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传技授业 “归雁”干事底气足
2018-12-24 11:03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本刊记者 陈艾婧

随着四川脱贫攻坚深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极大改善,产业发展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回乡创业就业”的想法在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心中萌动。然而,很多时候他们有热情却缺技术,有资金却没经验。于是,各地基层党组织以此为契机,开夜校、建基地、育能人、办活动,为帮助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妙招频出,让“归雁”回乡发展更有底气。

农民夜校授技忙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农民工多渠道创业就业,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这是黑水县农民夜校专门为返乡农民工上的一堂党课,课程将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三农”的内容和我省对农民工返乡的扶持政策相结合。

近年来,阿坝州各地充分利用农民夜校平台开办专题培训班,积极为广大返乡农民工“补课”,引导返乡农民工学习创业就业相关政策,并以“上面派,村民点”的“菜单式”模式开课,进一步提高了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就业积极性,增强了农民夜校教学的精准性和实用性。

“我经常到村上的农民夜校去听课。一来二去,对农村的新变化、新政策有了很多了解,对农村的发展有了信心,坚定了返乡创业的决心。”前来听课的返乡青年杨保说,“如果在家乡能挣到和外面一样多的钱,又有谁愿意离开家乡呢?”

与杨保有着一样想法的人不少。得益于农民夜校,资中县骝马镇三柏村九社村民罗名华实现了从打工仔到创业者的蜕变。

2016年底,返乡省亲的罗名华在村上的农民夜校学到了晚熟血橙种植技术,决定留在家乡种血橙。后来,他又同其他91名学员参加了农民夜校免费开办的为期一个月的厨师礼仪培训班,并顺利取得了中级厨师资格证书。凭借学到的厨艺,罗名华聘请村里的留守妇女们一道办起了“罗氏乡厨”,为村里村外的“坝坝宴”提供“一条龙”服务。“家里有10亩血橙要打理,红事白事宴席订单也接二连三,虽然累,但是值啊!不用再外出打工,在家挣钱也不少,聘请的人员人均月增收2000元以上。”罗名华说。

“认识到农民夜校带来的创业就业机会,不少村民都跑来打听,问啥时候还办培训。”资中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只有充分结合农村的实际,考虑农民的实际困难,真正为群众着想,农民夜校才会有生命力。”

学用结合育能人

在内江市,返乡农民工培训不局限于课堂授课,而是把农民夜校延伸到了实训基地。结合返乡创业“回家工程”项目,内江已建立起百余个集培训、实习、就业于一体的农民创业辅导实训基地,帮助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

内江市东兴区新店乡上塘坊村,在大力发展万亩青花椒产业的同时,还采取“支部+合作社+基地”模式,推动万丰鼎盛合作社与村党支部同步组建万丰鼎盛种植专业合作社支部委员会,由村第一书记担任支部书记,建立种植实训基地,创新开展“周三技能大课堂”,通过现场实训的方式,有效提升了返乡农民工的生产技术技能。

“我们将有意愿学习花椒种植技术、管理技能的返乡村民纳入实训班,定期邀请乡干部或农技专家到基地开展农村相关政策法规和农业生产技能培训,为大家提供高效、高产、优质栽培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上塘坊村党支部书记杨晓平说。目前,已经有28名返乡农民工通过培训掌握了一门手艺,其中11名技术过硬的学员获得了就业机会。

为了把更多的利润让给村民,基地将青花椒按每年每株8.8元的价格分包给想“干事创业”的村民管理,并统一提供农具、农药、肥料。这样一来,既能学本事,又挣得了钱。从昆明返乡不久的上塘坊村九社村民谢自然承包了4600株青花椒,加上采摘花椒所得,一年挣得到6万元左右,不比外出务工差。在家门口就业,谢自然乐在其中。

走进资中县双河镇水口庙村党群活动中心,村公务栏上张榜表扬了一批表现突出的“农村家庭能人”榜样。如果农民夜校对返乡农民工来说是“要我学”,那有了榜样的力量则能激励他们“我要学”。

2016年11月,内江市全面启动“农村家庭能人”培养计划,根据培养对象生产生活、创业就业需求,整合各部门人才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等活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搭建起育能人、带群众、促返乡的平台。“农村家庭能人”培养计划被纳入内江市民生工程和党建工作目标考核,并在全省推行。

作为资中县双河镇的返乡创业先行者,党员周志春被选为水口庙村第一批“农村家庭能人”培养对象。“回乡后,因为自己缺乏技术和经验,创业初期走了不少弯路,多亏了党和政府的支持、村上的‘田秀才’支招,让我掌握了致富技能。”周志春说。如今,她在水口庙村二社成立了亿安科技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500余亩,涉及农户226户,900多人。2017年全年接待游客4500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2万余元。现在,“一家人吃喝都不愁了!”作为村里的“引领型能人”,周志春也想“为大家做点事”,于是她加入了农民夜校村级后备教师队伍,分享技术知识与创业经验,带动更多村里乡亲富起来。

平台对接“雁”高飞

讲政策、授技能、育能人……把返乡农民工“扶上马”,更需“送一程”,为学到实用技术的他们找到好“下家”。11月27日,为期3天的四川“点亮生涯”就业扶贫首次大型主题活动在雅安市天全县就业局举行,把省内40多家企业的3000多个就业岗位送进天全县各个乡镇院坝。

“这比我在外面打工收入可观!”前来应聘的返乡农民工李明顺站在一家企业的招聘展板前浏览着招聘信息——他已离开家乡到深圳“谋生活”近10年了。他说:“这次招聘会为我们返乡农民工在家乡找到适合的岗位提供了许多选择,深圳我就不再去了。”

10月19日,阿坝州举办“引凤返乡筑巢·助力脱贫圆梦”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返乡下乡创业大赛 供图/阿坝州农劳办

不久前,阿坝州首次举办了以“引凤返乡筑巢·助力脱贫圆梦”为主题的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返乡下乡创业大赛。比赛现场,来自全州的23名选手一一介绍了各自的创业过程,分享了创业经验和感悟。评委们现身说法、犀利点评,为在创业道路上探索的选手们提出了中肯的建议。比赛有效搭建起阿坝州农民工返乡下乡创业项目展示交流和资源对接的平台,引导返乡农民工创业,进一步助力脱贫攻坚。据统计,2018年前三季度,阿坝州返乡农民工创业人数累计6719人、创办企业数累计6638个、实现总产值9.5亿元,吸纳就业1.78万人。

引回创业者,带动就业者。在四川,各地党委政府千方百计培育引导“归雁”创业就业,通过现场招聘会、创业大赛、技能大赛等一系列活动,对接用工资源,搭建就业渠道,展示创业项目,让返乡就业者的“饭碗”更稳,让创业者的梦想实现。
(责编:周盼)
编辑:喻灵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