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其他
柏林沟古镇 一里老街诉说蜀道往事
2018-07-13 15:47来源:四川日报

远眺柏林沟,柏树、黄梁树掩映着青瓦土墙的古建筑。广元市昭化区区委宣传部供图


 柏林湖,古称岚溪,似一条碧带环绕着柏林沟古镇。湖上之桥为新岚桥。 广元市昭化区区委宣传部供图。

柏林沟老街上一处清代建筑样式的民居。  

在广元市昭化区境内,有一个地方因柏树成林而得名——柏林沟,它是米仓道分支利阆古驿道的重要驿站,东出夔门,西达成都,北通西安,南接重庆。这座藏匿于巴山丛林中的小镇,远在秦汉时期就为葭萌故地,明代改为葭萌驿,清代则改为柏龙乡,现在是柏林沟,其镇址所在的向阳村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6月25日,记者走进柏林沟。以关羽封地、关兴墓、马超衣冠冢等为代表的三国文化,以魁星楼、夯土墙民居等为代表的建筑文化,以金钱棍为代表的川北民俗文化,在这里相互融合、相互映衬,犹如一个天然的文化公园,诉说着蜀道的前尘往事。


山野荒冢埋忠骨至今凭吊三国良将

柏林沟,以路兴街,素有三国蜀道重要驿站之称,现存的三国时期遗迹有蜀汉龙骧将军关兴墓、蜀汉大将军马超衣冠墓等,最值得称道的是汉寿亭侯——关羽的封地。
  
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后,在嘉陵江西岸(今昭化古城)建葭萌县。公元128年,东汉时期,葭萌县因地域辽阔乃在柏林沟设置分治机构,位于今柏林镇政府附近。由此可见,柏林沟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后,葭萌县治拆迁至东山下(今广元老城),并更名为汉寿县。刘备在汉寿县囤积重兵,北可入汉中北伐,又可兼顾利阆道方向的防御。作为葭萌县分治的柏林沟战略位置有所降低,改为柏林驿。此后,随着入蜀主路的改道,柏林沟逐渐远离战火烽烟,却也因此多了一分宁静。
  
刘备在徐州为曹操所败后,关羽被俘,被曹操封为汉寿亭侯。亭侯的食邑大致相当于一个乡。《四川通志》《保宁府志》记载:“关兴死于封地汉寿县柏林沟。”关羽之子关兴,在其父死后继承了汉寿亭侯爵位,但不幸英年早逝,葬于封地柏林沟。
  
记者在当地文化人舒天元的带领下,来到柏林沟城隍庙下,据说关兴墓就湮没在茂林青杠林里。舒天元说:“这是我们儿时放牛的地方,那时候,古墓是长长的一排,还有石人石马,做工精细。我还在这里见过一块石刻,上面清晰地写着‘关兴墓在此山中’字样。后来,这里变成了耕地。”而现在,古代的墓碑、石刻已经不见踪影,但依旧有少量的墓穴保留下来,不过大多数深不可测。村里一位姓张的百岁老人告诉记者,他小时候进去过,但也只进到第一层,里面巨石堆砌,如皇宫一般。
  
在柏林沟场镇南边一里路的半山坡上,王氏家族的坟林里还有一座古墓。1853年,清代广邑侯赵葆课为马超衣冠墓立碑题撰“古缙绅墓”四个大字。1930年,经考古队确认此墓是马超衣冠墓。相传,投奔刘备后,在西北驻军的马超也常会从此经过柏林沟,骡马也常在驿站下面的沼泽地放牧饮水,故柏林沟有一处地名为“放马坪”,至今沿用。马超偶尔在此丢失的一些衣物兵器也被当地人拾得珍藏。马超病逝阳平关的消息传到柏林沟后,乡人怀念马将军忠君爱民,将拾得的衣物兵器等物入棺安葬于南面山坡文庙后面。
  
而今,墓碑已毁,墓犹在。不少到柏林沟考察、游览的客人,都会前来马超衣冠墓怀古凭吊。在采访中,记者遇见“95后”女孩海燕,她是一个“三国迷”。“今天本来是和家人一起来柏林沟踏青的,但听当地老人说起,这里有一个马超墓,非常感兴趣,因为我读《三国演义》的时候,就很喜欢有勇有谋的马超,就赶过来拜祭一下。”海燕说。


古刹老街写春秋,留存千年蜀道记忆
  
早在西汉时期,柏林沟就兴有街市,商贸往来频繁,后因主蜀道改道,昔日的繁华渐渐隐于萋萋山野。然而,正是这种境遇,让柏林沟古建筑得以保存,街道两侧的穿斗结梁式清代建筑,被乡土建筑专家季富政称为存留在世的川北民居“标本”。这里也是西南地区唯一保存完整的“夯土古镇”。
  
柏林沟古镇,临水而建,依山起势,呈“丁”字形展开。记者从镇口进入老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刹“广善寺”。“该寺始建于东汉,稍微晚于洛阳白马寺,是古代我国腹地上建立的第二批佛教寺庙之一。”舒天元说,盘踞在寺庙的几株古柏,就表明了古镇的身世。
  
据清乾隆壬戌碑记:“柏林沟广善寺为汉代名刹,寺前大柏树一株,院内二株,故曰柏龙乡,又曰柏林沟。”步入寺内,一口天井旁边,两株柏树,穿房挺立,蔚为壮观,据说这是张飞率军过此时所植。而寺院门前的一株古柏,据说树龄比寺庙内的两株还要长得多,大概植于公元128年。后来,当地人用这三株古柏象征着“刘、关、张”三兄弟。
  
离开广善寺,漫步在静谧的街道上,只见沿街的民居随势就形,多以木架结构、土木结构、木石结构为主,有楼有院。“虽然建材比较原始,但柱子有柱础,房檐雕有祥兽异禽,无论是木刻,还是石雕,都栩栩如生。”舒天元介绍,古镇规模在鼎盛时期,比现在大数倍,甚至绵延数十里。
  
土黄色的夯土墙民居是柏林沟古镇最为珍贵的记忆,老街上现存8套夯土墙老院落。夯土墙指用夯土的方法修筑的墙。“柏林沟人把这项技术发挥到极致,建筑冬暖夏凉,经历百年风吹日晒,仍然屹立不倒,至今还有人在此居住。”舒天元说。原来,当房屋整体修建完成后,工匠还会在墙体表面糊上一层“雨衣”,由麦秆混合黄泥发酵而成,具有黏性高、防水性好、稳固的特点。

如今,老街仍有一里长,临街的民居大多被改造成商铺。放眼望去,印有“肉夹馍”“凉粉”“炖菜馆”等的店旗迎风摇曳。“广元土酸菜巴适得板!柴火烤的饼子嘎嘣脆!”年近50岁的张春英正在吆喝揽客,卖的是自家做的酸菜腊肉饼,但是街上往来的居民、游客寥寥无几。“现在是淡季,卖得不太好。旺季的时候,一天可以卖200来个饼子,还有一些老外能一口气吃两个饼。”张春英告诉记者。
  
魁星阁耸立在下街的主轴线上,形成“骑”街建造的特殊格局。楼高15米,有3层楼台,花窗飞檐。舒天元介绍,魁星楼始建于东汉,为全木结构,底层青石板路穿楼而过;中间为戏楼,台前照面上榜书“音彻楼台”,台中屏风上绘有唐明皇梨园传艺图,也算是戏剧行供奉祖师爷;顶层是阁楼,塑有“魁星点斗”像。据说,每有戏班当街唱戏,附近乡亲便四面涌来,一时间秦腔蜀调伴随着鼎沸的人声,像是赶集、过节一般,热闹非凡。


民间艺人话风情,一根细竹竿延续百年民俗
  
在柏林沟,除了追寻古人的足迹,还能领略到延续百年的民俗文化。金钱棍,起源于清代嘉庆年间,是一种当地老少皆知的娱乐方式,被称为川北民俗“标本”。而岚桥爱情故事传说,被改编成剧本《岚桥会》,搬上戏剧舞台。
  
“一唱柏林风光好,山峦峻美花木繁,锦鲤天鹅嬉碧湖,云外水乡桃花园;二唱三国古驿站,米仓官道沧桑变,古街古墓古寺院……”一首金钱棍《十唱柏林沟》漫过小镇古老的青石板路,10多名表演者手持竹竿,腰缠红绸,边唱边跳,铜钱互相碰撞发出哗哗的声响,丝带随之飞舞,气氛非常热烈。
  
“表演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率性而编,率性而演,或农家小院,或田间地头,或大街小巷,或大型舞台。”今年45岁的张明龙,从小就跟着父辈学金钱棍,至今仍活跃在舞台上。他介绍,金钱棍的表演形式以说唱、舞棍、舞蹈为主,二胡、笛子、唢呐、碰铃等乐器伴奏为辅,唱腔是采用川北民歌的调子,以叙述性为主,又与抒情性相互转换、和谐统一,唱词则是根据四川民歌调子填写,反映当时的劳动场景、时代特征、生活面貌。
  
一根长100至120厘米的细竹竿,两端分节挖空,装上四五个方孔铜钱,竹竿的表面涂以红、黄、兰等色漆,再在两头系上红色的丝带为穗,这就是金钱棍表演的最重要的道具。跳的时候,表演者既可单手执单棍,也可双手执双棍,也可摇击或敲击发音。技艺较高者还可使棍子在手心、肩头或背部等处旋转。
  
不过,发展至今,金钱棍不再是两头挖空放铜钱,而是在两头各挂上几个响亮的铃铛。“这样在摇敲的时候响声就更加清脆悦耳,再加上二胡和笛子的伴奏,就更加传神动听。”张明龙说道。
  
在柏林沟,除了金钱棍,还有许多民间传说丰富着古镇的民俗文化,魏奎元和兰瑞莲的爱情故事便是其中之一。因为故事发生在柏林古镇的岚桥上,岚桥因此得名“爱情桥”。
  
这个爱情故事,后被清代广元人金庭和改编成剧本《岚桥会》,先是被川剧搬上舞台,后被豫剧移植。舒天元称:“川剧、豫剧都有《岚桥祭水》等剧目演出,故事蓝本皆来源于柏林古镇,故事中的黎山书院、岚溪桥、马蹄滩、兰家湾有凭有据,处处可考。”
  
如今,昭化区将柏林古镇景区主题定位为中国蜀道浪漫古镇,形象定位为“浪漫爱情古镇·秀美水乡湿地”。在柏林沟古镇,沿着柏林湖的走向,有一条彩色的“爱情时光步道”,路面采用3D彩绘技术,步道全长999米,串联起“梁祝化蝶”“岚桥会”等经典浪漫爱情故事,寓意“天长地久”“长长久久”,凸显出“浪漫爱情古镇”主题。
编辑:屈盼盼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