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党刊60周年征文选登
2018-06-20 16:31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润物无声  
——致《四川党的建设》创刊60周年

吴炼

初次结缘
那一年,
我们初次结缘于“三个代表”。
从直面群众的基层到编写简报的宣教组,
知识的“旧衣服”不再适应突长的“身高”,
初出茅庐的我陷入焦虑和不安,
思想如何深入贯彻?简报怎样才能出彩?
头顶的吊扇吱呀吱呀努力旋转,
盛夏的风带着闷热席卷心间。
   
轰隆隆一声惊雷,哗啦啦大雨倾盆,
哒哒哒急促的脚步声打断思绪,
“小吴,《四川党的建设》到了。”
即便已经退休,哪怕只是分发报刊杂志,
老张的热情风雨无阻。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首页社论映入眼帘,
像一场及时雨浇灌了绿色的希望,
突出新时期党的建设这个根本,
像一把金钥匙打开思路的大门。
后来,我才明白,
初次邂逅,已定未来方向。
   
相伴成长
那些年,
案头总有你的“倩影”。
从宣教组到县委组织部,
从县委组织部到市委组织部,
习惯了你的陪伴。
   
你的“卷首语”,
凝聚全刊精华,以小见大、引人入胜;
你的“时评”,
紧扣时代脉搏,言简意赅、冷隽明利;
你的“关注”,
聚焦社会热点,针砭时弊、鞭辟入里;
你的“专题报道”,
针对典型主题,深入剖析、给人启迪;
你的“党建”,
围绕中心大局,理念新颖、内涵丰富;
你的“人物”,
关注中坚力量,立标树榜、催人奋进;
你的“博览”,
取材涉猎广泛,不拘一格、八面来风
……
   
工作困惑时,是你教会我观大势、谋大事,
把握工作主动权;
生活烦恼时,是你开导我随本心、顺本性,
活在当下,微笑向暖;
失落低沉时,是你指引我志高远、逐梦想,
坚定人生航向!
   
不忘来时路
一路风雨兼程,你我情缘之深,
转眼17载春秋,回首来时路,
组织战线上,相伴走过17个韶华。
   
芳华60载,你向上向善向好,
激情澎湃,青春焕发;
入不惑之年,我紧跟时代步伐,
牢记使命,坚定前行。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纵然前路悠远漫长,
征途偶有礁石沟壑阻挡,
最初的梦想,值得你我相约,
倾情一生去丈量,
未来还长,虽有迷惘,
有你陪伴,定然不负大好时光!
(作者单位:中共大竹县委组织部)(责编:周盼)


创刊一甲子 结缘三十载 

彭尚涛

岁月峥嵘一甲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迎来了她的60华诞。我们每一名读者都感到兴奋与自豪。细细盘算,我与《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结缘已三十年了。三十年,不长也不短。在历史的长河里,三十年弹指一挥;在人生的年轮中,三十年已然而立。回忆这三十年的相识、相知、相伴,让我动容感慨、收获成长、感恩奋进。
三十年前,我父亲当选村民小组长,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从乡政府抱回一大堆花花绿绿的书报。在那个文化生活十分匮乏的年代,还在上小学的我,每次总能以最快的速度从书堆里翻找出一本杂志——《四川党的建设》。虽然里面的大部分内容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有些过于深奥,但那些穿插在其中的精美插图、有趣的小故事、各地风土人情的介绍,却是我的最爱。记得当时有篇文章介绍蜀南竹海:绿竹公园、翠甲天下,清风摇曳、竹影婆娑,令人无比向往。如今三十年过去了,依然记忆犹新,每每想起,就仿佛回到了美好的童年时光、回到了那纯真无比的年代。这便是我与杂志的初次结缘,《四川党的建设》俨然成了我美好回忆的载体。
二十年前,我从学校毕业被分配到乡镇政府工作。刚开始上班时,脑子里一片空白,整天跟着别人边干边学,进步缓慢。那时的乡镇政府,没电视、无网络,生活清苦又单调。待在寝室中的我沉浸在杂志里。利用工作之余,我把两年来的《四川党的建设》杂志收集整理在一起,每天学习钻研,遇到问题就到杂志里找办法,遇到交办的材料就去翻看类似的文章模仿,遇到精彩的内容就剪贴下来。记得有次为加强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宣传工作,领导要求我拟写一个宣传提纲。提笔前,我把当时《四川党的建设》刊载的关于农村税费改革时间节点、计税面积、计税标准等相关内容全部整理了出来,结合当地实际,很快便写出了《告全镇群众的一封信》,助推了工作开展,受到了领导的肯定,其他乡镇也都来参考借鉴。《四川党的建设》可谓成了我的良师益友,与我在工作中的进步和成长密不可分。
十年前,我从县委组织部调到市委组织部工作,与《四川党的建设》联系更加紧密,每期都认真拜读,有时自己的拙作经编辑斧正后刊发,让我兴奋不已、感激不尽。在我看来,《四川党的建设》从杂志社领导的站高谋远到编辑记者的辛勤耕耘,从发刊周期的缩短到内容版块的优化,从受众面的不断扩大到可读性的全面增强,都足以证明杂志社的每名成员均有着坚定的政治自觉、扎实的理论功底、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坚毅的创新精神,才能始终不忘办刊初心、牢记办刊使命、推进办刊事业。
在网络信息日益发达的今天如何办刊,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速在互联网开疆拓土”“全力在移动端排兵布阵”,为破解这个难题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动力。
战斗正未有穷期。在未来的岁月征程中,相信《四川党的建设》杂志一定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创新、勇于变革,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凝聚磅礴力量。祝愿《四川党的建设》办得越来越好、越来越精彩,明天更辉煌!(作者单位:中共雅安市委组织部)(责编:周盼)

【我与党刊的故事】
一路芳华 一生陪伴 

王毅

人生会有很多故事,随着岁月成长,时光流逝,很多故事都会逐渐淡出记忆。我亦如此,活了半辈子,过往人生中的很多故事都已模糊了,但与《四川党的建设》之间的故事却难以忘怀,历历在目。她给我“营养”,伴我成长,催我前行甚或改变了我的命运,影响了我的一生。
相识  1986年,我从师范院校毕业被分配到纳溪中学担任高中教师。那时我的业余生活很简单,读书、讨论、交流思想成了我们几个年轻人的一种习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学校图书室的书报栏上看到了一本《党的建设》(《四川党的建设》曾用名,编者注),随手捧起翻阅,发现该杂志政策解读专业、案例鲜活典型,既有政策性,又有科普性还有可读性,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这是我读的第一本以“党建”为主题的刊物,从那以后,我被深深吸引了,养成了期期必看的习惯,并诚意推荐给学校里的入党积极分子,这本杂志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小组的必读“教材”之一。这样一坚持,就是18年。
相交  2004年,我调到纳溪区教育局任职,《四川党的建设》依旧是我的生活“必需品”。每当看到精彩文章、独到见解、特色创举时都忍不住要和以前的同事、学生分享。2009年,我被任命为纳溪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在我看来其中很大部分原因得益于《四川党的建设》这一“领路人”。因为她,我开始对党的方针政策进行学习和研究;因为她,我不断锤炼自己的党性;因为她,我始终不渝坚定理想信念;因为她,我从一名普通的高中老师转变为了党校教师。而她,也从“领路人”变为了我工作中的“得力助手”。备课时,她是我的教辅资料;宣讲时,她提及的典型案例被我融会贯通于专题之中;课后,我又把她列入参训党员干部推荐书单里,冀望学习和利用好这一权威刊物。这样一坚持,又是11年多。 
相守  2015年,我调整到纳溪区委组织部任副部长、区党员服务中心主任,更加繁忙的工作任务向我席卷而来,读书时间只能靠“挤”。有时新一期的《四川党的建设》摆在桌上,我却没有时间去对每篇文章认真品味,细嚼慢咽。负责党建工作的我会把相关文章剪辑下来,利用“青年党员学习沙龙”“组工干部写作培训班”“组工微讲堂”,将组织部里的年轻同志聚集在一起,把平常剪贴收集的《四川党的建设》刊发的优秀文章反复讨论和研读,萃取精华,融会贯通,再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相惜  《四川党的建设》似故友、似知己、似亲人。我与她的情缘延续了整整32载。回顾往昔,从中学到教育局到党校再到如今的组织部,《四川党的建设》已深深地融入了我的工作中,有了惺惺相惜的默契感。
32年前,只因一次邂逅,便怦然心动;
32年前,只因多看了她一眼,便相伴一生……
32年,从《党的建设》到《学习与建设》再到《四川党的建设》,她初心不改,历经一次次蜕变,灵魂得到升华……
32年,弹指一挥间,赋闲的生活将行将至,但对《四川党的建设》的品读和欣赏已成为一种坚守,历久弥坚。
如今,60年风雨洗礼,《四川党的建设》已从黑白刊变成全彩刊,从单媒体变成多媒体,形成了刊、网、微、端联动传播的新格局,影响力在业界与日俱增,魅力在读者界卓尔不群。谨此,由衷地祝福她青春永葆,韶华常在。(作者单位:中共纳溪区委组织部) (责编:周盼)

编辑:陈艾婧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