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党建引领,群众联动“微自治”
2018-06-06 14:42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突出问题导向,破解基层难题

范吴瑕

初夏,穿城而过的杨柳河水流和缓,择一处茶铺,吹着风呷一口茶,这是都江堰人最爱的午后生活。吴群辉的茶铺就在河道旁,院子里的三角梅开得正艳,她正忙着清扫垃圾、修剪花枝。“向书记,你们建议的拱门造型做好啦!”看到都江堰市灌口街道瑞莲社区党总支书记向科迎面走来,吴群辉大声说。
对于这样的和谐关系,向科说,“要引导群众充分发挥群众自治的力量”,以问题为导向破解基层难题,以党建引领社区自治,这条道路都江堰市走得很稳健。

居民自治,“啃”下棚户区改造“硬骨头”
2017年7月,对年过七旬的刘启厚大爷来说,格外难忘。他从66平方米的老房子搬进了132平方米的新居,这个愿望老人已祈盼了几十年,“第一个晚上,我睡得特别香”。刘启厚所在的灌口街道紫东社区张爷庙片区A地块居民都在2017年住进了心仪的房子。不到一年时间,这片棚户区改造就全部完成了。
“摸排党员是第一步。”紫东社区党委书记巫练秋说,张爷庙片区A地块地处灌口古城景区,改造难度大,如何开展群众工作是摆在她面前的第一道关卡,“党员带头,我是党员我先签”。
社区党员干部纷纷带头签,打开了张爷庙片区A地块改造的大门。“赔偿标准是否一致?从景区搬到城外,生活方便吗?”……刘启厚讲出了大多数群众的顾虑。
走出去、沉下去,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巫练秋说,通过宣讲、入户走访、开坝坝会的形式让群众了解棚改政策,打消他们的顾虑。居民们从“要我棚改”向“我要棚改”转变,很多人都期盼早点搬迁改造。
但随着棚改的深入,和其他棚户区改造一样,难啃的“骨头”出现了。“我们那个地块不赔一万五一平方米,哪个干哟”“这是黄金口岸,价格低了,怎么签”……巫练秋和社区干部一次次被部分居民“轰”出来,怎么办?发动群众自发参与棚改工作,居民自治改造委员会(以下简称自改委)应运而生。在社区党委的帮助下,周仲书成了张爷庙片区A地块自改委的副主任,刘启厚成了自改委的成员之一。
带着红袖章,走进居民区,挨家挨户做工作。“如果没有棚改,大部分居民都买不起房,不能因为一部分人的不合理要求将大多数老百姓住新房的梦想无法实现。”周仲书毫不避讳地说,当时社区居民徐明礼嫌赔偿金额低,不愿签约,他们和社区干部就轮流开导,甚至发动邻居朋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跟踪劝导近四个月后徐明礼改变了态度。
“让群众给群众做工作”,在短短一年时间,都江堰市就完成了5549户1200亩危旧房改造工作,成立了27个居民自治改造委员会、3个业主委员会等群众自治组织,让群众自己说了算,自发解决棚改过程中的问题。

商户自治,“拿”下古城边游商小贩
直到今天,西街仍然较为完整地保留了清末民初的建筑风貌,作为“松茂古道”的起点,西街文化底蕴深厚,可是商业化发展过程中出现诸多乱象,让西街的业态乱象横生,游商小贩占道经营,商家之间打起“价格战”,三轮车、摩托车乱停乱放,这一度让灌口街道党工委书记高尚很头疼。
转变在2017年年初,西街商会正式成立。“让游商小贩入店。”既是商会会长、又是西街街长的张伟准备大干一番,吸纳84家商户会员共同改善西街环境,引导商家提升业态。
“茶农以茶为生,不准摆地摊,经济来源断了,怎么养家糊口。”曾经在西街摆了近二十年地摊的商户雷慧清就特别不能理解,“我们也摆得整整齐齐,没有挡着过路呀”。
有着利己思想的不只雷慧清一个人。这时,张伟与商会成员一起,不厌其烦地跟游商小贩讲道理,帮他们找商铺,促转型,选择适合西街历史文化发展的业态,“你看摆地摊,价格提不起来,游客买得也不放心……”
在党委引导、商会协助、商户配合下,不到半年时间,西街面貌焕然一新。雷慧清一边摆上今年的新茶,一边开心地说:“现在生意比以前好多了,存放茶叶也更加方便,再也不怕日晒雨淋,影响茶叶质量了”。
现在西街商会不仅发动商户整治环境、提升业态,还亮出党员商家身份,通过自治提升西街的社会风气。
“今天我值日。”周欧在西街经营着一家饰品店,不仅是商户,还是西街三个街长之一,胸前的“值日党员”徽章格外引人注目。
不远处,一幅党员商家分布图清晰标注着党员商家的位置和街长的联系电话。“只要大家愿意拨打我的电话,我就愿意尽最大的努力帮他们办事情。”周欧说,“五一小长假,一个3岁小女孩走散了,我立马在工作群、商家群里发动大家寻找小女孩的父母,不到半小时,就找到了小女孩的父母”。
现在,张伟和周欧晚饭后总爱来巡街,看看哪家有没有什么困难,门前的环境卫生是否不规范,用他们的话说,“商户自治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院落自治,“扫”出乡村旅游“路”
用“一把扫帚引起的变革”来形容柳街镇水月社区这些年快速的变化,特别贴切。“脏乱差,杂草丛生,这就是以前水月社区的面貌。”回想起最初的院落整治,水月社区党总支书记杨益坦言工作很难做。
再难也得做,可怎么做?那就从扫地开始,13个村民小组按照“地域相近、情感相融”的原则划分成7个院落,在院落中建立“一组三会”(院落党小组、议事会、管委会、监事会)自治架构,让群众自己管理院落。
但群众“各人自扫门前雪”的观念根深蒂固,怎么叫也叫不动。“党员包户,每天带头扫地,到包户群众家里叫他们扫地。时间久了,他们也觉得不好意思,慢慢就带动起来了。”包户党员方丽有着切身感受,“现在居民家里有什么事,有什么矛盾,也会主动跟我们摆谈,干群关系、邻里关系和睦了许多”。
这场被称为“扫地革命”的运动在水月社区开展得如火如荼,旧貌换新颜,在院落自治的基础上,水月社区进行了一场院落评比,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每年评选表现出色的院落,从村级公共服务资金中拿出5万元作为奖励,提升院落公共服务配套设施。
2014年,王家院子率先被评为“都江堰市最美院落”,以点带面的辐射效应,让水月社区7个院落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到2017年道路已实现全部硬化。
“如何让美丽乡村院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社区党委开始发动群众做产业,2015年4月,民俗旅游协会成立,18家民宿相继建成。”水月社区主任周仕强说,发展乡村旅游后,居民就自发组织修建步行道、挖沟渠、架设路灯,现在,居民靳君开设的民宿一年就能增收三四万元。
扫地“扫”出致富路,这在水月社区一点都不让人意外。如今,都江堰市将城乡居住区、特色街区、商圈市场划分为1438个治理“小单元”,在党委和群众“微自治”的联动下,正焕发出新的活力。(责编:范宇)

编辑:陈艾婧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