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凉山:总书记牵挂的村 生产生活变了样
2019-02-21 15:17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文、图/阿克鸠射 
火普村村民吉地尔子买三轮跑运输喜笑颜开

火普村幼教点帮助彝区孩子学前学会普通话

火普村村民放养黄牛

吉好也求(左三)与村民一起举杯共庆迁新居

未来的三河村村民活动中心效果图一角 

“习主席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提到了我的名字,他始终记得我们大凉山彝族群众,关心我们生活得好不好,太感激了!”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村民吉好也求回忆起这件事仍难掩激动之情,他现在还记得总书记到他家时的场景。

“看到习主席办公室书架上新增了这张与火普村乡亲们亲切握手的照片后,村民们都无比激动。”昭觉县解放乡火普村第一书记马天激动地说,火普村村民们至今还沉浸在幸福的喜悦中。

“好消息,本人拍摄的见证‘悬崖村’之变的两张摄影作品在《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第四展区《历史巨变》第四单元和其他四川题材中展出……”2018年12月2日,昭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外宣办主任阿克日布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发表了这条动态。地处大山深处的“悬崖村”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十分揪心和牵挂的地方。

凉山州是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脱贫攻坚的第一站。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不辞辛劳,来到位于大凉山深处的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解放乡火普村,走进彝族贫困群众家中,看实情、问冷暖、听心声、寄嘱托。

短短一年时间,村民们感恩奋进,卷起裤腿、甩开膀子,为美好的生活奋斗着:修天堑、建新房、育产业、谋发展……如今的昭觉县,白墙灰瓦的房屋错落有致,漂亮精致的太阳能路灯整齐划一,绿意葱葱的山坡上羊儿在撒欢,一幅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村画面回应着习近平总书记对彝寨新村的关怀和牵挂。

“以前住的是土坯房,看到我们的易地移民搬迁的房子一天天建起来,一天比一天漂亮,心里真是高兴,这是党和政府给我们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实惠。”三河村村民曲木子刀感言。

犹记得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三河村嘱托“继续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力度,让住在大山深处的彝族同胞搬进安全舒适的新居”。三河村围绕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狠下“绣花”功夫,根据村情实际、群众意愿,按照方便群众就学、就医原则选址的9个安置点的安全住房建设于2019年年初进入了最后的收尾阶段。2019年2月4日,农历大年三十,吉好也求一家第一次到新家去“开火”,吃了顿热热闹闹的“团年饭”。和吉好也求一样,2019年春节期间,三河村全体355户村民陆陆续续告别了土坯房搬进了新家。

在火普村,干部群众将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化为无尽动力,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驱动的产业发展思路,把火普村的养殖、种植业发展得红红火火。

为发展养殖业,火普村建成了“涪火专业养殖合作社”,利用帮扶资金购买西门塔尔基础母牛、基础母猪。采取“借牛还牛”“借猪还猪”的方式,分到村民家中,让其代为饲养。这种权责分离、利益共享的模式,既保障了集体经济,又增加了村民收入。在种植业方面,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大棚羊肚菌、高山草莓的种植。

火普村的土地耕种,一直以土豆、苦荞为主。村民担心发展新产业风险较大,一旦失败可能温饱都保障不了。面对村民的担心,党员吉列次子带头承包了3亩羊肚菌,通过认真学习和细心管护,2017年亩产近200斤,产值近1.8万元,效益较土豆、荞麦等传统农作物增长了10倍。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村民也渐渐地打消了顾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通过发展产业,全村人均纯收入从2018年初的4200多元上升到了如今的9800多元。虽说日子好起来了,但村民仍将按照高质量、高标准的要求来稳固脱贫成果。火普村“第一书记”马天表示,下一步火普村还计划发展乡村旅游、移风易俗、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让村民们的腰包鼓起来,生活变得更好。“我们一定不辜负总书记嘱托,带着火普村村民致富奔康!” (作者系昭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责编/陈贤凤) 
悬崖村”新钢梯一角
昔日的藤梯让人心惊胆战

编辑:喻灵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