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马克思在当代欧美社会的影响——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2018-06-11 14:41来源:成都《先锋》杂志

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冯颜利

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欧美社会各界以各种形式隆重纪念,拍摄马克思的系列电影、出版马克思的相关著作、召开纪念马克思的学术研讨会,等等,这些都表明,马克思在当代欧美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千年第一思想家

1999年9月,英国广播公司BBC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投票一个月。汇集全球投票的结果,马克思位居第一,爱因斯坦第二。

马克思为何被评为千年第一思想家?享誉全球的思想大师埃里克·霍布斯鲍姆在《如何改变世界——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传奇》一书中说:“到20世纪50年代,人类中的三分之一已生活在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中,而这些政党几乎都宣称自己是代表马克思思想的,并正在为实现马克思的理想而奋斗。即使到今天,全世界仍然有百分之二十的人口生活在共产党执政的国家中。”“如果说有一位思想家在20世纪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那么他就是马克思。”

马克思的影响虽然越来越大,但马克思主义从产生以来就在曲折中发展,这种曲折从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出版情况和恩格斯去世后很快就表现出来了,但在苏东剧变到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以来表现得更为明显。苏东剧变后,新自由主义者一片欢呼,都认为社会主义失败了、历史终结了,但此时德里达等站了出来,他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说:“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主义,也就没有将来”,的确,正如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所强调的:“ 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不要惊惶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

奇怪的是,马克思诞辰180周年的1998年,恰好也是全球经济剧烈动荡之年;马克思诞辰190周年的2008年,也恰好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起始之年;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2018年,不仅2008年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至今并未见底,而且资本主义的西方之乱既表现在美国等政界的“宫斗”和英国脱欧带来的系列麻烦,又表现在欧美的恐怖事件频发和引火烧身的难民危机。全球公众的反应最清楚不过地体现在马克思的系列著作特别是《资本论》等著作所作出的预见中。然而,马克思在当代欧美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这不仅仅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对马克思的重视,而且是因为资本家、资本主义国家政要与西方学者对马克思的重视,如乔治·索罗斯就认为,马克思发现了资本主义的一些事实,他们今天必须予以关注。

密苏里大学历史学教授乔纳森·施佩贝尔长期从事19世纪欧洲社会史研究,著有《卡尔·马克思:19世纪的人生》一书。在施佩贝尔看来,马克思在欧美社会的影响力将长期持续。他认为,马克思对当代世界的影响,至少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并不总是处于平衡状态,而是会反复出现功能失调,也就是马克思本人所说的“危机”,今天很多人则将它称为经济衰退;第二,特定的观点以及表达该观点的政治运动,同特定群体的经济利益和自我认识密切相关;第三,资本主义经济生产方式中看似自由和不受约束的交换行为,尤其是劳动与金钱交换,必然包含着或明显或隐匿的压制和支配关系。

世界最伟大的哲学家

2005年7月,英国广播公司又以古今最伟大的哲学家为题,调查了3万名听众,结果是马克思得票率第一、休谟第二,马克思被评为古今最伟大的哲学家。

马克思为何被评为古今最伟大的哲学家?美国学者安德鲁·哈特曼说,21世纪,一场肇始于华尔街的国际金融危机更是让众多美国学者惊呼“马克思主义正重新苏醒”。哈特曼表示,马克思比任何人都更为雄辩地指明,资本主义经济文化体系始终处于变动过程中。“就此刻看,马克思的这种见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目前资本全球运行所受到的限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小,这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和技术进步,但也造成了巨大的痛苦,马克思的辩证法有助于揭示这一点……我们需要用一种马克思主义的眼光来看问题,即正视社会现实,带着对新的社会条件的把握来重新组织社会。”

在哈特曼看来,在贫富差距问题上,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其他思想流派难以替代的批判性洞见。他认为,马克思的著作指明了资本摆脱地理、文化、政治等各方面限制的种种方式,以及资本如何通过新的积累方式对传统体系和制度造成压力。“凡是从现代生活中感到疏离、无根、被变化抛弃、经济上处于挣扎状态的人,都会认识到马克思资本学说的深刻性。即使是处于财富分配顶端的群体,如果能够真诚地展开思考,也将能理解这一点。”

哈特曼表示,现在有更多学生主动来找他,就如何阅读马克思的著作寻求指导,还询问其他关于社会主义的经典著作,因为“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留下了巨大的不平等,1%的人似乎已从这场危机中受益,而其余99%的人则为此付出了代价。因此,马克思不会从欧美走开,马克思在欧美的影响只会越来越大。冷战结束近30年,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已经摆脱冷战的思想桎梏,正以更富有创造性的方式阅读与思考马克思。”

2008 年的危机开始后,《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马克思的著作就在西方再次热销,并且全世界范围内随即掀起了一股“回到马克思”的学术浪潮,这与前些年“告别马克思”的思潮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很多西方思想家宣称,如果离开了马克思,他们连理解危机的能力都会失去。

德国政治学家沃夫拉姆·阿多菲就说,有人认为,东德的失败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不够成熟、无法继续发展下去。他说他并不赞同。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依旧在世界上继续发挥着作用和影响。在中国,他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地位,看到了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发展,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不断努力。

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学者

2013 年11 月,美国《科学美国人》月刊网站报道,研究人员选择近3.5 万名学者并对其进行了临时排名。排名结果显示,截至2013年11 月5 日,马克思仍是当今最具影响力的学者。

马克思为何被评为当今最具影响力的学者?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教授特里·伊格尔顿在其著作《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的序言中引用彼得·奥斯伯恩的话说《共产党宣言》被认为是“毫无疑问的十九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作品”。因为,滥觞于今天的资本主义全球化,在一些基本观点上恰好与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所预见的情形相契合。是的,古今中外很少有思想家真正改变历史的发展进程,但马克思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历史上没有出现过建立在笛卡尔思想之上的政府,也没有以亚里士多德或柏拉图或康德或黑格尔或罗尔斯思想武装起来的军队。马克思彻底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也改变了人们对人类历史的理解,这是连马克思主义最激烈的批评者也无法否认的事实。

伊格尔顿在评价《马克思归来》一书时说,那句昔日共产主义政党的口号“进入社会主义,还是退回野蛮社会”直到今天仍然能给我们以启示。当历史跌跌撞撞地走向核战争和环境灾难的时候,没有什么能比这句话更清醒地反映出现实了。如果我们现在不采取行动,资本主义就是我们的末日。

欧美传播学政治经济批判学派的突出代表人物克里斯蒂安·福克斯在其《在信息时代读马克思》一书中,运用马克思的《资本论》的理论对资本主义传媒进行了解读。在该书中,他运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资本积累理论等探究了国际垄断传媒资本基于定向广告的新的剥削模式,揭示了当今传媒资本对全球雇佣工人和非雇佣工人(互联网用户)24小时全天候的剥削本质。并提出,在揭露国际垄断传媒资本以当今资本主义和前资本主义的各种方式剥削全球工人、无止境地追逐利润的同时,要改变资本主义传媒,即废除资本主义的传媒设计和使用,为建设另一个公有、民主的替代性的共产主义传媒而斗争。

马克思的影响为何越来越大

只要认真思考一下在当今欧美世界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每一个不带偏见的人都会认识到,马克思确实伟大,欧美的今天早已被马克思所预见。当今在欧美所发生的一切,越来越证实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一方面,资本主义的一些新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资产阶级“执行”了马克思的理论才导致的,而另一些新变化则主要是由科技革命带来的,并不是根源于资本主义制度,还有一些新变化,则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具有了客观基础,总之,当今美欧所发生的重要变化再次证实,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自身是不可能根除其基本矛盾的判断是正确的,马克思给资本主义下达的“判决书”虽然延期执行了,但依然有效。另一方面,在柏林墙倒塌、苏联解体近30年后的今天,《共产党宣言》依然是美国排名第三的大学课程必读书,仅次于号称英文写作圣经的《文体指要》和柏拉图的《理想国》。据美国开放课程资源检索显示,世界名校哥伦比亚大学、布朗大学、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牛津大学等都在政治、历史、哲学或社会学等课程中将《共产党宣言》列为必读书。

马克思在当代欧美社会的影响之所以越来越大,从理论上讲,因为“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2017年9月29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就实践来说,正如霍布斯鲍姆所指出的:马克思作为一个旷古未有的伟大思想家,他对资本主义富有远见的诊断结果还远远没有被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所超越。今天,尽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快了财富创造的速度,但两极分化的加剧、文明冲突的升级、资源环境的破坏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等,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显现出来,特别是“9·11”恐怖事件到2008年以来的世界经济危机,不断粉粹了新自由主义者们心目中关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理想蓝图,而且重新唤起了全世界人们对马克思的进一步重视和缅怀。(责编:吴帆)

转自成都《先锋》杂志

编辑:易贝羽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