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其他
强化党建引领 扎实推进乡村治理
2019-03-25 15:37来源:四川党建网
——彭州市升平镇坚持打好“四张牌” 建设现代新型亲情乡村

红板凳,每家每户最常用的物件,既实用又醒目。彭州市升平镇以党建为引领,以共建共治共享为主线,扎实推进乡村治理,在昌衡村探索实践了“一根红板凳,带动一个和美村”,充分调动了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村里每户人家都签订了“门前5包责任书”,按照“院落整治公约”保持干净整洁院内卫生,将杂物有序堆放,严禁乱倒乱排污水,规范管理人畜粪便,家禽归区圈养。同时,及时打扫周边卫生维护院外环境,并按分类要求做好垃圾分类,分别投放到指定容器或地点。对做得好的给予红星评优,每个季度月月都拿红星的家庭就奖励一根红板凳。如今,一根红板凳已成为村民荣誉的象征,激励村民自觉开展院落清洁整理,建设和美新村。这,只是彭州市升平镇在昌衡村探索实践党建引领乡村发展治理工作中的一个缩影。

红板凳是村民接待客人最好的礼物

升平镇地处彭州市区东北部,距离彭州主城区9公里,幅员面积31平方公里,辖12个村(社区),共3.4万余人,是辛亥元勋尹昌衡故里。该镇地理位置优越,辖区内人文底蕴浓厚,农业资源丰富,境内泉眼众多、水网密布、河道纵横,农民聚居主体为典型的川西林盘形态,全镇百余个优质林盘镶嵌在绿色田野之中。

田园升平都市后花园

将美丽院落创建作为实施乡村治理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细胞工程,升平镇一方面把乡村治理工作做细、做深;另一方面也聚焦平台载体,以美丽院落承载起广大乡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建设“整洁美观、生态宜居、邻里守望、居民自治”的现代新型亲情乡村。
实施“美丽院落工程”,升平镇具体怎么干?

把党建作为“令牌”
党建引领建设品质乡村

紧邻升平镇场镇的莲泉村是人口大村,全村有1140余户,成绵复线高速公路穿村而过,该村拥有双泉、乌木泉、清水泉等10余个泉眼,自然生态条件优越。
双泉是该村有着百余年历史的老泉池,但过去一度因村民环保意识薄弱,泉池变为“污水池”。从2018年起,以升平镇各村(社区)全覆盖开展“美丽院落工程”为契机,莲泉村将泉池治理作为重点建设内容。

从治理之初起,升平镇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村党组织、党员代表召开坝坝会、座谈会进行环保宣传,提升村民环保意识。同时,党员代表入户走访,充分了解居民诉求,征求意见,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水景观。

在治理过程中,党员带头,发动群众共同参与建设。几个月后,莲泉村双泉一改旧貌,如今泉水清冽,绿树环绕,不远的凉亭内,不少村民常常到此拉家常:“从没见过这么漂亮的双泉。”

“家园更美了,人心也更聚了。”升平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让党建贯穿治理全过程,这是我们在“美丽院落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重点投向。

莲泉村的美丽泉眼
风景如诗如画

从莲泉村望向全镇,党建引领下的乡村治理机制,焕发出活力:发动人的力量,党员家庭“亮身份、许承诺”,带头示范、发动群众,以实际行动投身“党员·家”散居院落整治和“党员义工日”活动;发动党组织的力量,升平镇扩大党组织的有效覆盖,推动党建触角向协会、重点企业延伸,将法治、德治与自治有机贯通,每年评选100名新乡贤,共商区域发展、共同服务群众;发动阵地的力量,创新开展“党员e家”建设,聚焦生态宜居全面推进院、房、墙、水、林、田等改造,聚焦敦风化俗深入开展院落氛围营造和特色文化挖掘,聚焦院落自治扎实推进门前三包和院内自包。

把民心作为“王牌”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共同体

“激活全镇共建共治共享活力,才能让‘美丽院落工程’这项民生工程变为民心工程。”升平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发挥群众力量,汇集各类资源,升平镇多措并举:在整治前,广泛收集群众意见,院落村民同意率达95%才启动改造,让群众的事群众自己说了算。在投入机制上,升平镇一改过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府大包大揽的方式,创新推出“村民出一点、政府出一点、社服资金出一点”模式,倡导“自己家园自己建”。同时,明确工程建设标准,制定包含5个方面22项重点工作的评价体系,项目化推进,保障治理常态长效推进。在建成后,升平镇每年还将开展评比,将评比结果纳入目标考核重要内容,实施考核差异化奖励,激发村(社区)干部和院落居民工作热情。

据悉,去年12月,升平镇对12个美丽院落示范点进行了测评验收,这批院落共计改造面积7万余平方米,涉及477户人,这些点位均由各村(社区)自主打造,充分发挥了村(社区)干部社区治理工作积极性。

“事实证明,在‘美丽院落工程’实施过程中,群众参与积极性很高,乡村治理共同体正在加速形成。”升平镇相关负责人说到,如今,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得到显著提升。

把生态和产业作为“盾牌”
让青山绿水发挥“富民”效应

紧邻场镇的积泉村,以农业为特色,无公害蔬菜种植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在积泉村的美丽院落打造中,将绿色、生态理念融入了建设全过程。

如今,积泉村新院内,村组道干净整洁,村民房前屋后布置了微田园、微绿地,河道沟渠流水潺潺。“我成都的亲戚来耍,都说我们这里简直是一个小风景区。”积泉村刘大爷对治理成效“点赞”。

升平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坚持规划先行,采取“打造一片、成熟一片、引领一片”方式,每年,全镇各村(社区)高标准打造1-2个林盘,紧抓彭州二通道快速路建设契机,深度开发泉眼、绿道等优质资源,开展河道沟渠综合治理和大地景观营造,确保景美、路畅、水清。

经过两年的建设,目前已整治完成包括积泉村新院在内的26个院落,惠及群众800余户,镇域已初步呈现“林盘和院落错落有致,肥沃田原与泉眼水系交相辉映,林在田中,院在林中,望得见山、近能亲水,田成方、树成荫、水成网”的川西坝子田园景观。

积泉村文化散居院落
党员e家示范带动引领

与此同时,让留住的青山绿水充分发挥“富民”效应,依托泉水资源丰富及农民多年种植蔬菜、川芎等优势,引进湖北小龙虾、中科院巨型稻等优质产品,形成稻田鱼虾、鱼香米、虾香米等拳头品牌;积极探索实施宅基地与社会资金共建民宿,鼓励村民利用自家房屋接待游人,实施运动休闲、亲子采摘、市民庄园、林地颐养、田园度假等项目,促进农文商旅融合发展;高标准引进各类企业6家,面向村民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促进450余名村民就近务工,破解剩余劳动力就业和增收难题。

把文化作为“特色牌”
文化浸润为乡村铸魂点睛

漫步在昌衡村景观路上,一座座灰瓦白墙、川西风格的整洁小院坐落两旁,白色院墙上绘满了一幅幅农耕文化为主题的墙画,房屋门口挂着家风家训,景观道上还矗立着文化传承的石碑……作为成都市历史文化名村,昌衡村将人文历史浸润到乡村治理的点滴中。

“目前已投资360万元完成孟家院子、唐家院子一期风貌改造,改造面积近四万平方米。”昌衡村党支部书记孟孝成介绍说,昌衡村是升平镇打造人文社区的样板工程,昌衡文化也是升平镇以人为本、以文化打造现代新型亲情乡村的重要着力点。

作为昌衡故里,升平镇打出“文化特色牌”:一方面打造昌衡文化品牌,举办天府文化研讨会、昌衡书院暨四川大学尹昌衡研究所成立大会等重大活动,持续开展国学教育、读书征文、创作笔会、诗书画创作等活动;另一方面充分挖掘、广泛收集尹昌衡家风家训和其他的优秀家风家训,写入《村规民约》用诗礼传家、清正廉洁、和睦友邻等正能量感染城乡居民。

再纵观全镇,在文化设施配套上,配备文化多功能活动展览室、电子阅览室、广播电视室、文化广场等;在活动开展上,定期举办“百姓故事会”“道德讲堂”等文娱活动,引导村民成立舞蹈队、健身球队、龙灯队等6支特色文化队伍,用文化凝聚共识。

升平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整合全镇历史人文资源,提炼“昌衡文化”“孝道文化”“渔家文化”“农耕文化”,为升平建设成为彭州市后花园提供文化支撑。

昌衡村“美丽院落”新貌
特色“农耕文化”上墙

“让每个升平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既是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美丽院落创建的初衷。要全力整治人居环境,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使‘美丽院落’成为一个群众最欢迎、最支持、得实惠的品牌。”升平镇党委书记廖明忠如是说。

环境之美、产业之美、乡风之美,让美丽乡村在升平大地上串连出一幅生态、绿色、文明、宜居、宜业、宜游的大美图景,托起了农民群众的小康之梦。(彭州市升平镇 王媛)
编辑:陈艾婧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