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扩大对外贸易 深化成渝城市群开放发展
2018-06-05 10:42来源:成都《先锋》杂志

成都市社科院区域经济与城市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 余梦秋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四川时,要求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着力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发表的主旨演讲中强调,要同舟共济、合作共赢,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成渝城市群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平台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撑,是引领西部开发开放的国家级城市群,其发展目标是要向世界级城市群迈进,构建辐射内陆、连通欧亚的国际贸易辐射圈,成为我国向西向南开放的核心腹地。因此,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要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为促进成渝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和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提供有力支撑。

找准成渝城市群对外贸易着力点

从国际贸易理论的演进来看,城市群的对外贸易是由于该城市群与本国之外的国家或地区间存在劳动力、资本、技术、需求等不同差异,而在产业内部及产业间进行交换的过程。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成渝城市群的对外贸易着力点主要在以下方面:

第一,着力加强具有比较优势产品或服务的对外贸易。成渝城市群要强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贸易,需要加强自身比较优势产业的发展,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或服务来提高对外贸易额,例如对外基础设施建设、工业产品出口等。

第二,发展具有规模效应的产品或服务的对外贸易。从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中可以发现,不同国家或地区间在产业内进行贸易的原因是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在同一产业中生产出的产业具有专业性和规模性,使该产品的成本较低且质量较好。因此,成渝城市群应加强具有规模效应产品或服务的生产,使自身在国际中的竞争力不断提升。

第三,针对对外贸易国家或地区需求偏好进行对外贸易。扩大成渝城市群对外贸易,不仅要着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或服务,也要对对外贸易的国家或地区需求偏好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对相关国家或地区进行贸易。

第四,以提升产品或服务的技术水平为重点发展对外贸易。要保持和提升成渝城市群在全球产业体系分工中的地位,势必要打破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充分发挥出制度创新以及技术进步的动力作用,将产业结构升级当成主要优势,切实提升相关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这就需要成渝城市群加强制度创新和技术进步,充分利用国际市场,让有利于制度创新和技术进步的生产要素在成渝城市群内汇聚。

把握成渝城市群对外贸易优劣势

第一,成渝城市群对外贸易优势。

作为长江流域的重要战略板块,拥有丰富矿产资源和水资源的成渝城市群是全国少有的双核城市群,伴随着良好的工业、交通和教育基础,堪称西部地区经济最发达的区域。

一是工业优势。成渝城市群拥有十分良好的工业发展基础,并承担着国家重要水电能源基地、天然气化工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装备制造业基地等多项职能。全国40个工业大类成渝城市群拥有39个,门类齐全,综合配套完善,基础厚实,其中以国防科技工业和机械装备制造业最为突出。现阶段成渝城市群贡献了全国30%以上的大型火电、水电成套设备;重庆的汽车摩托车工业产量占到全国份额的20%;成都在一汽丰田与一汽大众布局之后汽车产量稳步上升;英特尔、中兴国际、摩托罗拉、友尼森等著名跨国公司的落户,使成渝城市群的电子信息产业水平迅猛提升,为其成为西部芯片设计、制造和测试基地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区位交通优势。成渝城市群地处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沿长江通道横轴和包昆通道纵轴的交汇地带,承东启西、联通南北,是国内首屈一指的重要城镇化区域,形成了铁路、公路、内河航运、航空及管道运输相结合的综合运输网络体系,有较为健全的交通网络和很强承载力。未来,已经规划建设的交通运输通道将大大加强成渝城市群对外经济联系,形成与周边省会城市贵阳、兰州、昆明、西安、武汉4小时交通圈;与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地区8小时交通圈,使成渝城市群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区域的交融更为迅捷和密切。

三是文化优势。成渝城市群以巴蜀文化为主导,文化底蕴悠久,资源丰富,形态多样,市场主体活跃,是我国西部文化最发达的区域。巴蜀文化具有很强的辐射能力,不仅与中原、楚、秦文化相互渗透影响,也对滇黔夜郎文化和昆明夷、南诏文化有所辐射,甚至还远达中亚、西亚、南亚、东南亚地区。另外,近代开埠通商以后,随着西方商品和资本的进入,成都和重庆作为成渝城市群的两核,深受国际商业文化影响,培育形成了开放发展和国际化的竞争力理念,进而促进了成渝城市群现代商业文化的发展。

第二,对外贸易劣势分析。

一是对外贸易总量较小。成渝城市群的对外贸易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和拉动度都不高,远远低于东部沿海地区对外贸易的占比和贡献,总量较小。2017年,成渝城市群进出口总额约为8450亿元,仅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3.0%。从出口和进口来看,成渝城市群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3.2%和2.8%。

二是对外贸易竞争力较弱。虽然成渝城市群的机械加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但对外贸易方式主要以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为主,具有高新技术含量的产品和服务在贸易中的占比很小,研发能力不足,产品附加价值低且技术含量不高,处于对外贸易价值链的底层。

三是对外贸易空间发展不平衡。成渝城市群对外贸易主要来自于成都和重庆,其他城市的对外贸易与这两极核城市差距较大,降低了成渝城市群对外贸易的整体实力。2017年,成都和重庆的进出口总额分别为3941.8亿元和4508.25亿元,成渝城市群中经济发展较好的其他城市,如德阳和绵阳的全年进出口额仅为104.0亿元和115.5亿元。

找准扩大对外贸易的着力点

第一,构建以向西向南为重点的开放通道。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着力构建以向西向南为重点的开放通道。构建联通全球的国际航空通道,强化成都和重庆的航空枢纽功能,加快建设天府国际机场,建立成渝国际机场战略协作机制,加密联通“一带一路”沿线国际的航线航班,拓展国际运输航线,共同打造与成渝世界级城市群相适应的机场群。构建内外联动的国际陆海通道,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成昆、渝昆、兰渝、宝成等铁路,加快推进“一江两翼”国际通道建设,扩大以成都、重庆等为起点的中欧班列品牌影响力,将其培育发展成为内陆地区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西向国际贸易大通道。构建数字“一带一路”信息通道,大力建设国家级信息节点、数据中心和国际信息港,优化南向、西向国际直达数据专用通道,搭建完善网络合作平台,连接欧洲与亚太地区两大经济圈。

第二,促进优势重点产业转型升级。立足成渝城市群在机械、化工、汽车、医药、食品工业的发展优势,突出重点产业发展,形成全产业链,并以全产业链促进产业生态圈的形成,推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集群化发展。深化成都、重庆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发展现代农业生产来推动优化第一产业结构;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发展新经济,以成都、重庆高技术服务产业基地为中心,打造具备特色的高技术服务产业集群,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进一二三产业的升级优化;大力发展金融、信息和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结构升级。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全面提升成渝城市群产业的规模和质量,进而提升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使其产品和服务能在全球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

第三,培育对外贸易竞争新优势。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贸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跨国公司和境外科研机构设立研发机构,进一步提升成渝城市群优势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建立国际认可的产品检测和认证体系,鼓励企业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和质量检验,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使成渝城市群的产品得到国际认可。鼓励企业建立境外服务保障体系,支持重点企业围绕成渝城市群出口的汽车、机床、工程机械、通信、轨道交通等重点产品在境外设立售后维修服务中心及备件生产基地和培训中心,健全出口产品服务体系。鼓励企业以创立品牌或收购品牌等形式,大力培育在国内国际有一定影响力的区域性和行业性品牌,提升成渝城市群优势产品和服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四,充分发挥对外贸易平台作用。强化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功能,立足各自发展基础,统筹双向投资合作,以改革促开放发展,全面推行“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促进成渝城市群的对外贸易发展。充分利用成都和重庆获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优势,加快建立健全适应跨境电子商务特点的政策体系和监管体系,提高贸易各环节便利化水平。发挥成渝城市群中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载体作用,联动各类开发区(园区),特别是国别产业园区,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规模。进一步壮大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等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会展平台,深入推进内外贸结合商品市场、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发挥其带动促进成渝城市群对外贸易发展的作用。

第五,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合作。积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顺应沿线国家产业转型升级趋势,根据不同国家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推进对外贸易发展。加强与欧盟国家在高新技术、高端装备、研发设计、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合作,促进与中东欧国家在文化旅游、机电产品、物流运输、食品农产品进出口等方面的合作,推动大型成套设备、技术和服务的出口。同时,在扩大电机电器设备、能源产品等进口的同时,扩大来自沿线国家其他产品的进口,加强更多行业的相互合作,促进贸易平衡。

第六,加快城市群经济一体化进程。要依托城市基础设施一体化。内河航道、航空、高速公路、铁路和管道运输等共同构成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体系,为成渝城市群经济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坚实而高效的基础。要勇于打破区域壁垒,建立健全统一的流通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要完善商品市场,要按照合理分工原则对各种物资和消费品市场加以整体规划,对功能重叠的市场加以调整和合并,建立健全多层次且分工明确的商品市场。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完善与市场运行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使得商品、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在成渝城市群内自由流动。加强成都、重庆作为成渝城市群核心城市对城市群内其他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构建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提高其他城市参与国际贸易的水平,缩减城市群内部差异,进而提高城市群整体的对外贸易实力。(责编:傅可)

转自成都《先锋》杂志

编辑:易贝羽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