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快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
2019-04-09 16:22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    刘 东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四川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加速推动四川从科技大省向科技强省迈进。

走在前列的四川科技创新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从改革科技拨款制度到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从实施科教兴川战略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建设创新型四川到建设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四川科技创新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全省“三大发展战略”之一,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加快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持续释放科技创新活力。创新科技计划组织方式,建立五大类科技计划项目,组织实施十个重大科技专项;强化科技人员激励,出台“十六条”政策,在全国率先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培育企业创新主体,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培育计划;加快重大创新基地建设,成都高新区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绵阳科技城、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等加快建设;实施“双创八大升级行动”,打造全国双创“第四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建设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使得全省科技创新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2015年,四川被党中央确定为 8 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之一、国家9个创新型试点省份之一。

现今,四川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304 万人,科技活动人员 38 万人;R&D(即: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达到 637.8 亿元(2017 年数据),建成各类创新平台 1509 个,建成国家、省高新区 21 家,建成各类孵化载体 86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 4000 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 6500 家;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核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全国领先,涌现了歼 20、华龙一号、超超临界发电机组等重大成果。2018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 1.7 万亿元。

独具四川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不断探索和实践具有四川特色的科技创新道路,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现正大步踏入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的新时代。

坚持战略引领,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科技与经济的关系问题是贯穿科技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四川坚持从战略高度谋划科技创新发展,始终把科技进步与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以科技支撑、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通过强化对全社会科技进步的整体部署,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以科技创新促转型发展,以科技的飞跃实现发展的飞跃,走出一条依靠科技进步的发展道路。

坚持问题导向,突破科技创新瓶颈制约。长期以来,科技体制改革存在“条块分割、投入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成果转化难、企业创新能力弱、创新评价激励机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正是坚持问题导向,通过改革破除创新链条上存在的诸多体制机制束缚,为科技创新扫清障碍、释放潜能、注入动力,才实现了科技事业的腾飞,为全省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坚持遵循规律,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臵。四川始终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配置资源、组织开展研究与创新,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使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更加顺畅,化科技潜在优势为现实优势。实践证明,不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科技体制就会缺乏活力;偏离科技发展规律,改革也不可能取得成效。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科技体制改革才能行稳致远。

坚持以人为本,释放各类创新人才活力。人是科学技术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科技体制改革一直围绕人才这个根本要素持续发力,把发现、培养、引进、稳定和用好人才始终贯穿于科技工作的各个环节,从打破封闭僵化的体制束缚到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合作的人才体系,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到改革科技奖励和分类评价制度,努力营造有利于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造活力的良好环境。

加快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

建设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是国家赋予四川的重要任务。四川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支撑“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全面融入“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全面立体开放新态势,突出创新企业、创新人才、创新平台“三个重点”,提升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三个能力”,打通军民融合、科技与经济结合、科技与金融结合“三个通道”,加快建成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动力支撑。

围绕一干多支战略,着力优化区域创新体系。制定实施“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指引,创新“厅市(州)工作会商”机制,支持成都建设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环成都经济圈创新发展示范区,推进川南经济区创新驱动一体化,推进川东北经济区创新驱动振兴发展,打造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夯实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建设科技支撑,建设一批创新型市(州)、县(市、区)。

聚焦“5+1”产业布局,着力突破瓶颈核心技术。编制“5+1”产业重点领域技术攻关路线图,推进实施电子信息、航空燃机、高档数控机床及机器人、氢能及新能源汽车等重大科技专项,建设重点产业领域技术创新中心,遴选支持一批产业瓶颈技术攻关项目,形成一批“5+1”产业重大原创成果和重点创新产品。

加快发展动能转换,着力提升成果转化实效。高标准建设国家成德绵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国家新药创制重大科技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基地,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推进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建设;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服务业,实施乡村振兴和县域创新科技行动,加强生态环保科技支撑和自然灾害防治科技攻关,推进科技惠民富民。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建设高端创新平台。全力争取创建或参与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组建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持续提高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总量;加强与粤港澳、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区在高端人才引进、关键技术转移等方面的科技创新合作,深度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

全力推进“双创”升级,着力培育企业创新主体。实施“双创”升级行动,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倍增行动和民营重点企业创新引领行动,建立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机制,引导企业大幅度提高 R&D 投入水平。

突出创新人才激励,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重大引智工程和天府科技英才培养计划,加大科技人才培育;开展在川港澳台和外籍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积极推进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深化赋予科技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高质量完成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任务。

到2022年,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科技创新能力总体达到全国先进水平、部分领域进入全国领跑行列,成为国家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和成果转化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支撑,为全省创新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作出科技贡献!(责编/陈贤凤)
编辑:陈艾婧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