量资源提供制度支撑。同时要通过土地综合整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等,统筹利用分散性的闲置资源,让“沉睡”的资源变资产,尤其是要利用外部的和回流的要素激活内部存量资源,形成内外融合、联动互促的发展格局,为丘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要素支撑。(责编/黄薇) 
编辑:陈艾婧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