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决战决胜高质量发展
2018-07-25 11:04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盛毅

自2007年经济迈上万亿元台阶后,在2007年—2015年的8年时间里,四川主要依靠速度和数量型发展手段,推动经济连续跨越2万亿和3万亿台阶。当我们继续向4万亿台阶迈进时,却遇到了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越来越多的产业难以为继、传统发展方式不再灵验等情况。面对经济发展出现的新常态,四川迅速作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等举措,一方面努力保持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左右,另一方面加大了改革开放和结构调整力度,初步开创了稳中有为、稳中有进的局面。

然而,进入新常态的四川经济与全国一样,若继续沿袭现有发展模式,试图只通过一些大的举措来实现持续发展,将陷入难以为继的困境。因此,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新阶段后,四川必须按照十九大报告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的“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原则,在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前提下,在促进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的基础上,在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环境中,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同时,乘势而上开启两步现代化征程。

高质量发展是“华山一条路”

我国在“九五”计划就提出了两个“根本性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开始注重发展的质量效益问题。“十五”计划再次明确,我国已经进入必须通过结构调整才能促进经济发展的阶段,因此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积极主动、全方位地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以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指明了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经过20余年努力,我国经济结构虽然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但从我国快速提升的需求、国际产业竞争新格局和即将起航的两步现代化奋斗目标看,经济结构变得越来越不适应。如果说过去试图提高质量效益难以取得大的突破,是因为经济发展还处在解决“有没有”的阶段,数量型、粗放式发展还有很大空间,那么在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今天,在传统产业受到许多更有优势的发展中国家挑战的情况下,不在几年内推动产业进入中高端,不能与世界上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强国同台竞技,我们将难以转入两步现代化轨道。四川传统产业占比大,对数量型增长的依赖性强,“产业体系不优、市场机制不活、协调发展不足、开放程度不深”等问题更加突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任务更为迫切。我们在前一阶段提出“转型才能更好发展,后发也要高点起步”,已经对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等重要性有了清醒认识,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则是要决战和决胜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要抓好关键环节

首先,要把高质量发展贯穿各领域。过去我们也讲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也要追求质量效益,但这只是整个经济发展中的一般要求,本次提出的高质量发展,不再是理念和倡导,而是治蜀兴川的根本原则和遵循。因此在推动我省发展过程中,必须将提升质量效益作为谋划发展的基本指针,作为部署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作为检验我们治理水平的标准,确保将发展立足点转到质量效益上来。

其次,要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中,对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这就是要形成产业结构优化、创新活力旺盛、区域布局协调、城乡发展融合、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的发展新格局。其中的核心还是要“坚定不移抓好发展第一要务,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经济能否率先进入高质量发展轨道,也只有经济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为其他方面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物质基础。

国内第一条市域铁路——成灌铁路  图/东方IC

第三,要以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为突破口。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关键是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在过去几十年中,尽管四川经济实力不断迈上新台阶,创新力和竞争力有了显著提高,但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升级相关的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调整滞后,提高质量效益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很难得到较好落实。如果这次不把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作为重点任务,不在营商环境上有根本改善,我们将有可能重蹈覆辙。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经济发展的思路、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建立宏观调控的体制机制,不仅要以提高质量效益为前提,而且要落实到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

第四,要把开放作为优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借助外部力量推动经济转型发展,是后发展地区的成功经验之一,应当充分借鉴。四川作为内陆地区,“四向”开放的潜力很大,尤其是南向和东向,开放的条件越来越有利。我们要通过引进高新技术企业迅速壮大新兴产业规模,通过引进先进生产要素激活存量要素,通过引进先进理念和管理倒逼环境加快改善,为产业升级、制度创新注入新动力。

高质量发展要在重点领域突破

四川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支撑是中高端产业的加快发展和生产力布局的加快优化,当前应在三个方面下足功夫。

基于四川的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中高端产业可以考虑在两个层次展开:一是巩固提升有优势的传统产业,着力在产品品牌化、品质化上下足功夫。对川酒、川茶、川菜、川游等特色产品,要置于战略性产业的地位给予全面和长期支持,促进其不断上规模和水平。二是充分利用四川科研院所多的优势,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支持成都加快发展高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经济等,支持各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高端制造业、绿色经济等。尤其在部分重点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提前做好安排,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支持一批企业壮大规模。

针对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不足的问题,要借助“一干多支”战略实施的有利条件,在区域结构调整上下足功夫。在支持成都加快提升,推动环成都经济圈与成都深度融合,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大都市圈的同时,大力推动其他区域的合理分工,以及产业、人口的再聚集和优化,真正形成区域协同效应。对部分有条件的中心城市采取更有针对性的举措,推动这些城市的中心城区壮大规模,增强现代生产生活功能,强化对中高端产业的承载能力和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

根据集聚先进要素和企业的需要,加快推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在信息网络、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空、新的城市功能配置等方面下足功夫。尤其要加快天府国际机场和国际空港新城的建设,尽快确立国际枢纽的地位。对建设滞后的高铁,则要加快追赶步伐,形成与经济大省相适应的高铁体系配置。

(作者系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 (责编:范宇) 
编辑:屈盼盼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