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扎根基层 勤政为民——记阿坝县德格乡党委书记泽旺刘美
2018-06-13 14:59来源:四川党建网
阿坝县委组织部 查晓红

阿坝县德格乡位于县城西北13公里,辖两个行政村,是阿坝县典型的半农半牧区。全乡有土地5000余亩,有牛4000余头,传统牧业占据主导,2016年,人均纯收入3000元。


心系群众,以身作则

2012年8月,泽旺刘美被组织任命到德格乡担任乡长一职,2014年5月任命为德格乡党委书记至今。

在担任乡长的时候,与泽旺刘美搭档的是一位不懂藏语的党委书记,泽旺刘美说:“书记不懂藏语但是我懂,基层工作要搞好,就要深入到群众家中进行沟通交流,不认识老百姓不行。”有一次,听说日进贡村有一名五保户病得厉害,他第一时间赶到其家中。生病的老阿姨住在很小很旧的土坯房里,双眼失明,骨瘦如柴,一个邻家妇女在旁边照看着。泽旺刘美蹲在床前问了一些情况,紧握着老阿姨的手,不停叮嘱老阿姨注意身体,好好休息。临走时,他将身上仅有的300元钱给了老阿姨,让村干部送老阿姨到县医院看病。他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一个党员要拥有的优良品质。”在德格的这几年,每次到贫困户家里,遇到老弱病残的村民,泽旺刘美总会给他们一两百元钱。同事们总是开玩笑地说:“你这样给,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他却总是笑着回答:“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能解燃眉之急也好。”

没有的,就想办法争取

泽旺刘美常说:“要发展,就要把眼光看远一点,德格以后发展离不开农业、牧业、旅游业三条主线。所以,我们这代人就要打好基础,前人栽树,后人才能乘凉。”他为了争取早日修一条路、一座桥、一条牧道想尽了办法,向领导、职能单位、工地老板软磨硬泡,给老百姓争取更大的利益。泽旺刘美开玩笑说:“别人可以觉得我们是讨饭的叫花子,但是只要他们给,这些东西就可以早一点修好,对老百姓就是最大的福利,我们做什么都愿意。”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通村路、牧道、德格大桥、垮尔哇河上的几座桥很快就修好了,德格寺甚至有了自己的文物陈列馆。
 
“等旅游环线通了,把垮尔哇沟开发出来,慢慢搭建基础平台,有了自己的牧家乐和民俗特色旅馆,寺庙发展旅游,我们德格老百姓的日子就会越来越好。”泽旺刘美紧跟阿坝县“1+N”发展战略,将旅游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重心。

产业发展与教育并重

为了让群众能多点收入,泽旺刘美多次找村干部商量:“我们没有农业基地,但是我们这么多地,不种浪费了可惜,现在绿豌豆、莴笋、大白菜、娃娃菜的市场好,我们可以帮老百姓找人来租地,总能为老百姓增加点收入。”2014年,全乡第一次开展大规模土地流转,租地1000亩,加上劳务,全乡人均增加收入200元。2015年,尝到甜头的村民主动要求加大土地流转力度,仅此一年,人均增加收入近1000元。

泽旺刘美认为,发展产业是一条腿走路,不搞教育,永远都是残废的。在远牧区,辍学率非常高,像瘟疫一样蔓延,比疾病更难治愈。为改变现状,2014年,针对德格乡中心校学生在考试前被家长带走的现状,他多次召集乡党委班子、学校负责人、村干部、老党员开会研究,把“控辍保学”写进村规民约中。最终,辍学现象在德格乡得到有效控制。

建农机合作社,引领群众致富
 

只有实实在在的将群众放在心里,把引领群众脱贫作为头等大事,才会不负重托,将工作干实干好。2017年,德格乡日进贡村被纳入脱贫村。泽旺刘美率领班子经过大量调研和探讨,力排众议,提出建设农机合作社的设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其他几个村刚完成筹建方案的时候,德格乡日进贡村就有了第一笔1.5万元的收入,到目前,收入已经超过十万元,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起到了根本作用。泽旺刘美说:“我们现在有四台拖拉机、四台收割机,家底厚,有收入,但是还不能满足要求,不能只吃老本,要抓住政策机遇,赶紧回本,还要全面考虑集体经济转型的问题。”

十月,草原上迎来收获的喜悦,脱贫验收中,日进贡村贫困对象的人均收入达到了5280元,远远超出3300元的人均标准,贫困群众脸上洋溢的笑容,是脱贫后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
编辑:陈艾婧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