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的思考
2018-06-05 10:56来源:成都《先锋》杂志

成都市统筹城乡和农业委员会、成都市人民政府研究室联合课题组 宋峰 杜雷 范昕 赖齐 秦学 汪勇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明确指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2018年2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指导,深入凉山、阿坝、成都等地考察,发表重要讲话,并对成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要指示。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成都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省委彭清华书记在蓉调研讲话要求,推进成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大重点工程”“五项重点改革”落地落实,实现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的目标。

成都市幅员面积1.43万平方公里,耕地796.8万亩,户籍人口1400万,其中乡村人口749.50万人,乡村总户数258.51万户。2017年,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519亿元,同比增长3.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298元,同比增长9.1%。近年来,成都市大力推动农民组织化、专业化发展,土地流转率60.8%,农户入社率约44%。经调查评估,全市小农生产户数占比约为8%左右,主要分布在简阳市、彭州市、大邑县等中远郊区(市)县,其中简阳市尤为突出,呈现出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生产方式粗放落后,小农生产农产品更多面向市场等特点。

目前,成都市小农生产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着力构建完善农业“全产业链”体系,着力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着力完善配套政策体系。但同时,也存在着从事小农生产的农户文明素质偏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对此,成都可以通过五个方面努力,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加强农民教育培训

深入实施乡村人才培育集聚工程,大力推动人才下乡,加强乡村人才培育,紧紧围绕主导产业,以村、专合组织、产业园区为基本单元,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培育,采取市、区(市)县、乡(镇)、村联动的方式,广泛发动教育培训、技术推广、农业科研、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多方力量,利用冬春农闲季节,多渠道、多形式广泛开展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要农机化装备等关键技术以及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股份合作、红利分配等知识培训,逐步引导农民改变生产和生活的价值观,在农村社会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日常行为规范,激发农民的主体性,引导农民更多的思考自身价值、关注自身发展和农村社会的发展。

发展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农业生产性服务

进一步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生产制度,规范财务管理,积极探索适合农业和农村发展特点的农民合作组织形式,大力支持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强化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职能,提高千家万户的小生产者在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进一步加强农村电商示范区建设,以“线上农业”带动“线下农业”提质增效。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充分发挥公益性服务机构的引领带动作用,从农业市场信息服务、农资供应服务、农业绿色生产技术服务、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服务、农机作业及维修服务、农产品初加工服务、农产品营销服务等重点方面发展农业经营性服务。

强化公共服务配套支撑

大力实施扶贫解困、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文化传承“五大行动”,以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为载体,加大以小型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力度,完善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机制;加大乡村道路建设力度,在实现“村村通”的基础上,扩宽路面,强化路面硬度,为农产品的输出提供基本道路保证;加大农村能源建设力度,积极推广沼气、秸杆气化等清洁能源,大幅度增加农村沼气建设投资规模,加快普及户用沼气,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厕所革命”,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灶,加大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整治力度。

加快建设农业综合垂直整合平台

以特色镇和农业产业园为支撑,健全完善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生态链“四链相融”的新型农业服务体系,进一步整合各类农业服务平台,建设农业综合垂直整合平台,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压缩中间环节,降低销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创新人力资源、技术、土地、资本、信息、能源和制度等生产要素的供给保障,形成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要素供给新体系,尽快实现农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供需直接对接,加强农产品的质量溯源,充分保障生产者的利润和消费者的需求,营造促进绿色农业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

健全农村行政管理体制

遵循特大城市发展的社会规律,遵循乡村社会变迁的自然规律,适应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要求,减少管理层级,依法稳妥有序开展联村并村、拆乡并镇、乡改街办,逐步构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扁平高效的城乡管理组织架构。推进村级自治组织与集体经济组织分离,引导农户更多的参与集体经济组织事务,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责编:吴帆)

转自成都《先锋》杂志

编辑:易贝羽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