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我在基层这几年——四位年轻干部的日记选登
2018-07-23 11:02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归根到底在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这一重要论述体现了党中央对年轻干部工作的高度重视。

建设一支优秀的年轻干部队伍,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百年大计。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审议《关于适应新时代要求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意见》,作出总体部署,为年轻干部成长搭建了广阔的舞台。

本版今起推出“干部状态新观察·年轻干部基层路”系列报道,调研基层一线,多角度呈现年轻干部的状态和心声,探讨培养选拔路径,推动优秀年轻干部不断涌现、健康成长,让整个干部队伍有干劲、有奔头、有希望。

——编 者 

“干好这份工作,老老实实最重要”

王蒲鉴(图①),26岁,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委办公室科员

2015年7月31日 星期五 晴

今天新城社区的卢大爷来找我盖章,他提供的材料很齐全,审核过后我就盖了。本来挺简单一个事儿,但卢大爷对我千恩万谢。好不容易送走他,没过5分钟,他又回来了:“天这么热,我给你买了两瓶冰镇饮料,快喝吧!”说完就转身离开了。

我挺感动的,但想了想觉得不合适,赶忙追出去把水还给了卢大爷。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用这句话来形容街道工作再合适不过。一个人往往要对应上级好几个部门,而在老百姓眼里,我们就代表着人民政府。

不在基层不知百姓事,不管盖章还真不知天下有这么多“奇葩证明”。作为基层干部,即使再不合理的要求我们也无法推卸,要不老百姓还能找谁办事?好在省里大力推进审批流程简化,相信会越来越好的。

以前,大学室友总调侃我,“是不是‘一杯茶水一根烟,一张报纸坐一天’啊!”,我也问过自己,名牌大学毕业生,到街道是否真的“大材小用”?如今到明珠街道已经一整年,室友的问题没变,可我实在没工夫“秒回”他了。

2018年7月5日 星期四 雷阵雨

前两天,我参与撰写的材料,第一次以“长南发×××号文”的形式在全区印发,心情很好。

从明珠街道借调到南关区委办公室工作,原来“打杂”的我现在有了专属职责——文字综合。

虽然在街道也写过材料,视野、站位却完全不一样,只能一点点学。写材料是个苦差事,熬心血,最重要的是得细致。不久前,我帮忙做会务,一位前辈默默地将全场几百个座位上的矿泉水全部摆放得瓶口朝外、商标朝上,或许不会有人关注到这些,但他的一句话点醒了我:“这代表了一种态度。”干好这份工作,老老实实最重要。现在,我给自己立了一条规矩:写下的每一个字都要反复求证,每一句话都要成竹在胸。

(本报记者 李家鼎整理) 

“干在一块儿才能说到一起”

李茂林(图②左一),28岁,清华大学毕业后考入国务院扶贫办,2017年8月派驻到甘肃渭源县田家河乡香卜路村任第一书记

2018年6月23日 阴转雨

今天是地里“服役”的第68天。

天刚微微亮,就被余支书叫醒。就着茶水吃下两块馍馍,他便拉我去村西头。牛路湾的包家,这是今天干农活的地方。

“服役”,是村两委对我干农活的戏称。去年刚到这里,村里召开产业扶贫座谈会,因为没有务农经验,我话还没说完,村民就都在笑。我主动提出,利用清晨时间帮村民下地干活,每次一户,一户干两个小时。

包家的地里种了两垧黄芪,近来雨水多,杂草长得快,我今天的任务就是除草。两小时农活,一个半小时弯着腰,虽是阴天,汗水也很快渗出了衣服。这让我理解了农民的不易,也让我懂得:干在一块儿才能说到一起。

除完草,我带村民汪江涛去办医保。汪江涛几年前查出了慢性肾炎,他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但常年在外打工,一直没享受到医疗扶贫政策,吃药看病都是自掏腰包,每个月得2000多元。得知他回来,我提出带他去补办个手续,也想借此机会和他多聊聊,帮他做做谋划。

然而,今天这一趟跑下来可不容易。由于是大病,乡卫生院和县医院条件有限,医生建议去兰州的大医院确诊后,再回来办理慢性大病门诊卡。确诊至少得住院一周,我觉得病情等不得,建议他明天就起程。而汪江涛坚持先去外地务工,回来再说。劝了好久,他不为所动,反而有点不耐烦,至于为何急着去务工,他也不愿透露。无奈,我只能嘱咐他决定去时第一时间告诉我。

其实,换位思考也能理解,汪江涛跟着奶奶长大,从小的经历造就了他的性格,毕竟才第一次见面,对我缺少信任也很正常。如何才能和贫困户建立起充分的信任?目前可能还没有答案,但我能做的是,在需要我时不让他们失望而归。

开完驻村扶贫工作会议,已是晚上10点多钟。回首一天的工作,我愈发感到,作为一线扶贫干部,我需要做的还有很多。村民称呼我一声“书记”,并不是尊奉我为领导,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才是我的本分。

(本报记者 桂从路整理) 

“付出的,一定会有意义”

刘海宁(图③左一),40岁,江苏省教育厅援青干部,现任江苏省援青前方指挥部综合组组长、青海省海南州教育局副局长,2016年7月来到青海

2017年10月8日

江苏,青海,相隔四千里,情融一江水。

小央卓,一个贫困家庭的藏族女孩,不幸患上了脑膜炎。为了治病,家里已经一贫如洗。牵肠挂肚的,除了她的父母乡亲,还有一群可敬可爱的远方亲戚们。

你们从未见过这个孩子,但是在我发了微信之后,你们都成了小央卓的亲戚。一份份真情,22299.99元善款,这群可爱的亲戚……等小央卓康复长大后,让她和她的姐妹们,用最动听的歌声为远方的亲戚们祈福。

2017年10月10日

今天,老婆给我打电话,她哭了。9月底体检时,她确诊得了肺结核。而今天,儿子皮试也确认感染。她很伤心,我理解她。我试着劝说,无非是一些抚慰的话。最终,我们商定,孩子送到爷爷奶奶那,她好好看病。我知道,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丈夫和孩子都不在身边,她得独自面对生活的艰辛。3个月前,她和儿子过来探亲,那几天的快乐,我记忆犹新。很难说清,我在青海做了什么,但很清楚,妻子和孩子付出了什么。朋友说,你失去的,永远也不会补回来。我无法反驳,但还是坚信,付出的,一定会有意义。

2018年5月10日

今天从玉树回到西宁。出发前一天,玉树地震,5.3级。父亲获知消息,发短信问我:海南州有没有事?我安慰他说“没事,一点感觉没有”。这次到玉树,我们组织4所江苏高校对口招收玉树州职八一校115名中职孩子,并实施三年免费教育。

孩子们纯真的眼神、朴实的话语,让人感动。本可早一天回来,可到了玉树机场,却遇上冰雹和大雪,等了24小时,我们终于回来了。

2018年6月25日

今天得到江宁高中海南班传来的高考喜讯:普通班40个孩子,39个上了本一;民族班40个藏族孩子,38个上了本科,全省民族类考生前10名,这个班占了7个。光靠升学率去评价一个异地班是不全面的,但这份成绩单的确非常惊艳,这些孩子大部分都来自农牧区,相信他们和家长们一定会非常开心!

(本报记者 姜 峰整理) 

“只想路上不积水、居民不受淹”

陈金泰(图④),27岁,2016年江苏省无锡市选调生,现为无锡市梁溪区广瑞路街道干部

2018年7月5日 星期四 暴雨

早上起来,云已经堆得很厚了,我想,今天肯定免不了一场大雨。果然,刚吃过午饭,屋外的雨声就渐渐密集起来。

我打上伞,从值班室里跑出去。

6、7月份是江南的梅雨季,广瑞路街道有不少低洼地带,一旦雨水聚集,很容易造成下水管网堵塞。

几个下水道口跑下来,雨更大了,但窑井的下水都很顺畅,我心里轻松了不少,找了个屋檐躲着,把鞋里的水往外倒一倒。

2016年研究生毕业后,我成为一名选调生,离开家乡到无锡工作,想在基层实现抱负。但要是问那时的我,心中的抱负是什么,也答不出个所以然来。

但今天站在屋檐下躲雨时,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打上伞,再次走进雨里。街道有几处暗井,下起雨来,路上的树叶石子、杂物垃圾都往里面涌。每次积水,都从那几个地方开始,虽然已经提前清扫过街道、疏通过淤泥,但我还是不放心。

一路往前走,路过去年街道里棚户区改造的野花园长广桥小区,居民都搬得差不多了,在雨声中,小区显得异常安静。2017年3月,这个棚户区的改造项目正式启动,刚刚工作半年多的我遇到了拦路虎。长广桥小区地势低、年代久,治理问题层出不穷,物业也跑了,为了改善小区100多户居民的居住条件,街道申报了小区的棚户区改造。

征收工作中,我负责的这户居民家两个小孩都在附近的小学就读,改造虽然是好事,但对他们来说太不方便。

几次上门,都没什么进展,我很着急。但沉下心来想,对于家长来说,孩子的教育可能是头等大事。

连续跑了几个星期,我终于给他们找到了一套方便子女入学的安置房源,接下来的工作,就好做多了。

继续往前走,蹚着水,此刻我的“抱负”清晰了许多——只想路上不积水、居民不受淹。都转悠完,天色渐暗,雨慢慢停了,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本报记者 巨云鹏整理) 

网友留言

去年到村任职,正值谷子成熟,由于找不到销售渠道,村民守着上好品质的小米却卖不出好价钱。于是我把村庄的青山绿水和小米生产过程拍成系列视频,借助网络优势,各地订单纷纷涌来。两个月卖出了2万多斤。“小韩可是为俺村里出了力了。”每当听到这样的鼓励,坚定了我扎根基层的信念。

——@韩梦娇(山东莱芜市莱城区牛泉镇东王庄村大学生村官)

精准扶贫,贵在精准。进驻帮扶村后,为了更好地了解村情民意,我们按家族谱系绘制出了村民关系图。拿着这张图,用半个月时间就实现了入户走访全覆盖。之后在图上标注了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党员信息、住房改建等具体情况,村情户情一目了然,大大提高了工作的针对性和精准度。

——@朱国峰(河北省委组织部) 

大学毕业后,我成了一名山区县的公务员,驻村时在一名村干部家里交了伙食费吃饭。一入门他母亲就热情地说:“你跟着我们吃饭,是缘分啊!同志兄!”我忙说:“您哪要这么客气,叫我‘小李’就行啦。”后来得知“同志兄”是当地村民对下乡干部的称呼,体现的正是“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我也就欣然接受。这也勉励我不要辜负这一身份,带着感情融入村里。

——@李迅驰(广东揭西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2012年的夏天,我从校门踏入乡镇机关大门,等到新鲜劲一过,就进入了迷茫期。同事认为你年轻学历高,适应能力理应比较强,可是眼高手低的问题也很突出:连个政务系统或打印机都不会操作,面对面解决群众诉求也容易“犯怵”。走过这段迷茫期,最大的感受就是,“甘当群众的小学生”,对年轻干部来说,这是非常必要的。

——@刘文晓(山东潍坊市委组织部)

2016年6月大学毕业后,我从一个城里的姑娘变成了大家口中的乡镇基层干部。去年过年的时候,村里一位胃癌晚期的老党员提出临终前再交一次党费,看着病床上瘦骨嶙峋的她,仅有5年党龄的我感动异常。基层做事时刻都在与群众打交道,这些感人的事,提醒我要在本职岗位上永葆一个党员的信念和坚守。

——@陈思懿(湖北当阳市草埠湖镇政府) 

(段宇霆整理) 
编辑:屈盼盼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