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以医养结合为抓手 擦亮公园城市品牌
2019-03-20 17:22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文/李广

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基层治理和社事局(以下简称“基层治理和社事局”)认真落实“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的要求,充分利用主管医疗卫生和民政福利事业的有利条件,积极探索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融合新模式。严格遵循“以医融养、以养融医、医养结合”工作思路,建强“三线一网”支撑,支持多元主体参与,完善监管服务体系,着力化解医养服务的高标准需求与低水平供给之间的矛盾,着力破除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条块分割”的制度瓶颈,探索公园城市生态资源资本转化路径。

新兴街道办事处与新兴卫生院签订敬老院托管协议 供图/基层治理和社事局

下好“一盘棋”,铺就医养结合“底子”

天府新区现有65岁及以上老人67671人,养老机构12处,普遍存在床位规模不足、建设标准较低、医疗配套缺乏等问题;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共32处,普遍存在标准不统一、功能配置不全、分布不合理等问题。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相关要求,新区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天府新区直管区养老设施专项规划(2016—2035年)》《成都天府新区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根据新区总体规划,到2035年,共规划建设18处公办医院及8处社会办非营利性医院,构建辐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节点型医疗资源供给端。

科学制定《成都天府新区直管区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三线一网”医养结合工作思路,以卫生院医养结合能力提升为基础,强化老年医学、护理照料业务能力,确保底线支撑;以卫生站和日间照料站联建联营为抓手,落实两站“一对一”帮扶协作机制,探索“四个一”管理模式,实现普线覆盖;以家庭医生服务为载体,全面提高居家、社区及机构养老的照护服务供给能力,激活一线效能;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方向,加快医养结合服务网建设,推进医养结合服务体系智能化、信息化,实现智慧养老,构建敬老院、卫生院、社区“三级医养结合圈”,打通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与社区养老能力提升的双向互动通道。截至2018年底,卫生院托管敬老院模式已在天府新区全面推广,敬老养老机构老年人签约服务率达100%。

做好“一试点”,探索医养结合“路子”

“未来中国老人90%是居家养老,7%是社区养老,3%是机构养老,中国式养老模式是‘90+7+3’。”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会长、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卫学院院长刘远立说,“居家、社区、机构中,重点是社区,关键是建立并完善社区层面的医养结合专业服务体系”。

基层治理和社事局充分发挥相关领域职能和高度整合的优势,由基层医疗机构全面托管敬老院。2017年5月9日,新兴卫生院与新兴街道办事处签订全面托管协议,新兴卫生院成功托管新兴敬老院,创建敬老院医养结合“4143”托管模式,即在行政关系、产权关系、服务职能、监管职能“四不变”的前提下,放活敬老院运营管理权,创建“协作共管、常态保障、市场补偿、动态考核”四大机制,实现“社会化、精细化、专业化”三大转变,打造“前院就医、后院养老”模式。在该模式下,新兴街道敬老院医疗财政支出同比减少23.85万元,老人生活满意度提高到98%。在此基础上,市、区两级财政投入1200余万元建设新兴卫生院医养结合楼和康复理疗中心,设立医疗区和养老区,开展基本医疗、康复锻炼、临终关怀、中医保健、文化活动等医养结合服务;发挥“卫生站+日间照料中心站”联建联营阵地优势、“医联体”专业优势、全科家庭医生基层优势,完成3个村级卫生站和日间照料中心联建联营,积极开展医疗进社区活动30余场,整合新兴志愿者协会资源,培育社区看护志愿者40余名。以卫生院医养结合楼为核心,社区卫生站、日间照料站服务点的“一核多极”社区医养结合生态圈初见雏形,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格局正逐步呈现。

架好“一条线”,夯实医养人才“里子”

在试点过程中,天府新区成功探索出“金字塔式”医养结合人才培育路径。新兴医养结合试点经验表明,医养结合的核心在公共“医疗”和社会“康养”资源的功能整合,而重点在架好医养结合人才补给线。

建强医养结合运营管理团队。依托新兴试点经验,借助省市社科院、高校等科研资源,探索建立公园城市医养结合研究所,做好全域推广的顶层设计和动态研究,整合或培育三级医养结合管理人才,探索医养结合与康养产业、特色农业、林盘整治的联动效应。

建强卫生院医养结合人才培育阵地。2018年来,派出医疗卫生人才交流学习达5106人次,邀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和业务短训62余场。深化与台湾弘光科技大学的战略合作,派遣医养结合试点单位新兴卫生院护士长、医生赴台湾弘光科技大学开展医养结合专业知识交流学习半年。发挥“医联体”专业优势,建立以“医联体”为专业技术支撑的“个性化”健康服务培养体系。

建强党建引领下的志愿服务队伍。加强与社区党组织对接力度,利用“微党校”、农民夜校等培训教育阵地,发挥卫生院和“医联体”专业优势,培育医养结合社区人才队伍。整合社会养老结构、社会组织资源优势,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在实践中提升医养结合专业能力。2017年和2018年共整合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等社会力量上门送医、送康、送乐达21965人次。

绘好 “一幅画”,塑造公园城市“牌子”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天府新区时指示,“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同时,他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去四川调研时,看到天府新区生态环境很好”。天府新区作为未来成都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其生态宜居品牌已经擦亮,“人才洼地”的聚集效应已经形成。因此,医养结合既是服务公园城市建设的具体举措,也是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

优化医养服务水平,提升公园城市品牌价值。紧扣天府新区“一心三城”发展战略,科学研判新区人口结构,合理布局医疗和康养资源,整合敬老院、社会机构和社区康养资源,打造人性化、信息化医养结合服务体系,让“发展有温度、幸福有质感”。

精心发展康养产业,彰显公园城市生态宜居功能。突出“区域建新”,遵循“保护—策划—规划—设计—建设”时序,突出产村相融,依托龙泉山森林公园打造康养产业功能区;着力“点状改旧”,结合川西林盘整治和老旧院落塑造,打造康养产业示范点。

创新发展农旅民宿产业,挖掘公园城市经济价值。弘扬中医文化,拓展医养结合服务对象,树立全民康养理念,突出中医食药同源理念,打造药膳特色餐饮;适度发展中药材种植,打造中医文化博览园和“田园CBD”,发展特色民宿产业,打造“拥绿亲水”的公园城市生态产业链。

创新发展思路,做强康养产业。“进取点点星铺路,步履稳踏自茫茫!”全域推广医养结合、有效回应群众美好生活期盼、推进天府新区高质量发展,我们的担子很重,但我们的信心更足。(作者系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基层治理和社事局党组书记、局长)(责编/谢鑫宇)


编辑:喻灵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